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这两天,董宇辉小作文事件后,我很兴奋。这事与我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我为什么兴奋呢,因为我是一个商业顾问,也是一个舆论研究者,而董宇辉这件事,正好是一个商业与舆论事件中的顶流事件。
我的兴奋是看到了一个极好的案例,仅此而已。
那我为什么会认为,这是一次顶流事件呢?
你看到全网多少自媒体博主在写这件事,大多数有点粉丝量的博主,都在写这件事,总流量没有十亿也有八亿,这已经具备事件营销中的顶流流量配置了。
而这么个事件营销,居然还是新东方小编和CEO自己制造的,并非人工设计的,这就让这么个事件,更具备流量性。
我在昨天的文章里已经写过了,一个才子被大公司打压压制的故事,正在新东方管理层们的操作下,开始构建了。
文章在另一个号上:可以关注一下
前一个类似的顶流是什么?是好声音事件,那英成为万众唾弃的对象,因为那英说过瞧不起刀郎的话,而现在刀郎用一首歌回骂逆袭了。
刀郎当然不是草根,甚至拿到文化部的很多奖,出身可比那英要强,那英才是草根出身,成为天后。
但是,舆论可不管这么多,刀郎这个草根逆袭的故事已经成立了。
那一首歌被解读成为被打压者向强者复仇的最佳手段。
这次事件中,仅是那英的短视频帐号里,增加了七百万留言,全是去骂她的,疯狂吗?
顶流事件,背后的密码往往就是这种类似的同情弱者的情绪。
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舆论的人,我对这类的情绪是极度敏感的。而此次事件具备与刀郎事件同一特质,但区别是,刀郎没有多少变现的手段,但董宇辉有,因为他是一个带货主播。
这就让这一事件,又具备故事性,又具备商业性的流量,你这辈子都难得见一次。
如果董宇辉离职,那么,这个故事就会继续下去,让这个故事完整化,并构成清晰的叙事逻辑。
故事的版本就变成了,被大企业排挤的主播,愤而出走。
这时,会出现更为强大的一波流量狂潮,为什么离职,要去哪里?这种顶流事件影响的绝不仅是董的粉丝,而是全网的流量。
所有人都会关注这一事件,期待一个被打压的才子如何打前老板的脸的故事,为他受到的不公平待遇鸣不平。
这种顶流事件营销,几乎是不可能设计出来的,而会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故事场景,让全网都参与其中。你看东方甄选的海报上,小孙总站在C位,董的照片没有,小孙总正在用真实的行动构建这个剧本。
主流舆论都是挺董的,这会直接间接地让这个故事成为顶流故事,故事的高潮会一波接一波,现在已经热到这个程度了,董要是离职了,那还会更热,董要是再开播,会热上加热。
平时从不看直播的人,也会跟进去看这个故事。
你想想,如果故事按这个逻辑走下去,董的直播间里会涌进去多少人?远远比现在的东方甄选的人数要多得多,因为这已经超越来直播带货的圈子了,简单来说,是破了一个更大的圈。
董宇辉火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流量,虽然也有故事性。当时的故事是:新东方的业务被一个看上去没有直播属性的小伙子干起来了,但这种故事性,远远不如当下这个故事更吸引人,因为这个故事的负面情绪更为强大,而负面情绪才是舆论汹涌的密码,想想铁链女事件,想想唐山事件。
因此,我可以判断,如果董离职,全网关注他的流量会在他新开第一场直播是达到顶点,会远远超出现有的流量,只要操作得当,也会远远超出当下的销售量。
当然,董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有几个关键点要注意:
第一,绝不能怼俞敏洪,但可以怼小孙总;
第二,一定要反复感谢新东方,而不是要骂新东方,针对的对象仅限于小孙总;
第三,一定要把姿态变低,但要展示出证明自己价值的决心
董的理念诉求应该是:我只是为了证明我的价值。
董的新的业务的主要理念,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不应该纠结在与原东家的各种纠纷当中。
原因是,他是一个受攻击的人设,就是要制造自己没有攻击性的形象,如果互怼,看起来是好看,但对人设却是极大的伤害。
只有看上去是一个弱者,才会激起用户用购物来体现的保护欲。
做到了这一点,这就是一次超级商业事件,并会让他在一至两次的直播中赚到在新东方一年的钱。
如果要跳槽,其实不应该找京东,最好是找罗永浩,或是找小杨哥,依托对方成熟的供应链和主播服务团队,也能让他的业务不出现问题。
京东这种公司,有可能开出很高的条件,但是,没有意义,因为京东团队没有直播的业务属性,他不一定能为董宇辉加持能力。况且,京东与抖音是不同的平台,只有在抖音上做,才具备影响力。
合作一定要找互补的,而不是盯着大公司给的期权,董拿现金收入,其实更妥当,更不容易陷入未来的纠纷当中去,就是卖一场,我分利润的多少,简单粗暴直接,远比复杂的大公司期权、竞业协议,各种约束要强得多。
对于小杨哥这种团队来说,来一个董宇辉 ,都是边际上增加利润的,三七与董宇辉分,也没有意见。
不是直播不能看长期,而是既然出来了,就得自己当老板,自己说了算,不要再进入大公司复杂的管理体系中。
更何况,搞直播业务的服务,京东有小杨哥这种团队牛吗?那些大公司白领们,心里往往看不起带货网红,表面尊敬,内心鄙视。这个小孙总,从他的各种作为来看,就是看不起董宇辉。
更为重要的是,小杨哥、罗永浩还能为他带来流量。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大企业的高管们,这种离老板很远,离利润中心很远的决策体系,非常低效且充满着办公室政治的勾心斗角。
自己成立公司,与罗或小杨哥合作,让对方的公司服务于供应链和主播服务和管理,他就出个人,我认为是最佳选择。
李佳琦就是这种合作模式,他自己是一家公司,同时与对方公司合作,对方负责服务、配套和供应链。
千万不要低估你的价值,新东方的小孙总,已经帮你打造了一个顶流的故事,你千万不要浪费了。对方实际上已经用行动明确表态了,董宇辉,有你没你,我们一样干!
你要是因为待遇不满自己跑出来,是不会有这种流量的,小孙总和那个怼你的小编,为你打造了一个全网可遇不可求,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商业顶流故事。
不用好这个故事,真是可惜了。送上来的最好的成为顶流的机会,一年能赚到在新东方可能十年的钱,要是被劝住了,那只能说:
小董,你还太年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