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晋升,是一个悖论,不要天天被忽悠
原创
古原
古九古十
古九古十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网上一众大V现在喜欢谈阶层晋升。
你原来是个底层,现在如何晋升为中产,中产又如何晋升为富人。
阶层固化甚至也成为了举世流行的社会批评名词。
然而,对于严肃的经济学来说,这些说法,都是忽悠人的玩意。
我们先来理解,什么叫阶层。
在这些话术体系中,根据财富收入的多少,他们划分出来的阶层:
比如:一亿以上财富自由、富人
五百万至一亿资产的,是中产
五百万以下总资产的,是穷人
划分方法,五花八门,标准也是随意制定,就看哪个大师高兴怎么划,但是这一划分标准的背后,对应着一套思维方式。
这些人将社会中不同的人,用他们的资产总量划分为不同的阶层,如果身处低阶的就是底层,那么,你就应该被鄙视,就应该自认为穷人,并努力改善自己在这一社会中的阶层地位。
可是,只要懂基本的数学就马上会发现一个问题。
如果所有的底层,他们的财富增长十倍,他们就不是底层了吗?不!
他们还是底层,因为划分的标准也会增长十倍,原来的中产和富人他们的财富值可能增长更多。
比较而言,他们还是底层。
我们用经济学再来推导一次。
在自由市场中,人与人之间的财富数量的差距是必然的,因为每一个人的禀赋必然不同,必定有少数人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他们能服务更多的人,因此消费者会奖励他们足够的回报。市场越发达,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企业家出现,相对而言,财富值的差距会越大。
也就是说,经济学也会告诉你,自由市场中如果以财产数值分层的话,必然会出现这种金字塔的社会结构。
当然财富值的差距大,并不意味着人们享用效用上的差距。如果从享用效用来说,自由市场越发达,人们的享用效用差距越小。
朝鲜的干部在饥荒时饿死的机率肯定比群众要小,虽然他们收入只差一点点,中国的很多人虽然财富只是马云的万分之一,但他依然可以开车坐飞机。
如果仅以财富值来计算的话,
是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底层大规模变成中产这一现象的,因为参考系会发生变化。
阶层定义这种思维方式的伤害在于:
他在不停地暗示所有的财产数值更低的民众,你是底层,不但要贴这个标签,而且要让对方自认为底层。
只有这样,他才能制造焦虑感,他才能把他迈向富人的课程或他的思想观念推销出去。
甚至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有时都不自觉得使用这种标签进行人群分类,但这种分类方法,正在毒害我们的社会。
基于数学计算,不管社会怎么发展,你永远可以给一部分人贴上底层的标签,哪怕一千年以后,一个人家里有一百台机器人服务于他,他依然可以被贴上底层的标签。
底层这两个字,只要形成了舆论的共识,本质上,就是对贫富差距的控诉。
一个人追求自己变得更富,是没有问题的,是正当的诉求,变得更富也是可以客观判断的,那就是一个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是否增加了。
以前没有手机,和家人沟通这一目的都没有手段可以解决,现在一个手机,电话视频都能满足这一目的,这就是变得更富了。
但阶层定义思维下,人们不是在追求自己变得更富,而是在说,为什么别人比我更富?我要如何跨越自己的阶层?
被划分成为底层,甚至给这些人贴上了自己有罪或别人有罪的标签。
不同的大师们有不同的解释:
鸡汤派说:你为什么成为底层,因为,你认知不够!听我的课,你认知上去了,你就变富了;
民粹派说:你为什么成为底层,因为,有人剥夺了你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所以你成为了底层,要把剥夺者消灭;
于是,所有的”底层“都处于长期的焦虑当中。
比如美国,拿八十年代中国人的眼光来看,美国人不存在底层,所有人都是富人,因为他们人人都有车。
中国直到2000年,能买得起小汽车的人依然是凤毛麟角,更何况八十年代?
但是美国的”底层“会认为自己很富吗?不。
长期以来,美国的”底层“天天努力推动各种补贴”底层“的政策,比如免费医疗白卡,比如免费食品供给,如果以当时中国人的眼光,但凡有手有脚,在美国都可以生活得比当时的中国美妙一万倍。
他们怎么会认为自己是“穷人”呢?
今天中国互联网上最为流行的一句话就是:这妨碍我一个月工资3000的生活吗?这是一种“底层”思维体现,他们自认为他们是收入最低的一群人。
然而在老挝人看来,这至少算个中产吧,因为老挝普通人月薪不过三四百人民币,是中国这些自认“底层”的人的十分之一。
在底层思维驱动下,任何时候,都有大批的人认为自己不富裕、很贫穷。
知道现在天天在网上说自己穷的人是谁吗?是那些背上房贷车贷的人,但他们真的穷吗?房子是财产,房贷是储蓄,车子在以前人眼里看来是奢侈品,这不是穷,而是想过更好的生活。
这些人的收入一般都过万了,否则他们怎么敢买房买车呢?
他们一个月收入能购买到的产品,已经是八十年代最富有的人的上百倍,也就是说,他们客观的财富水准已经是在迅速增长的,但他们依旧很痛苦。
因为他们被“底层”思维所裹挟。
在这些人眼里,如果你说中国这四十年经济发展了,变富了,他们往往不承认 ,富在哪?我不还是这么穷么?我不还是被人定义为底层么?我压力有多大你知道吗?
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而是世界各国的常态。
德国界定穷人的标准由官方制定,由官方进行阶层划分,低于中位数一定比例的人即为穷人。
也就是说,德国官方的计算方法清晰无误地告诉所有人,穷人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在这一理念下,帮助穷人或是叫扶贫,成为政府永生永世的工作。
人与人之间是永远有差距的,是永远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在市场中,他们的资产和收入永远是不同的。
但是更穷的人改善生活,并不来源于阶层晋升这种鸡汤思维,而是来源于市场。
人们过于重视自己的财产和收入的货币数值,但忽略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利益所在。
历史上,人类的财富增长,并不主要来源于收入增长,而是来源于消费增加,这话听起来有问题,收入不增长,消费怎么增加?
物价降低,才能增加消费。
你一个月的工资能买到具体的多少财货,才是你的真实财富。
即使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干的活和四十年前一样,但你一个月的收入可以买三千斤大米(2块一斤),但在四十年前,这种工种,一个月只能买到100斤大米)。
如果工业制成品,就更恐怖了,四十年前,一年的工资买一辆自行车,现在购买同等质量的自行车,一个月你可以买几十台。
这种财富增长,是全民性的,是普惠所有人的,是会让所有一出生的孩子,就能有更好的财富空间。
我经常举朝鲜的例子,朝鲜几乎没有变化,他们的供给能力没有上升,但是他们的财富也依然在增长,为什么?
因为外部市场不断地生产,因此,朝鲜人的供给力没有增加,没有参与世界分工生产,他们依然可以变富,他们可以买液晶电视了,可以买手机了。
因为直板手机被中国电子制造业打成一百多块了,液晶电视也只要几百块钱就可以入手了。
消费品价格下降的原因只有一种
,那就是生产更多,只有生产更多,才能降低成本,降低售价。
生产更多,必然由资本驱动,由企业家驱动,由自由市场驱动,所以保护自由市场,就能带来更多的财富。
要让自己下一代活得更好怎么办?更简单的方法是支持自由市场,反对对市场的侵犯。
你现在的收入一个月能配齐全屋家电,只要给予市场发展,你的儿孙辈,他们一个星期的收入就能做到。
市场上会拥有无数的资本品、机器、轮船、火车、公路、服务器,这些资本品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消费品的价格也就越低。
有些
人为了煽动所谓的底层,他们呼吁的方法正是消灭这些资本品的生产
者,而这才是真正导致
更穷的原因
。
这些资本品,不要把他们看成为别人的,那是全社会的生产力工具,如何让企业家对未来更有信心,把更多的钱投入资本品的生产,那么你的子孙后代就会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可能,我们的子孙们依然会被大师们定义为底层,但如果不被蛊惑,你就会明白,真正的财富增长才是人们应该去追求的,
而不是追求所谓的阶层跳跃,那只是某些人野心或利益的煽动工具。(完)
加蓝球主刀这个号,这个号更敢说一点
建议都加上吧,防失联,这个号刚失联三个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