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微信群里传来一个打架视频。
八卦打架嘛 ,总是很多人喜欢看的,不过这事的两个主角可不一般。
一位是宣称要开50辆宾利来堵车位的女士,很是嚣张啊,另一位呢,是个中年男,据说是劳斯莱斯车主,碰瓷式在地上打滚啊。
看完视频,有人评价:
原来有钱人撒泼打滚也是这么朴实无华啊,和农村老太太撒泼打滚简直一模一样啊!
不过这事啊,其实不小,牵涉到了车位使用权,还又扯出宾利女的身份,非常值得关注。
先来说车位。
故事缘由
根据一些网上的零碎信息,我初步可以判断,这个纠纷都是开发商赠送车位引发的。
而且,这个事件闹的时间不短了。
事发地宝能公馆分住宅和商住公寓、人才房,车位都是按照比例分配的,先到先停。
那为什么不卖车位呢?这就是深圳特色了。
深圳不允许买卖车位,车位属于小区居民共有产权。
那怎么来分配车位呢?一个默认的规则就是先到先得。
商住公寓预留的车位是高于住宅的比例的。
为了商住公寓两好卖一点,开发商提出送30年车位使用权,也和商住公寓业主签订了停车位服务协议,按月收取停车月租。
今年年初,商住公寓交房入伙后,车位就不够用了。
住宅的业主认为车位不能买卖,属于全体业主所有,不能让公寓业主独占。
公寓业主认为买房的时候开发商送了车位,还签署了协议,自己享有车位使用权,住宅业主不能占自己车位。
上个月,因为停车的问题,住宅业主拆除了隔离挡板,把公寓业主装的地锁翘掉,住宅业主还堵了公寓停车出入口。
这时候,物业就没有表态了,任由公寓业主和住宅业主闹起来。
尽管某公馆物业明确车位使用权是公寓业主所有,但是,在深圳的规则中,所有车位为共有的,这就是纠纷的源头。
为什么会占用长达一个月之久?为什么警察来也解决不了?为什么物业不管这事?
都是因为,产权不明。
那深圳为什么会出台这种规定呢?
因为停车难,是深圳的顽疾。据统计:深圳停车难指数为11.6,表示深圳车友平均每100次驾车导航,约有11.6次到达目的地后未能停车需要再次查找停车场。
而深圳又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但凡能在深圳有套房子的,车对他们来说都不是问题,而且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没个车,怎么回老家呢?
这就导致深圳有极大的用车需求,哪怕平时使用公共交通,也得有台车,珠三角的业务通勤,一家人出去游玩,过年回老家,都是需要车的。
庞大的需求与停车位不足,就形成了巨大的矛盾。
而这个矛盾,还是在深圳对汽车购买采取摇号的情况发生的,可以想象,深圳的用车需求是远远未被满足的。
这次事情的缘起,其实就来源于深圳特殊的车位政策。
那这个问题就复杂了,先来谈一下,共有产权的问题。
车位的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不是公有产权。
共有产权是私有产权的集合,上市公司是共有产权,小区的基础设施是共有产权,他与公有产权的区别在于,他有着明确的产权归属人。
比如,深圳规定所有小区的车位属全体业主共有。
那就界定了产权归属人,是所有购买了该小区的业主,小区的保安、小区商铺里的店主,都不是业务,他们不是产权人。
国有产权是公有产权,但的产权人是不清晰的,因为每天都有人出生,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有人移民,每天都有人入籍,他始终处于一个不确定的情况。
那么,在车位共有产权的情况下,需要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全体业主通过契约方式处理。
显然,在这个规定出来后,开发商的作为是引发冲突的根本原因。
因为深圳颁布这个政策是在2013年,该小区开建并销售时,是在这一政策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他出售的房产里,其实已经包含了所有车位的共有产权。
开发商无权直接与某部分业主直接签署这种实质为卖的车位长期租赁权。
他是侵犯了业主的权利,但开发商为了卖房,就顾不了这么多了,先答应再说,先签出去再说。
共有产权,是需要进行前期约定的。
一个小区内的共有产权怎么处理,是需要在购房时就有明确的说明,购买者需要评估这个共有产权的规则 ,以决定要不要参与这个共有产权。
共有产权下只要是有契约约定,那么,任何决策都是合理的。
美国有一种公寓,是股份制的公寓模式,也就是说,谁在这栋楼里买的面积大,他的说话权利就更大,那么你在购买这种共有产权时,如果知晓并认可这一种处理方式 ,那就是合理的。
共有产权的决策模型在伦理上需要全体同意,即使是中国的民法典,也规定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是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那宝能会馆这个小区,如若已约定车位是共有的,那开发商和物业是无权替代业主进行决策 的,必须由业主成立产权决策机构,依据《民法典》中关于共有产权的相关约定进行决策 ,这才是在当前中国唯一合法的处理方法。
但既然约定了车位是业主共有产权,那业主决策机构做出任何一种决策 ,包括出售车位,包括长租,那都是可以的,如果政府部门对此进行干预,则是违反中国的《民法典》的,因为共有产权是私有产权之集合,业主们应该拥有完整的处分权。
这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中国的小区自治受到各种干预,小区自治并不能很好的开展,最后物业公司、开发商变成了大爷。
但是,仅从共有产权这个角度看,批评开发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不能!因为本质上,车位还是不够啊,只要不够,就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冲突和纷争。
问题的关键在于,为什么开发商不能多建车位?
深圳车位不够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这次冲突,可以说非常不体面,不讲究。
不管两个人的具体身份是什么,都算是非常有钱的人了,为了一个车位,赖地打滚,实在是大跌脸面。
可以这么说,这两个主,都是不缺钱的,为什么偌大一个深圳,却买不到一个产权稳定可以长期使用的车位,这才是关键问题。
问题要回到开发商这里。
开发商如果多挖几层地库,其实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新增地库的成本是多少呢,摊销到一平米大约在6000元左右(指三至四层地库)。
买得起宾利和劳斯莱斯的人,买得起十几万一平米房子的人,不会在意多花几千块一平米的价格来买一个车位充足的小区。
问题的关键,在于开发商并没有这么做。
有几个原因导致开发商开发车库的动力不够。
第一、就是预售的相关规定
开发商只要建筑露出地面才可以预售,如果要做更多的地库,那建设的时间就会更长,开发商的时间成本非常高,开发时间可能会因此延后一两年。
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个损失,可以通过提高售价来弥补。
第二,就是限售限购的相关政策
这些政策导致需求不够,开发商不敢开发这么高售价的房子,万一砸手上了怎么办?开发商并不能随意提高售价,因为他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
第三,不让卖车位
越不让卖车位,开发商越没有动力开发车位,既然车位不能卖,那我为什么要多开发呢?多开发,并不能增加我的利润 ,我自然不会这样做。
那我只需要达标就好了。而标准又是一个问题。
第四、政府车位规划
政府车位规划是一种计划经济模式,他怎么知道一个小区到底应该要有多少车位才是正确的呢?一户一车位就够吗?
光是夫妻双方,都有车,这在大城市都是一个正常的需求吧。
但对于普通小区来说,一户两车位又是不切实际的标准。
到底要有多少个车位,其实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如果破除这些约束,我相信,市场会有很多高档小区,会开发一户两车位甚至三车位的房子,我也相信很多有钱的老板会预估到未来的需求,哪怕当前不需要,也会购买拥有更多车位的房子。
如果放开车位销售,可能还会普通小区,也会多建几层地库,因为可以开辟专用通道供旁边车位不够,无法新增车位的人使用。
很多深圳人停车是他们的噩梦,一个月哪怕多花一千块两千块,都有人愿意租一个、买一个长期稳定的车位,因为这会让生活品质大大提升。
不让买卖车位的结果,就是车位永远解决不了。
被逼疯了的宾利女
有意思的是,这位号称可以开五十台宾利的堵车的女人被人肉了。
在视频中,宾利姐很明显在说把澎湃新闻和深圳卫视的人喊来,看样子,她认为自己是可以调动一切政府资源的人。
当然,女子的老公也在现场。
据说,宾利姐的老公年薪37.5万元,能不能买起宾利就不好说了。
还引得深圳国资委出面了。
你说是民众仇富那是不妥的。
如果身份被证实,一个公务人员,号称家里有50台宾利,这可不是小事。
我相信,能混上这种级别的,脑瓜子都不会差,最后这种话都说出去了,可见,为了一个停车位,搞疯了多少深圳人。
当然,我也乐见这种瓜,说不定,就揪出一条什么鱼,那也是喜大普奔的。
关注我的备用号,这个内容更劲爆
打赏38元
可获被封帐号130万字经济学文章
打赏298元
加入老古会客厅会员群
联系助理:Glinda989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