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漫天霹雳Plus ,作者漫天雪798
经济学与人生
米莱上台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游行示威,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据组织这次抗议活动的劳工组织领导人爱德华多·贝利博尼宣称,参与人数在3-5万人之间。组织者总是会夸大参与人数,这不奇怪。
米莱和安全部长全程监控了示威活动,对示威者占据公共道路的行为予以驱离,并且对两名袭击警察的示威者予以逮捕。
米莱政府还采取了“魔法对抗魔法”的方式瓦解这次示威。一方面警告这些示威者如果堵塞道路,将取消对他们的社会救助;另一方面,堡垒要从内部攻破,设立一条电话专线让人们匿名举报是否被强迫参与抗议活动,结果,有超过9000人打电话说组织者威胁他们参加示威活动。
工会组织常用的伎俩就是胁迫工人参与他们的集体行动,不愿意参加的,就以取消会员资格、不享受集体谈判利益、发动会员将他们打成“叛徒工贼内奸”等相威胁;他们还会采取给点小恩小惠找些“群众演员”的方式进行示威,多找的是流氓无赖和流浪汉。因为他们不是为了公平地谈判,而是通过人数上的优势迫使对方屈从。所以声势浩大是他们的制胜法宝,如果应者寥寥,当然就绝无成功的可能。
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西方工会的邪恶和黑社会性质。在他们那里,没有结社自由。因为结社自由的含义是:结社是自由的,不结社和退出也是自由的。
支持米莱的做法。
阿根廷的衰落,与工会组织不断闹事、争取高于市场工资率的工资和不被解雇的特权,谋求更多的福利,即贪得无厌地掠夺企业和他人财产紧密相关。它是胡言乱语的社民主义和精神错乱的剥削理论的产物。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指引下,人们希望阿根廷政府“有所作为”,更多地干预经济。一个行业的工会通过舆论和示威的方式施压达成了目的,其他工会组织会纷纷效仿,任何群体也可以结成压力集团如法炮制。阿根廷民粹主义政客为了实现自己的选票利益和巩固自己地位,就不断地向各种组织许诺高福利。但是他们并不生产财富,所有财富都来自于征敛,因此采取的办法就是滥发货币,高额赤字,各种管制措施叠加拆东墙补西墙,僵化的劳动关系窒息经济自由,最终导致了产权不保,资本撤离,经济结构扭曲,劳动生产率下降,生活水平降低等一系列恶果。并且,打造了一个“父权式”、“保姆式”的管控一切的全能政府。
这就是所谓“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真相。
在过去,阿根廷游行示威如家常便饭,甚至总统都加入队伍,以彰显自己“和人民站在了一起”。喊出的口号和采取的措施也越来越极端,堵路封门,甚至打砸抢烧时有发生。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心想下一次说不定我也要这样闹,所以就表达了“宽容”,政府也听之任之。
但是世界上没有侵犯他人私产的自由,不应当有对犯罪行为的宽容。堵塞道路、摧毁交通,就是在摧毁他人的生计,剥夺他人的通行权,就是对私有产权的攻击。对这种行为予以宽容,不是胸怀,而是无原则的绥靖。
而政府的职能,恰是捍卫产权,打击暴力,维护和平。
因此对一切攻击私有产权的暴力行为,政府当然应当出手予以打击。在一个国家垄断暴力、没有市场化安保力量的时代,国家如果对这种行为听之任之,就是最大的失责。
所以米莱的做法是正确的。
对民主社会中的表达观点,即所谓“言论自由”,一定要抱持极端怀疑的态度。因为这些所谓的观点表达,绝大多数都是对他人的财产主张权利,用鼓噪舆论推动立法进程的方式攫取不正当的利益。当然,人本来也没有所谓的“言论自由”,唯一的自由,就是产权。你无权在我家里胡说八道,这是自明的道理。
而所谓的示威,与言论表达同理,翻译过来意思就是,给政府施压,要求给予他们特权。
这并不是反对人们表达观点和采取行动,而是在说,公众舆论,总是那些受损者在营造,因为那些受益者不说话。
就像反对电商的舆论声势,总是那些转型太慢、无法适应新形势、不会服务消费者的失败者所发起一样,那些快速转型并从互联网经济中“闷声发大财”的受益者,当然会默不作声。人在触动了他的具体利益的时候,才会强烈反对某事,真实利益受损了,才能更好地凝聚在一起。人少声音大,所以就好像我们整个社会都在反对电商一样。
事实并不是这样。那些聪慧而勤奋的商家,早已转型成功,扩大了自己的生意;消费者通过去电商平台买货而不去实体店,对电商平台投出了信任票,是消费者淘汰了那些愚笨傲慢而又低效的实体店。
如果一种受损,是阿根廷政府侵犯产权的结果,那么当然应当路见不平一声吼;但是如果一种受损,是因为你原来拿的就是不正当收入,现在没有了,然后你就去吼,那就是贪得无厌。
阿根廷这次示威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米莱上台后,立即出台了300多项放松经济管制的政策措施。组织示威的工会组织反对米莱政府削减支出、国有石油公司私有化、取消对能源和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以及取消食品和燃料的价格管制等。
削减政府开支,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开支的扩大就是权力的扩大,就是控制的扩大。米莱对示威者的威胁就显示了这一点,“你要不听我的,我就停你的补贴”;对于企业,你想拿政府的大订单吗?那就必须按照我的意愿办事,环保的、劳工的、建筑标准的、食品安全的,统统都得听我的。这就揭示了一个真相,如果一切收入都来自政府,那么你们所有人都得乖乖俯首称臣。这就是全盘计划。
所以这就是米莱在自我限权,回归小政府,阿根廷民众怎么有意见了?
其实不是阿根廷“民众”有意见,而是有一小部分民众有意见。因为这部分民众过去就是靠政府开支供养的,所以削减开支就意味着政府不供养他们了,他不能从别人口袋里掏钱坐享其成了。这不是贪得无厌是什么?
阿根廷国有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取消能源和公共交通补贴,不也是天大的好事吗?
阿根廷国企的低效、浪费、腐败,众所周知;他们没有经济计算,靠纳税人补贴生存,是吞噬民众财富的怪兽。
所以米莱这也是自我限权,减少征敛,回归市场,阿根廷民众怎么又有意见了?
看看我们身边就明白了。现在怀念计划经济、反对市场经济和国企改革的是哪些人?原国企员工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是一个利益集团,过去享受着远高于普通人的收入,享受着国家包办的一切,厂子里有医院、澡堂、食堂,没有利润与亏损的担忧。后来国企改制,淘汰了这些吃纳税人的蛀虫,他们下岗了,所以就开始闹事,害得刘欢还出来唱了一首《从头再来》。
市场上民营企业的破产和员工失业,天天都在发生,谁要死要活了?谁给他们唱歌了?他们的想法就是,重新开始、重找工作,这家不行就那家,没有人能给自己一个铁饭碗,哪里有那么多矫情!
所以,就是不让他们继续剥削了,他们就有意见了。这不是贪得无厌又是什么?整天想着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却把市场上辛苦打拼、服务消费者的企业家视为贪婪,进而包装一个“不公平”之名以反对市场经济,难道说,让你不断地掠夺,看报纸就能拿到成功的企业家的收入水平,才叫公平?企业家破产的时候你拿着稳定的薪水,怎么不说公平了?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取消对食品和能源的价格管制,以及让阿根廷比索回归市场汇率,同样是天大的好事。
价格就是交换比率,是交换双方的产权和自由意志的体现,本来就不是阿根廷政府应当管控的范围。实施价格管制,就是狂妄无知地认为权力可以改变永恒不变的需求定律,这就像认为自己有权就可以改变万有引力定律一样可笑。价格管制的结果,就是打击供给、刺激需求,导致更加严重的供求矛盾,其终局走向就是排长队和凭票供应,即全盘计划。
只有放开价格管制,让价格功能充分发挥,才能将稀缺资源配置到消费者最迫切需求的领域之中,才能激励生产和供给,创造一个繁荣的经济。当供给增加,价格就会回落,生产结构也将回归健康状态,每个人的福利都会得到提升。
让汇率回归市场,而不是通过人为立法形式操纵汇率,实现阿根廷政府重商主义、控制货币和掠夺民众财富的目标,也是正确的。阿根廷民众,有几个相信他们手里的300比索可以兑换1美元呢?又有几个相信政府给他们发的票子购买力保持稳定呢?只有阿根廷政府,才用他们滥发的比索耍流氓。抬高汇率的目的,不过是掩盖货币滥发的真相,维持物价水平稳定的假象;用法定汇率、但是实际上却早已贬值的货币还债,就是耍赖皮;当你干活儿赚了1美元的时候,本来在自由市场上可以兑换800比索,它就只给你兑换300比索,而且不让你使用美元与外国人交易。这就是抢劫。
所以这照样是米莱把不应当政府管的事情交还给市场,怎么这帮人又有意见了?
因为他们过去享受了价格补贴,或者通过价格管制抢劫了他人。现在不让他们抢了。这不还是贪得无厌吗?
这些抢惯了人、现在不让他们抢,就出来闹事的巨婴,他们的言论和示威有什么正当性可言?难道不应该狠狠打击吗?
米莱对改革初期会出现的问题有预判,他早已警告过,随着价格管制解除和各种补贴的削减,物价可能会翻好几番。他在就职演讲中说:“你们知道真话逆耳,我也不会说好听的假话,我希望你们心里有数,刚开始我们得忍受一段困难时期,但我们会走出来的。”
希望阿根廷民众正确认识经济规律,承受改革可能带来的短时和局部阵痛。货币会贬值,那是因为过去货币被人为操控高估;物价高企,那是因为过去实施了物价管制;国企会倒闭,那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应当存在——这些痛苦不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过错,而是在为过去的错误买单。
只要坚持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而且,受损失的,多是那些过去享受了不正当利益的巨婴,普通民众的境遇必定会得到改善。阿根廷民众,不要受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的蛊惑,不要向他们的贪婪妥协,要给予米莱观念和行动上的支持,与过去永远决裂,坚信自由市场的美好前景。
正如米莱所说:没有永恒的黑夜,马上就会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