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由我司AI生成诸葛亮说的观其大略是什么意思?一、观其大略有些人有没有天赋,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能看出来。其实诸葛亮的很多事迹,很多都被删掉了。《魏略》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情,当年,诸葛亮在荆州与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夕,从容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笑而不言。”就是说,诸葛亮青年时代,和石广元、徐元直、孟公威一起学习的时候,其他三个人读书,都要搞的精熟,而只有诸葛亮是看其中的“大略”。然后诸葛亮说这三个人,将来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位置。三个人问诸葛亮将来能做到什么位置,诸葛亮笑而不答。这个历史,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那么理解成框架大于努力,学东西要学到核心思想,这个都没有什么错。但是,不够深刻。现在年轻人,很多人“转码”,因为码农工资高嘛。我们就拿学编程来举个例子。很多人学编程,是这样的,遵循学校老师教的,就是先拿一本很厚的书。比如这样的,像字典那么厚,而且还是上下册:拿这一类书,从头看到尾,每一个例子去练习,搞得非常熟。那么,你这么学习,将来能达到什么水平呢?可以在公司打工,有不少还是大公司。因为大公司面试的时候,就是喜欢问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最终,就是做码农,能做到一个中层的技术人员,已经顶天了。并不是说这些书不好,而是这个学习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我和IT互联网行业很多老板聊过,很多最开始都是编码的,非科班的也有不少。这一类老板,小的公司有30-50人,中等的几百人,大的当然也有上市公司,上万人的也有。那么,他们当年学习编程的时候,是怎么学的呢?就是观其大略。具体来说,就是先买一本编程书,就是看个大概,基本的东西搞懂了就行了。接着,就去找一些刷题网站,刷刷基本的编程题,练练手感。然后,怎么办呢?就一个一杆枪,直接找个开源的项目,开始做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产品,就开始卖了。中间碰到不懂的问题,再去翻翻书,去网上查一查。很多赶上互联网发展的红利,就做起来了。就算还是打工的,在公司的层级也比较高。道理很简单,别人是真能拿下一个产品的,可以直接卖钱的。为什么这个两种学习方法差距这么大呢?因为一个是码农级,一个是产品级。二、产品能力编程,只是技术,本身并不创造任何价值,人们买你的产品,是因为要满足自己的需求,而不是那些代码。比如说网站、论坛、app、小程序,最终是满足业务需求的。而这些需求,在书上是根本没有写的。你把书看得再熟悉,也是没有用的。你就直接上手实际的项目,马上就把别人框架,遇到具体的事情怎么处理,全部学会了。那种那么厚的书,至少有80%的东西,你是完全用不到的。你搞得再熟悉,将来还是会忘掉。写书的人,面向的是所有人,覆盖了所有的场景。比如说搞手机上的程序、网站、电脑上的程序,什么都写了一些。你如果是做互联网上的东西,只是书上的一小部分。就像微软的office软件,功能不可谓不多,你真正能用的,究竟有多少呢?你就会那么一点操作,就不能写文章了?无非就是排版丑一点,操作的时候别扭一点,没有那么美观而已。重要的是写出好文章,而不是office软件的使用。就算你只会编程那种最基本的顺序、分支、循环,也已经足以让你做出很多东西来了。关键的是,看书那种学习方法,会让你纠缠于细枝末节。你研究了十年,研究各种细枝末节,一个产品都没做出来。这样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最后皓首白发,一事无成。而别人搞出了一个又一个产品,最终当上了老板。你要早明白这点的话,成就肯定不止现在这样。研究那么多,恐怕最适合的去做一个培训老师。诸葛亮到刘备那边,别人一开始,就是按照大国宰相的路子走的。关于整个体系的运作,是熟悉不比的,这才是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寻章摘句。就拿这次人工智能浪潮来说。有些人,就拿php做一个网站,对接一个chatgpt,就赚了好多钱了。虽然很多程序员鄙视php,但是别人就是做产品快啊,赚到钱才是正事。所以,php程序员才喜欢说,php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如果按照学校老师教的那种学习方法,你跑去买一本人工智能的教科书,里面特么全是数学公式。你看不懂不说,而且80%,甚至90%的东西,对于现在项目是无效的。因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太快了,传统的人工智能那套理论,不能说完全没用。至少是在项目上很少用得着。等你把那套学会,黄花菜都凉了三遍了。三、待天下有变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说:待天下有变。 机会往往就是在天下有变的出现的。但是诸葛亮并没有等到,寿命不够长。之前,很多老板是做网站赚到了钱,后来是app和小程序,现在是人工智能。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你要是读死书,抱着网站时代的想法,最后的结果当然是被淘汰。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居然等到了人工智能的大爆发。这就是天下有变。对于这次人工智能浪潮,我也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里不得不说明一下。就是现代的人工智能的原理,什么神经网络,Transformer架构,我都清楚。但是在有一点上犯了错误。就是OpenAI 2020年发布的一篇论文:scale laws for neural language models。这篇论文,我之前就看过,简单的说,他们认为,随着算力和数据的增长,人工智能的能力会大爆发。但是,当时模型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再往上扩大,就会很贵。很多大公司都不敢走这条路,而且量变引起质变,不是总是有效的。比如说,100万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还是乌合之众,不可能打得过军队。所以,我并没有抱有什么信心。没想到的是,他们真的敢一直投入,直到chatGPT爆火,还真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而且还出现了“智能涌现”,就是说规模大了之后,本来原来没有训练的的能力也出现了。所谓的“涌现”,凯文凯利之前就讲过。比如说昆虫,它们个体往往只做一些固定动作,但是在群体上却表现出很高的智能。那么这个个体的规则和群体智能之间的差异,就叫“涌现”。前不久,比尔盖茨和OpenAI的CEO奥特曼做了一次对话,比尔盖茨说,本来也是一直质疑这个事情的。直到他亲眼见到,才相信是真的。再说一遍,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至少当前是这样的。但是,一个不会AI的人会被用AI的人取代。要不是抓住人工智能这次机会,恐怕我也会和很多房圈的人一样压力大。虽然我的房子没跌,但是压力总是有的。抓住了人工智能这次机会,心态就平稳很多。现在几百万的传统互联网项目我们公司都不接了,集中精力搞人工智能方向。四、结语学习,并不是说抱着一本很厚的书,才叫学习。正确的方法是,观其大略,然后先干起来再说。这个方法,比看书,取得的成就大得多。而世界,又是变化的,适应变化才是符合天道的。而不是一味抱怨环境。上次发了一篇文章后,有人在后台骂说,你特么发了一篇文章就跑了。你好歹带一个广告啊,我们怎么学啊?我尝试过写文章,写了几万字了,但是发现这个玩意,写文章真的说不清楚,里面东西太多了。我们还真的是有一个课,不过是公司内部培训使用的,主要培训新员工。就这个课,我搞了3个月,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懂,手稿写了几万字,直接把几十年的发展和这几年的发展总结出来,把你的水平从一无所知,拉到当前的水平。现在开放出来给大家,这就是给大家省力了:《深入浅出人工智能(原理与商机)》这个课是讲宏观发展、原理和赚钱场景的,只要懂中文就能学会。这个不是面向程序员的,不要指望我讲马尔科夫链,条件随机场,Transformer注意力机制。但是我们会教大家手搓一个GPT出来。现在上传了一半,光是视频就有3.3个G之多,信息密度非常之大。后面的课程也会陆续上传。除了课程外,还送几项福利:1.后面有3次直播课,牛哥亲授。2.送我们内部软件的人工智能软件练习券。有配套的AI软件,我们的内部研发用的软件,给大家送100万token,100张图的额度。大家就先不用买高性能的电脑了。3.同时也会有社群陪跑,大家碰撞,一定会有火花。这个我觉得在外面怎么也得卖1000多块。但是前期优惠,只卖365块,后面肯定要涨价的。以牛哥的水平,这个课是可以无脑冲的,否则我也不会做3个月了。注意,最好的是选择用电脑观看,选择原画画质。虚拟商品,概不退款。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