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错了,他们哪里只是想禁止你过圣诞节?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发表于
大家好,我是老古。
老胡,显然是中国舆论界中,最为了解各派势力的人。就在圣诞节来临之前,他发了个微博。
“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是长津湖战役胜利73周年的日子!”这个表述的确是有问题的。昨天先是有帖子暗示这是某部发言人说的,经核对根本不是,某部发言人不可能这样说话。另外,三大央媒昨天也都没做这样的联系。昨天带头喊这个口号的是几个对舆论并不熟悉的专业机构账号。
这个口号由官方机构喊出来显然不合适。长津湖战役很伟大,许多志愿军战士付出英勇牺牲,它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国威,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我们将世代缅怀,而且对他们的缅怀决非局限在12月24日这一天。但是,用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来压平安夜,挑起对立情绪,就不对了,不符合国家的宗教政策。正能量与常情常理从不是对立的,也不该制造这样的对立。
近来互联网舆论场上激进的东西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有正能量的一面,但往往越过了国家政策,造成认知上的另一种混乱,损害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也会冲击社会和谐。所以,坚决跟着党和国家的政策走,把握好秩序与宽松的关系,让正能量起到团结最大多数群众的作用,这很重要。
老胡观察到了这一股舆论势力的倾向,但是,他却不了解为什么一个好好的圣诞节,会长期以来成为了争议,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是一个非常世俗的国家。东亚,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有这种特点,西方的宗教文化影响很有限。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一个洋节,不代表着基督教宗教文化的影响,仅仅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需求。
尽管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五一、十一、清明、端午、中秋,元旦,但这些节日只是通过行政手段和传统文化构建出来的。
人们的各种情感需求,需要借助节日来表达、来完成,这时西方的各种节日时间,甚至中国某些传统文化,都成为了创造节日的来源。
比如,七夕节,比如情人节,比如圣诞,甚至包括万圣节。
节日,是人们实现目的的手段,不管是找个借口玩,还是找个借口让情侣间表达情感,他们都服务于人们的需求。
行政手段和传统文化构建的节日,无法覆盖很多人的需求,于是节日就会创造出来,这与什么西方文化入侵一点关系没有。
但是,为什么,这些节日在中国,会成为了攻击的对象?
甚至与
几十年前的战争联系起来?
试想一下,长津湖战役,
在没拍这部电影之前,又有几个人会将圣诞节和这场战争
联系起来?
除非历史学家,长津湖战役,甚至在很长时间不为人知。
引发攻击的原因是,有一群人,他们也需要手段来达成他们的目标。
他们需要对他们舆论上的对手发动攻击,来否定对方,但工具在哪里?既然要批评,他们也需要有场景,有主题,有手段。
于是,长津湖、圣诞节,这两个主题,这个时间节点,就成为了他们展开攻击的场景和手段。
当然,大多数利用圣诞节来表达情感的人会感到莫名其妙。
类似的事件很多,比如,重要人物的诞辰和忌日。
长期以来,有一群极度保守的舆论势力,一直在利用这些工具,发动舆论攻势。如果你观察一些大V在某些时间节点上的发文,就能明显看到这一趋势。他们的内容都包含了他们对公共政策的主张,而不仅仅是一种情感。
比如司马南、郭松民。
老胡
其实与
司马南已经彻底决裂,并视对方为舆论上的对手,在最近一段时间内,
老胡多次主动攻击
司马南代表的舆论势力,并
给他们贴上了极左的标签,反对他们掀起的舆论攻击。
司马南其实也宣示了
这种决裂。
在整个他
代表的阵营中,
胡
锡进,已经成为了臭狗屎了。
中国是存在有强大的保守舆论势力的,他们不接受中国的变化,在舆论上为中医辩护,医学专家说早餐不要吃稀饭都要开展批评,他们反对一切所谓西化的文化 ,他们强调爱国主义,他们反对游戏,看不习惯年轻人的各种作为,包括玩游戏,在所谓的西方节日中狂欢。
贸易战进一步刺激了这种舆论的出现,他们展示出更为强大的能量,因为他们在舆论上的对手,开始接不住招了。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催生出更为强大的保守势力。
他们不断争夺在舆论上压倒对手的目的,是要让他们的舆论凸显出来,最后成为公共政策,这绝不仅仅是口水战中争个你输我赢。
所有的政策,最终都来源于对于各种公共舆论的提取,哪一种声量取得了绝对性的优势 ,毫无疑问,他就是未来的政策。
保守势力带来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多,比如,对网络游戏的监管,比如上一次的治安管理条例中某些条款的修正。
甚至在学校教育中形成了某一种政治正确,不要过洋节成为了部分老师教育的内容。
宽松的环境中,每一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喜好,喜欢圣诞节就去过,不喜欢就不理,不同人的需求本来就不一样,价值偏好也完全不同。
但保守势力不断地通过各种节点式的舆论攻势要达成的目的,就是要统一人们的行动,他要消灭多元的需求和多元的价值偏好。
这体现在社会氛围中,就会形成一种收缩、紧压的社会氛围,甚至形成了一种压倒一切的政治正确氛围。
一些热点的社会事件,更是他们展示实力的地方。比如毒教材事件,在官方作出处理后,他们依然不依不挠,见谁都是间谍,都是1450,都是行走的五十万。
而另一群人,则感受到这一股强势舆论势力带来的压迫感。极端保守势力经常嘲笑美国的政治正确,比如,连黑人都不允许说,但他们干的事,和美国那些种族平权的政治正确者,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在缩紧每一个人的基于权利的行动范围。
不管是个人在自媒体表达言论,还是企业业务,甚至是说个脱口秀,一个不小心,就要触雷,每一个人都得小心翼翼行事,生怕不小心就触犯到这种政治正确。
很显然,他们很成功。但是,他们的脚步不会止于此。
他们有更大的舆论目标,那就是将中国隔绝并独立于世界,容不下多元价值,一些公司股东有外国籍的股东,就被认为是外国公司,与中国人不是一条心的,各大企业都受到过这种攻击。
这种舆论势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是完全背道而弛的。
身处这些舆论势力中的人,其实他们之间也是互害的,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偏好,一个人是国族保守势力,他会支持限缩每一个人的行动以符合他心中的价值偏好,但他可能同时还是个游戏爱好者,于是他同时也会受到保守势力内部的伤害。
一个天天反对游戏的保守者,他可能晚上天天打麻将,但另一群保守势力则会强制砸掉所有的麻将馆,因为哪怕是老年人打个一块两块,他也认定这是赌博,不容于他的价值观。
各种小县城砸麻将馆的事情,并不少见。
每一个人的价值偏好都是多元的,如若保守势力不断地通过舆论到公共政策干预另一群人的行动时,最终,每一个人都将受到伤害。
他们越来越强大,其构成对经济的杀伤力和紧张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人窒息,包括他们自己。
一个真心希望中国未来越来越好的人,是不会与他们为伍的。
推荐阅读:《
你们为什么不逼捐司马南?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