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去逝,一代商业奇才谢幕!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刚刚,宗庆后去世。
宗庆后,创业时,已经42岁了,他离逝时,79岁。
他最为光辉耀眼的时刻,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高光时刻。
他的祖上,是官宦世家。
宗庆后曾祖父宗承烈官拜正二品总督府步军统领官,最终死在了四川的任上。宗庆后的祖父宗继先官至张作霖的财政次长,还当过南京警政部中将秘书官。
在激烈的大时代中,宗庆后的父亲也曾在国民党政府下担任职务,新中国后,这一身份,也成为了宗庆后年少时贫困痛苦的来源。
年轻的宗庆后一度想当老师,但在那个需要考察成分的时代,没有这种可能。成年后的宗庆后,下乡成为了实质上的农民。
宗庆后先后在舟山农场、盐场、茶场工作,一去就是15年,他在那里挖沟修海塘,种茶采茶 插秧割稻,几乎所有的脏活累活都干过。
谁也没有想过,宗庆后能成为未来的商业巨子。
他的命运转折点,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一年——1978年。
这一年,宗庆后已经33岁了,他离开农村,回到杭州,顶替母亲教职,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成为了一名职工。
而他的职业,是工厂的推销员,背着工厂的产品,走遍了中国。
在做了9年销售业务之后,宗庆后,开始了他人生最为重要的一步。
这一年,他42岁,他正式开启了堪称传奇的创业旅程。
当时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欲向外转包,宗庆后认准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他必须抓住,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借了14万元,与两名老师一起承包了连年亏损的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多年的农民生活和近十年的销售员工作,让宗庆后早已习惯了努力生活的状态。
宗庆后每天戴着草帽、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叫卖棒冰、文具,风雨无阻。但是,这种努力,并没有带来回报。因为,代销他人的产品,很难真正做成一个稳定的生意。
而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消费品匮乏的时代。
宗庆后发现了一个商机,在跑市场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孩子存在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的问题,并且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1988年,行动力超强的宗庆后找到浙江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朱寿民,在他的帮助下,国内第一款专门为儿童设计的营养液面世。
娃哈哈,一代人的品牌记忆,从此诞生。
所有的企业经营,对企业家来说,都是巨大的风险,充满着巨大的不确定性,成功了就迪拜见,失败了,就只能继续当苦力。
为了推广产品,就需要打广告。作为一款消费品,当时最好的广告媒介就是电视台,宗庆后找上了杭州电视台想投入广告宣传。
报价21万,这个金额对于宗庆后来说,是一个天价,因为企业所有的资 金只有10万元。
众所周知,广告上了,成功了。“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这句经典广告台词很快家喻户晓。
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经济学家坎蒂隆早在1755年就曾在名著《商业性质概论》中指出,企业家精神是不确定条件下的判断性决策。
真正给人类社会带来福祉的,不是一拍脑门儿的计划秩序,而是自发秩序,它表现为一切人向一切方向的自由探索。
而那些探索者,主要就是用自己的私有财产承担不确定性的企业家。
大部分人无法成为现实中的企业家,因为企业家注定是稀缺的,这需要承担一般人想象不到的风险,并且,能在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企业家,只是少数。
大部分企业家,就在一次又一次这样的身家与企业前途的选择中失败破产。
第一个月娃哈哈就卖出了15万瓶。随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娃哈哈销售额猛增至488万元。
靠着广告轰炸——招当地代理商——大肆铺货的策略,娃哈哈的销量额屡创新高。
之后,娃哈哈兼并国营老厂杭州罐头食品厂,以“小鱼吃大鱼”在全国引起轰动,推动其飞速成长。
1990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产值突破亿元大关,完成了初步原始积累。
1995年,娃哈哈年产值突破1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8亿元。
到2002年底,娃哈哈已经在浙江以外的22个省市建立了30个生产基地,一年生产饮料323万吨,占全国饮料产量的16%。
2013年,娃哈哈创下高达783亿元的营收记录,宗庆后三度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的位置。
2022年,娃哈哈年销售额达到512亿元。
宗庆后个人的决策 ,是娃哈哈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
有媒体在采访中问宗庆后的女儿宗馥莉:“如果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
宗馥莉毫不犹疑地说道:“等于零。”
宗庆后创业直到他离世,宗庆后既是董事长,也是总经理,一个人独掌娃哈哈大权,是公司的绝对权威。
这种机制,让娃哈哈在前期几乎每一次都踩中节点,不断推出爆品,迅速成为了中国的饮料大王。
有不少不懂商业的媒体人喜欢批评宗庆后,认为他这种不是现代管理,他们对商业和企业的理解不深,因为企业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对市场潜在需求的判断。
这种判断,不是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基于数据和计算,能形成共识,有标准答案;企业家决策基于直觉、想象力和判断,没有标准答案。
数据和计算之所以在企业家决策中不起关键作用,是因为企业决策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使企业家做决策时面对的未来事件是主观的、未知的、独一无二的,没有统计样本,没有概率分布,因此无客观数据可用。
既然没有客观数据可用,在饮料行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判断,就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口味,什么样的品牌调性,这都是完全主观的。
也许有人会说,娃哈哈现在不如农夫山泉,这没有错。宗庆后,能让一个企业发展到现在,依然是中国饮料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之一,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宗庆后不是大学生,不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中崛起的企业家。
中国几乎所有的这样的企业家们,每一天都在想着如何迎合消费者需求,如何发现新的商机(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人的解放 。
正是因为中国允许企业家的出现(国企老总不是企业家,他们决策时的代价不是他们的私有财产),才有了繁荣的市场经济。
越来越多第一代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家,正在进入老年期,他们即将离开人世,或已经离开人世。
有人会说,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他们发财了,而我们没有。
这种想法只是一种嫉妒心理,市场经济的繁荣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离不开生产者的努力,他们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在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在为员工创造价值。
中国四十年来无数人脱离贫困,正是因为有无数的企业家在努力生产,所有才创造了天量的工作岗位。中国消费品无比丰富,价格不断下降,每一个人的实际可购买商品的总量每一年都在增加,这也是因为企业在不断地扩大规模降低成本追求利润。
企业家,与所有的消费者、所有的工人,他们之间是合作关系,是共赢关系。
中国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宗庆后,越来越多的马云,越来越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家,这是中国之福。
改革开放,是还权于民,是给市场松绑。是企业家们随时承担破产的风险,随时面向市场风险,不断地为消费者服务,才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来源。
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人人都夸赞企业家的社会。
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才将企业家踩在脚底。
宗庆后一路走好,希望中国未来的优秀企业家越来越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宗庆后去逝,一代商业奇才谢幕!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赞
分享
在看
写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