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的欲望通常超越他的能力。想得到更多啊,而不愿付出代价,这是常人通病。
欧水库先生的一篇文章《海草,海草 F1660#》里提到这个话题。
为什么不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努力也能活得够好。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生产力比以前高了千百倍。你并不需要变成大富翁也能轻易活下来。按照古代农民的生活标准,你一个月只需要工作三天就足够谋生。
因为人类的最低生存要求是每天一斤米,五克盐,相当于人民币二块五。
所以,你每月收入超过100元人民币,就不会饿死。
生活在科技发达、社会稳定的和平年代,人类并不需要艰苦奋斗,只需要安安稳稳过着朝九晚五的简单生活,做一份毫无压力的工作,就可以过得非常舒适。甚至比古代帝王更舒适。
不会饿死,不会冻死,出门可以坐上时速一百公里的绿皮火车,甚至三百公里的高铁,比古人坐船骑马快多了。
他们只需要做很简单的工作,就买得起奇瑞QQ或五菱宏光这样的豪华车子,跑得比古代天子六匹马拉的马车还要快五倍,也比慈禧太后的坐骑奢华百倍。
他们住房子比印第安人酋长的房子好,也比秦始皇的阿房宫住得舒服,因为里面有抽水马桶、空调、电梯、冰箱。成吉思汗日常住的蒙古包,跟如今县城的楼房比,简陋得一塌糊涂。
一百块钱就能买到顺风耳(老人功能手机)和千里眼(望远镜),墙上挂的24寸电视机还是遥控的,想看什么台随时切换,想看足球赛并不需要像宋徽宗那样养几只足球队。
若是想听音乐,买一对小音响,随便听听音乐,就超过齐宣王养的三百乐师滥竽充数的演奏。孔子若是听得到红米手机通过小米活塞耳机放出来的网易云音乐,恐怕不再是「三月不知肉味」,而是觉得这辈子都不需要吃肉了。
随便在小县城绕一圈,各种美食的种类已经远超汉武帝一辈子尝过的食物。青岛啤酒、衡水老白干,这是李白和唐玄宗都不曾喝过的极品美酒。
日常只需要找个乡镇医院看看病,你就能活到76岁,这寿命已经超过古代95%的帝王寿命。
日常工作不会太累,不需要像大清国皇帝那样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天刚蒙蒙亮就要开始上朝,更不需要像蒙古国皇帝那样带兵四处出征。
所以,只要在小县城里面谋一个中等收入的稳定工作,这辈子已经过得比古代大多数帝王更舒服。
边际效用递减。只要已经足够舒服,又何必花三倍的努力,把已经远超帝王的幸福生活再推进10%呢。
不要谴责别人躺平。因为真没必要不躺平。躺在小县城的廉价房子,就可以活得比帝王好,又何必去奋斗?
02
这些过得比帝王更舒服的现代人,其实依然是满肚子欲望,总觉得自己生活得还不够幸福。
他们最大的理想,就是阶级上升。不仅仅自己这辈子要阶级上升,还是让子孙后代阶级上升。
因为阶级地位不是物质资料,永远不会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全民提高。你的地位升高了,就是我的地位下降了。
无论他们多富裕,都沉浸再阶级地位竞争中不能自拔。
他们读书时就注重排名。上大学注重排名。毕业后几十年还惦记他们大学的排名。
他们的孩子上小学,也注重排名。
他们买车的时候,也会把汽车按价格做个排名,以汽车确定阶级。
他们选城市的时候,也会对城市的档次做个排名。虽然任何官方排名都只分为五线,但是他们依然会自称所在的城市是十八线。只要不在一线城市,就觉得自己的人生是失败的。
我们时常谈论A8,A9,给你一千万你要不要,「想不想成为千万富翁」。绝大多数人,都是眼睛发光。要的,要的!
其实没几个人一辈子需要用到那么多钱。他们的栖身之处,不过是一间房子。这间房子无论在上海浦东陆家嘴,还是河南项城县,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刷抖音、玩游戏、叫外卖。他们日常读得懂的书也都在某个智商天花板之下。他们日常所做的工作对于人类社会都是可有可无。
无论什么阶级,日常摄入的营养并无区别。都是过量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只有很蠢的人才会觉得差异巨大,比如说上等阶级的人要吃绿色有机食品。
住在哪个城市,买哪里的房子,有多少存款,孩子受什么教育,这关系到阶级地位。
所谓阶级,只是一个构建出来的虚拟概念。大家为阶级地位奋斗,正如小学生争夺小红花数量排名一样,阶级只是一个排名而已。
追求远超个人生活需求的财富和地位,只是为了追求极致。正如一个运动员时刻想拿到金牌,华山论剑都想拿个武功第一的虚名。
这种阶级概念也会扩展到以国家为单位。所谓超级大国、三个世界的划分,各种排名,其实就是国家的阶级地位。
所以,那些酷爱排名的人,不仅在幼儿园就在乎小红花排名,长大了也会在乎国家排名,总希望国家排在世界第一。
为了第一,就会争斗,所以他们认为xx必有一战。
03
欧水库以渔夫和富翁的故事为例,说明在长期和平年代,人类丧失了追求极致的动力。
或许有一天,社会发生了变动,变得极其艰难,只有最勤奋、最刻苦、最自律的人才能活下来。那时候,人类才会重新愿意为追求极致而付出代价。
这样的时代会出现吗?
坦率地说,和平年代很难出现。要想让人类的科技退步,让生产力退步到稍微懒惰就会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战乱。
战乱为何会发生?
因为和平久了,人会忘记战争都残酷性,甚至美化战争,觉得战争会带来更美好的世界。
即便是很普通的人,骨子里也有热爱战争的基因。因为他们不知道战争需要付出代价。比如有些农村农民,就惦记着核大战。比如说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故事。
和平久了,人类会忘记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们习惯于得到而不需要巨大的付出。尤其是觉得自己很强大而对手不堪一击的时候,更是会热爱战争,鼓动战争。
所以他们会轻飘飘说一句:「打xx我出一个月工资」。而不是担心战争会让他一无所有——可能是三十年的工资,甚至三辈子六个钱包的积蓄,以及全家人的性命。
战争年代更会极大改变阶级地位。如今受不得半点气的年轻人会为自己可以「整顿职场」而沾沾自喜,在战争年代可能会受尽一切屈辱却依然屈膝求饶。
战争年代,在渔夫和富翁的故事里,无论渔夫还是富翁,都需要每天工作十三小时才能得到几碗白粥、几包咸菜。
战争年代,只有最硬核、最努力的人才能生存下来。那时候,人们会继续追求极致,希望自己成为幸存者。
04
当人民追求阶级地位的时候,切很少追求另一样东西:非常时期的生存力。
在非常时期,金钱和阶级地位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生存技能和个人见识。
代表阶级地位的一线城市会成为优先轰炸的目标。莫斯科、伦敦、东京、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华沙、基辅、南京……这些昔日的一线城市总是和各种灾难紧密相连。
钱财太多会成为勒索和抢劫的目标。战乱年代你有十套房子也未必能变现。银行里有8位数也可能每天只能取出4位数。
俄乌战争开始后,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人担心战火会延续开来,变成世界大战。
但是他们很少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一旦战争蔓延到不可收拾,他们要迁移到哪里,润到哪里,在哪里储存物资,为逃生技能做什么准备,为乱世时期什么都要靠自己的diy能力做什么准备,他们都没有认真考虑。
有些人会问别人:万一战争爆发,深圳安全吗?还可以买深圳的房子吗?
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很无力。和平久了,你们都不知道保存生命是代价是什么了。
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生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年代,你会不会懊悔自己这么多年从未努力过,没有为战争年代做点准备?
金二已经被永久消失,南洋富商被禁言一个月,目前会在本号上更新,请立刻关注本号,以防失联,可添加下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