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漫天霹雳Plus
,作者漫天雪798
以色列政府和哈马斯当局的战争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空袭和暴力冲突不断升级。现在,以色列军方要求居住在加沙北部的所有居民在24小时内前往加沙南部,为地面进攻做准备。战争发生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了海陆空全方面无死角的封锁,食品、饮用水和重要服务已经基本中断,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供电时间。加沙所有物资已基本耗尽,联合国的援助物资几乎全被拒之门外。
据联合国的消息:加沙地带现在已经有42.3万人流离失所,联合国已经筹集的近3亿美元物资无法进入加沙;包括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人道主义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听从以色列的命令撤离加沙北部,12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在战争中遇难;世界粮食计划署筹集的面包、罐头等救援食品由于分发中心关闭,导致近50万人(11.2万个家庭)无法获得口粮,现在已经有80万灾民在饿死的边缘挣扎;发生了34起针对卫生机构的袭击事件,11名医护人员丧生,世界卫生组织支持的加沙紧急救援行动中心也遭到严重破坏,加沙卫生系统已经全面崩溃,停尸房没有足够的空间,医院里尸体已经堆积如山……联合国和各国际组织纷纷发声,反对哈马斯针对平民的袭击,要求哈马斯立即释放扣押的人质;反对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人撤离的命令和封锁行动。他们要求双方都不得以平民的生命为筹码使战事扩大化。联合国官员质问:短短24小时之内,110万加沙北部人,如何穿越正在战争中、而且人口稠密的加沙中部战区?他们往哪里逃?加沙人,根本无处可逃!世卫组织发言人说:要求百万人迁移,又断水断电,炸毁医院,医院里的重伤员、儿童、脆弱患者如何转运?这就如同“死刑判决”。让人不由得想起纳粹当年把犹太人一车一车地转运至奥斯维辛……
这就是战争。这些惨无人道的景象,才是战争的“常态”。无差别地杀人和被杀、无处可逃、抢劫、奸淫、饥饿、所有基础设施被炸毁、财富毁灭一空、战后的瘟疫。如果以色列真的发动强烈的地面进攻,几十万人死亡并不意外。那些把战争描绘得诗情画意、充满英雄气概和浪漫气息的人,那些整天鼓动战争的人,只因为死的不是自己,或者误以为自己可以在战争中幸免于难。和平多么珍贵。战争是国家的兴盛,从来不是民众的福音。到什么时候,人们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集体主义叙事,懂得不管谁赢了自己都得纳税,给谁纳税都是纳税;到什么时候,人们才能懂得,政治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争取和平与繁荣,无论出于多么伟大的理由,把一国拖入战争之中,让平民受损,这就是政治失败。到什么时候,人们才知道,其实政客软弱一点才好,那些强硬派的政客,会将一个国家引向毁灭。基于以上认识,我们主张在战争中的任何时候,立即坐下来谈判和停战,都对交战国双方的国民有利。对俄乌冲突是如此,对巴以冲突也是如此。巴以冲突的根源,在我看来是当初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兴起,在犹太复国主义者影响之下,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和联合国181号决议的武断划界。它并没有当地人民的认同。但是在此后的漫长历史中,双方均有各类侵权事件发生。谁都不是无辜的,没有“好坏”的二分法。现在去追究历史中谁对谁错,任何一方都可以列举出一系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这已经是一本糊涂账。因此必须向前看。经济学洞悉本质的结论——自由贸易是和平的基石,是永远不会错的。假如当初没有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不以种族划线,或者即便退一步,以种族划线了,但是从一开始就实行自由贸易的政策——我们承认仍然会有许多暴力事件发生——但是经过80年的治理和几代人的观念改变,根本就不会有哈马斯这样的极端组织生存的土壤。但是在政治操弄之下,民众缺少正确的观念,政客有着选举利益,总是目光短浅,因此我们清楚地知道,全面放开加沙地带有困难。然而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却是确凿无疑的。凡是自由贸易的方向,都是正确的、通往和平的方向;凡是阻塞贸易的方向,都是错误的、通往战争的方向。那么在这种情势下,什么是边际上更优的政治可行性方案呢?管治加沙的意思无非是,用一个坐寇集团代替另一个集团。站在平民立场,站在个人视角,国家是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种种宏大叙事,不能当饭吃,自己生活变好,才是目的。对于平民来说,受谁管治并不重要,反正自己都要纳税。那么融入以色列这样一个发达经济体,反倒对加沙民众有利。以色列政府曾长期占领加沙,但是做得并不好,原因在于以征服者姿态,实施了歧视性政策。若重新接管,就不能对他们区别对待,划分等级,更不能把他们视为异族敌对势力。政府的职能限于平等保护产权,作为题中之意,对所有侵犯产权、制造恐怖的势力进行坚决而彻底的打击,恢复加沙地带的治安和秩序,让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一个统一的市场,造福加沙人民。绥靖政策,不应当视为贬义,它无非就是安抚、安定、稳定局势,这个过程中,当然少不了听取对方的意见、双方的妥协和退让。要清楚的一点是,只要真正站在国民的立场,那么多一天和平都比少一天要好太多。宣布哈马斯为极端恐怖组织,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要知道哈马斯之所以存在,照样是民众观念的结果。一味地无差别封锁,那么哈马斯打破这种封锁,甚至采取极端的手段,反倒会赢得民众的更多支持。既然哈马斯已经既成事实,不如将其当作一个平等的谈判对象,只要他们答应放下武器,土地、资金,不妨给他们,做好用途监控即可。更何况,许多土地按照私产伦理,本来就是侵占而来。甚至再退一步,对哈马斯,大不了一年花个几十亿美金,把它收买了,就像对待法塔赫那样,关税我替你收了交给你,换取和平,也未尝不可。历次战争造成的损失,又何止几十个亿。绥靖政策的目标,同样是开放贸易。但是把开放贸易通道视为让步,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贸易对双方有利,不是谁对谁的恩惠。重要的是,不论是全面管治,还是绥靖,都要一以贯之,坚决贯彻,而不是在民意的影响或者政治操弄之下左右摇摆,出尔反尔。要吸取协约国在一战后对德国的教训。以色列的民众,要明白自己的长远利益所在,不要被民主的鼓噪蒙蔽双眼,被激进的言论所误导,不要被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裹挟。对内塔尼亚胡这种强硬派政客,必须提高警惕,他会用集体主义的叙事,绑架全体国民,用牺牲国民长远利益的方式,换取自己和利库德集团的执政利益,最终将国民推向火坑。无论如何都应该认识到,实施全面封锁,把加沙变成一座“露天集中营”、“巨型监狱”,都是绝对不应该、不可取的。有人认为把加沙地带比作集中营和监狱言过其实,可是,以色列并不是在陆路边境设立关卡,而是实行海陆空全面封锁。以色列军队控制了加沙海岸线,军舰在加沙沿岸警戒,把加沙的渔民限制在海岸线3公里以内,任何越线渔民都会被军舰击沉,这是何道理?没有以色列的允许,加沙人没有行动自由,没有交换自由,甚至连国际救援物资都无法进入,这又是什么做派?如果把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定义为恐怖主义,那么以色列这种行为不是恐怖主义又是什么?有人还替以色列粉饰,说以色列给加沙部分人发放了工作签证,每天都有上万加沙人到以色列工作,所以这种封锁是合理的。我们不妨换一个场景,当年南非白人政府对待黑人,只有极少数才能进入大城市务工,其他人都被圈养在“黑人家园”中,即便如此,少数黑人在进入约翰内斯堡时,也要让白人官员层层查验他们的“良民证”。请问这是不是种族隔离?还有人说以色列是在“以暴制暴”。可是,加沙有200多万人,哈马斯的正式成员有2万人;剩下有38%的未成年人,有145所学校和18万在校学生,65岁以上老年人14.87万,难道他们都是恐怖分子?他们根本就没有“暴”,你“制”哪门子的暴?集体主义思维害死人!甚至还有人,叫嚣着“消灭所有加沙人”。这是典型的纳粹言论。他们被立场和情绪左右了头脑,跟“核平小□□”、“留岛不留人”的那些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已经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现在,命令110万人离开加沙北部,必定造成巨大的人道灾难,假如有1%的人,亲属在医院里无法转移而死亡、或者被导弹射杀、或者缺少食物而饿死,他们的亲属子女就会形成对以色列的刻骨仇恨,那就是1.1万个未来的哈马斯人肉炸弹,而这种仇恨又会发泄到以色列平民头上,将来以色列人将要付出的代价将更大。即便是那些只喜欢站队以色列的人,也应该明白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因果关系。封锁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更大的问题,是培养恐怖分子的温床;把加沙人都固定在那片狭小的土地上,就解决了恐怖袭击问题吗?幼稚!难道就不能发射火箭弹?只有贸易互通、市场开放、民众走向分工合作,才是未来持久和平的根本保障。加沙地带的民众,更应该有长远眼光,不应该支持哈马斯针对平民的无差别恐怖袭击,不要被他们所谓的宗教外衣所蒙蔽,宗教不过是他们慑服人心、取得对他人如臂指使的权力的一种手段。是政治让宗教变得极端,而不是极端宗教在主导政治。哪里有什么虔诚的信仰,都是背后的利益动机。他们最信仰的,不过是让人替他们送死。所以一定要跟那些崇尚暴力的极端分子划清界限,把这些人交出来而不是窝藏起来,不要当他们的炮灰。每当想要跟随他们的时候,首先想一想,哈马斯的高官现在在哪里?他们在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的利益跟自己并不一致。要想方设法像在以色列生活的200万阿拉伯人一样,或者去以色列打工,寻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多做促进融合交流的事情,面对具体的人,和他们交换,才能清除头脑中的集体主义毒素,才会发现你们之间并不是仇敌,而是合作的对象。只有双方民众改变当前的精神气质,崇尚自由贸易和分工合作,和平才有稳定的根基。最后,但并非不重要、需要不断重申的是,所有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应当摒弃集体主义的思维习惯,回归个人主义的思考方式。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至今都有一部分人相互不允许对方建国。双方对领土问题,都坚持寸步不让。可是,如果国与国之间可以自由贸易、自由迁徙,在这个地区成立一个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有什么关系?国境线划在哪里,又有什么重要?如果不论是以色列国还是巴勒斯坦国,只履行其平等保护产权的职责,打击侵犯产权的犯罪行为,不进行经济干预和财富的再分配,不把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那就没有冲突发生的土壤。非洲国家卢旺达之所以在过去发生大规模种族屠杀事件,原因在于欧洲殖民者为了统治需要,强行将两个本来并没有多大区别的族群区别对待,导致图西族在资源控制、公职岗位分配、经济政策上占据优势,这实际上就是让人口占多数的胡图族成了二等公民,那么报复就来得特别猛烈。现在卢旺达之所以相对和平,原因同样,是因为新的卢旺达政府对不同族群的人平等对待。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国家超越其保护产权的职能,能够对一部分人予以优待另一部分人予以打压的时候,谁控制它就对谁有利。这时候,国家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争夺控制权的斗争就不会停止。所以,必须把国家职能限定在保障产权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引发无休止的冲突。所以,不论一个人是什么身份,其产权都不应当受到任何名义的侵犯。任何希望和平的人,都应当反对经济生活的国家化,严格限制国家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