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老古是个少数派 ,作者古原
不一样的经济学
现在网上很多关于上海防控区下的各种视频在微信群里天天转,看着很揪心,很难受,但我想的通。
一个三千万人口的城市,突然进行这种规模的封控,全球独一无二,历史上前无古人。
城市是市场的产物,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协作相互服务的结果,那在疫情之下,突然停止了这些协作,混乱是一定的,不混乱才是奇怪的。
但即使在封控下,依然有很多手段是可以缓解这种痛苦的,这就让我想不通了,为什么这些缓解痛苦的手段不使用呢?
我想不能,高速公路为什么也管的这么严
上海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就是供应链通畅。但现在上海周边的高速公路,大量关闭路口,司机要下个高速都面临很多困难。去上海送个货,去了就有可能回不来,甚至去上海建方舱的工人,都没有地方接收,困在高速上了。
这是在阻止全国人民去帮助上海人吗?明明上海很缺物资,但却把最重要血管上堵上一点,这是嫌上海民众受的罪不够大吗?
我想不通,为什么核酸必须医护才能做?
本人做过十余次核酸了,要我现在去捅人嗓子眼,估计也能捅个八九不离十,当然这是玩笑话,我是在说,这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疫情三年了,既然大规模核酸是中国防疫的重要工具,那为什么不多训练一点人来做核酸呢?
物业公司的人学个一周,能不能学会啊?不难吧,洗手,拿棉签,捅他,然后现洗手,只要学一下穿好防护服,不就行了吗?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人可以学一下吧,集体训练一批人,他们都可以做了吧,这样,就不需要让医生护士来干了,他们可以服务于其他的病人呀。
我们说,传染病大流行会造成医疗挤兑,没有错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但核酸检测也会带来医疗挤兑啊,因为他们都去做核酸去了,医疗资源自然就不够了。
我想不通,为什么外卖员不能参与送物资?
一个物资要送到居民手里,总是需要人送的,不管是志愿者,还是外卖员,他们都是人,从病毒感染的风险来说,志愿者与外卖员的风险是一致的。
甚至我可以判定外卖员的自我防护能力会强于一般的志愿者,因为他们经历了多轮疫情,他们与无数的人接触,他们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给物品进行消毒,外卖公司也可以组织他们学习。
那么,既然都是需要人送,为什么不使用外卖员呢?谁有他们专业,谁有他们熟悉当地情况,谁有他们这么努力?
他们的效率一定是最高的,毫无疑问。
我想不通,为什么电话总是打不通?
中国呼叫中心很发达呀,有大量的呼叫中心外包公司,你来多少个电话都可以帮你接了。把求助电话外包一部分给呼叫中心不就行了吗?
他们不需要处理问题,只需要记录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轻重缓急的分类,然后交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去判断先办哪个事,后办哪个事。
但起码能打通电话,能记录足够多人的需求,只需要一个数据分析软件,就能判断各种问题出在哪了,那些有紧急求助的人的需求也随时可以得到满足。
起码,不会出人命吧,将人命关天的事,直接放到更高级别领导那里决策,这样不就可以减少很多损失了吗?
我想不通,为什么物资还会紧缺?
在今天的中国,物资太丰富了,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上海人民关在家里,半年不出门,都可以吃的好好的,普通家里吃饭能花几个钱。
那只需要运过来,有仓库放,有外卖员送,怎么可能缺物资?无法理解嘛。
上海平时一天要送出去250万份外卖,要送出1013万件快递,以这个服务水平,假设1000万户家庭,这些外卖和外递员一天就可以送完,只需要启用他们现有的服务系统就可以了。
这个还不算社区团购的配送体系。
大规模核酸+短时封闭+电商基础设施,是中国能够应对2021年多次疫情的重要法宝啊。
我想不通,为什么一碰到疫情医院就要停诊?
疫情不就是病吗?病来了,医院最应该开门的才是,怎么会停诊呢?如果说消毒和防护,谁有医务人员做的好,核酸都可以做,应该不会担心病人传染到医生吧。
更重要的是,上海这个城市的医疗多发达呀,一年要接待多少重症患者啊,怎么能停掉业务呢?很多患者的疾病比奥密克戎严重很多倍好不好,癌症病人的化疗能耽误吗?需要开刀的手术能随便推迟吗?
有些病,确实可以推迟,但推迟就诊后,不会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吗?有病尽量早就诊,这是基本常识呀。
防疫就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但医院本身就承担着人民生命健康的责任,这时,他们减少门诊量、手术量,这难道不是生命健康的损失吗?
防疫是必要的,但能否多使用市场的力量来抗疫,在民众生活和医疗正常的情况来防疫,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