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修行之前,必须唤醒出离心
宗萨钦哲教言
宗萨钦哲教言
微信号
zongsaqinzhe
功能介绍
爱国爱教仅发布宗萨钦哲仁波切甘露言教、
在开始修行之前,必须唤醒出离心。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例如,想想生活有多少麻烦——不论现在、未来,自己总会遇到一些麻烦。
用对你最有效的想法,真正地警觉到生命的不确定性,就能产生出离心。当你具足热忱、喜悦和出离心的时候,精进就几乎会立刻自然地出现。
修行的开始,先要集中注意力;如果你是用某种物体,那就看着它。在一开始的时候,努力集中注意力;到了中间,可以稍微放松,但仍继续维持专注,随时都应提起正念,要有警觉心。
如果心变得昏沉,就想一想让心平静下来的利益,由此产生喜悦与热忱,驱除昏沉;如果心变得掉举,就思维出离心,让自己冷静下来。
昏沉、掉举消失之后,立刻回到专注上。呼吸顺畅,把你的心和你的感觉都集中在那个物体上;这样修一阵子之后,会有五种体验生起。
开始时,你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像瀑流般停不下来,就像山间的瀑布一样无法控制。胆小的行者遇到这种情况,就认为自己无法好好修下去,由于沮丧便生起懈怠。
你应该欢迎禅定的第一个体验来到,把它视为瑞兆——它就是所谓的认出概念的生起。
事实上,修行专注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集中在某个物体上,而是要你了解自己的心有多散乱,而目前你并不知道这点。
只要你一直散乱,就不知道是谁在打扰你、你有多么散乱,或你又散乱到哪里去;就像身在战场中,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也不知道该杀谁、该保护谁。
有了这种瀑布的体验,你现在至少能认出自己的敌人,知道是谁制造紧张、不安全感、悲伤和其他问题来干扰你、刺激你。
瀑布经验被认为是禅定体验的黎明,虽然太阳尚未升起,但阳光已经出现在天际了,这表示结果已经在那里了。
随后第二种体验也会发生,这时候的心境就像急流穿越峡谷一般,有时你专注得很好,有时却像急流撞到岩石,形成旋涡,然后又回归宁静——第二阶段叫作“概念休息”的境界。
继续修下去,会出现第三种体验,类似河流中的水潭。干扰会产生涟漪,其他时候则平静无波——这就是所谓“概念疲惫”的体验。
第四种体验可以比喻作有波浪的海洋。即使生起种种心灵构想,就算它很巨大,只要略提正念就立刻平息下来——这种经验就是收集概念,并使它井然有序。
第五种体验也会来到,它类似无波浪的海洋——无论什么事情发生,海洋都维持不动。到达这种境界,你自己就成为对治法门,不再需要刻意的对治法了——这就是所谓“不收集概念”的体验。
在这个阶段,身体就像羽毛一般轻,心完全能受到控制,欲界大部分的烦恼都停息下来,你可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预知力和神通。根据佛教哲学,到达了这个阶段,你便具备聆听佛陀某些教法的资格。
经历了修“止”的五种体验,心的造作就会愈来愈不活泼,逐渐失去对你的控制力。有些修行人能够达到外物失去力量的阶段,这是由于行者极专注于自心,使得外物不再具有吸引或反击的力量。
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色、声、香、味、触任何的五尘上:本来吃起来很恶心的东西,不再有什么大不了的,你可以毫无问题地吃它;原来很容易影响你的事物,变得没有力量了。
你更平衡,甚至有些艺术风雅的气质,因为你不再被某种强烈的东西吸引,而能觉知整体的状况。
修“止”的这些阶段或成就,可以在修行的时候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
有时候,你会体验到许多感觉或情绪都停下来的境界。
一开始修行的人可能会认为这很了不起,
因为这个阶段开始产生一些明相与超凡的智慧。
这种智慧和“知道”没有关系,而是当你避免了知道许多不同事物的干扰的时候,认知得更多——一切事物都很平衡,这使你感到很喜悦。
修“止”修得很好的行者,能够达到轮回的顶端,获得天道喜乐的体验——
这是许多宗教的究竟目标,有时候被称为“天堂”,这同时也是印度教禅修的最高悟境。
因为佛教所追求的更高,所以“观”和“止”同样地重要。
公众号推荐
公众号名称:宗萨钦哲教言
公众号域名:zongsaqinzhe
更多佛学
添加个人微信:CRNMSS
(欢迎点击上方名片关注)
愿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修行中的感受
还有佛教的教言与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宗萨钦哲教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