本表来自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官网,文章名《地球上出现过多少种生物?》看出来了吗,病毒估计有500万种,而已经发现的只有5000种,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一!细菌估计有40万~300万种,而已经发现的只有4000种,最高只占总量的百分之一!为什么人类发现的病毒和细菌比例这么低,那是因为大量病毒和细菌不造成显著后果,或者换句话说,它们已经与宿主实现了共一仔,所以科学家根本没有契机和动力去发现它们。从概率上来讲,每种已经被发现的病毒,都可能对应1000种隐藏的未被发现的变种,而每种已经被发现的细菌,都可能对应100种以上隐藏的未被发现的变种。病毒的变异是非常快的,细菌的变异也是比较快的,虽然我不能明确指出天花和鼠疫究竟产生了什么变种,但极大概率而言,它们是有若干个变种的。想想痘苗病毒吧,人类或许使用它作为天花疫苗两百年,它始终处于科学家的严密观测之下,但人类却一直认为自己使用的是牛痘病毒,直到突然发现,WTF?这这这,这居然不是牛痘病毒?!这居然是一种全新的比牛痘病毒更棒的病毒!它何时来?不知道!它从何处来?也不知道!这他娘的是多大一个乌龙啊,还好这个乌龙对人类是有利的。所以说,如果天花或者鼠疫产生了一个弱化变种而没有被发现,什么好奇怪的呢?第二个问题,你知道人体内存在多少细菌,又存在多少病毒吗?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微生物学系副主任David Pride的文章《Meet the trillions of viruses thatmake up your virome》称,一个人体平均存在38万亿个细菌和380万亿个病毒!而人体的细胞数量才不过30万~60万个,也就是说,人体的细菌数量与细胞数量大致相当,而人体的病毒数量是细胞数量的10倍,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要从380万亿个病毒中挑选出某一种来进行灭绝,这是何其无知而狂妄的想法啊!大家都知道细菌中有很大一部分益生菌,但你知道病毒中也有很大一部分“益生病毒”吗?“益生病毒”是我起的外号,人家的学名叫做噬菌体,顾名思义,这些病毒在和我们体内的细菌进行战斗,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学家对噬菌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都知之甚少。所以说,不要轻易膜拜“科学”,人类的生物科学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显而易见的是,很多细菌和病毒都已经在事实上与生物体共一仔了,“共一仔”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歪理邪说,而是生物的基本存在方式,共一仔无处不在,而且已经存在了亿万年。只有最无知的蠢货才会说,天呐,我这样一个纯洁无暇的小仙女,怎么可能容忍邪恶的病毒呆在我的身上,我一定要把它们清理干净!共一仔的路径就是生物之间的博弈和妥协,细菌和病毒杀死宿主,而免疫系统医学科技杀死细菌和病毒,杀来杀去,双方就觉得这样太累。于是细菌和病毒进化出一种温和的弱化版本,而既然它们致病性已经很弱,生物体就接纳它们的存在,把免疫力腾出来与更加危险的入侵者战斗。我知道,看到这里,有些人又会觉得我是中了英国的毒,我告诉你,早在英国人提出群免之前,我就提出了类似的概念。那还是在武汉的中后期,我就在内部提出:遏制传播已经不可能,一定的死亡已经不可避免,不如以保障物资供应为重点,增强民众抵抗力自愈力,以降低次生灾害;同时动态调整封控力度,边界控制要严格,但内部控制适当放松,以迟滞而非阻断传播为目标,封控力度的大小以医疗系统承载力为依据。我不是学医的,当然讲不出群免这种高级词汇,但我懂历史呀,至少我知道鼠疫的历史以及他们当年防控有多疯狂,然而有什么用呢?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度,适当封控是必要的,严防死守是徒劳的,因为迟滞疫情是有益的,而靠人力消灭疫病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古代也出现过很多瘟疫,至少每个封建王朝都知道,此时最该做的事情是开仓赈济灾民,其他一切事情都得往后排,如果在粮和药之间只能二选一的话,那必然是粮在药先。我很多年前的文章中就讲过一句话,“人是要吃饭的,这是先于一切道理的道理。”当时有读者笑话我讲废话,现在看来这并不是废话。人要吃饭,这不仅是生物本能,也是安定的保障,更是营养和免疫力的基本来源,一个饥饿虚弱的人,就算是天天吃灵丹妙药,那也是扛不住的。诚然,只要坚定必胜信念、不惜一切代价,靠着最严格的管制,大力出奇迹,也是有可能在局部范围暂时消灭某种传染病的。但这样做有两个前提:要么,该地就是疫情的总源头,只要在该地扑灭,就等于在全世界扑灭,从此后顾无忧;要么,该地是一个孤岛,将来绝不与外界进行任何人员和物资的交流,所以可以杜绝外部输入。否则,你就算暂时肃清了,但将来怎么办,随时有输入随时再来一次?人受不受得了?经济又受不受得了?以极大的代价换取一个暂时的成果,意义何在?有一些事情本应该是常识,但却容易被人遗忘:首先,聚集是容易导致传染的,这与该聚集姓资还是姓社无关,也与该聚集的目的无关,更别说聚集起来还要摘口罩张嘴了。当封闭期已经远远超过潜伏期的时候,如果还不停有咩咩出现,那就应该反思,这些咩咩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其次,人都是要死的,但死法有不同,资源是有限的,就像跷跷板,把某种死法强行压下去,其他死法就会多起来,总的死亡率和损失的生命年甚至有可能更高,这是要具体考察的。世上的病不是只有一种,玩数字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再次,病毒是会变异的,在自然情况下,一般是往致病力弱、传染性强的方向变异,但在聚集情况下,也是可能变异出超级病毒的。英国的兵营和医院产生了西班牙流感,印度产生了Delta,古代战时城中易出瘟疫,无他,人员太密集,卫生情况太差,这叫养蛊,搞不好是要出蛊王的。最后,讲讲疫苗吧,疫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可以赋予免疫细胞记忆,让人体有效对抗某种特定疾病。但人体总免疫力是有限的,免疫细胞数量也是有限,当部分免疫细胞和免疫力被疫苗定向锁定到特定疾病的时候,剩下的万能免疫细胞和机动免疫力就不可避免下降了,也就是说对抗其他任何一种疾病的能力都下降了。守恒律是宇宙基本规律,至少在宏观、中观层面还没有反例,不管再多的医学专业术语,也突破不了守恒律。除非哪种疫苗可以永久性地增强人体的总免疫力,否则就只是在玩分蛋糕的游戏而已,这边分多了,其他地方自然也就少了。最后最后,再说点最政治不正确的话吧。人总是要死的,你我皆然。某病在全球各国虽然造成了很多死亡数据,但死者平均年龄与当地平均寿命的差距都没有超过1年的,唯有印度这个产生凶猛变种Delta的国家除外。高寿而逝,是为喜丧,为人子女者,知天命尽人事而已。真正令人惋惜的,是那些还有大把年华的生命,本来只需要简单的救治就能挽回,却因为资源的匮乏或道途的阻塞而消逝,此等悲剧诚可哀痛。灾难面前,需要的是守望相助,我们也一贯有扶危济困的传统,然而,传染病的特殊性却让人们割裂开来,视彼此为洪水猛兽。有些伤害是直接的,但间接伤害或许更为可怕,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和信任如果因此而消失,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就失去了灵魂,更遑论前程。放个地图炮吧,以河南为例。中原大地,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沃野千里,至今养活了五湖四海的人民,为了保障农业,他们牺牲了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指标,甚至连教育资源都很匮乏,从这个角度来讲,全国人都欠河南的。但是,河南民风的确不好,很不好,为什么?因为这片土地实在是太多灾多难了,兵祸联结、水患频仍,生存的巨大压力天然会让文化劣质化,因为天真、善良、讲信用、守规矩的后果很可能就是死亡。美好的东西总是脆弱,文明总是被野蛮践踏,希望之光明灭不定,让我们共同用心守hu。想要看更多文章的朋友,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并备注“600”加我微信,支付600元,成为我的终身会员,领取四十余篇足以颠覆人生观世界观的劲爆透彻猛文,并免费阅读本人今后的一切文章,特别是那些不能发出来的文章,同时有高素质读者群供大家交流。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