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最大的工会组织,以庇隆主义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阿根廷全国总工会(CGT),以及第二大工会阿根廷工人联盟(CTA),将于1月24日,发起全国总罢工,反对米莱总统的劳动力市场自由化改革、国企改革以及削减政府开支和补贴福利。他们把米莱的国企私有化改革污蔑为“卖国”,他们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阿根廷的土地和资产不能被放弃一寸”。米莱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企业产权明晰化,服从于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是听从阿根廷中央计划机构的命令,不断扭曲资源配置,造成生产的混乱;国企依靠纳税人的税收输血生存,是躺在纳税人身上的寄生虫,因此实施国企私有化改革,也是甩掉赤字包袱,严格财政纪律,实现预算平衡的重要战略。它也是米莱“炸毁”阿根廷央行的一个重要动作(注意看划线部分):![]()
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化改革,无非就是尊重私有产权、尊重自愿契约原则,任何人都没有“不被解雇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是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双向选择关系,工作机会必须依靠自身努力去争取,而不是像个吸血鬼一样强买强卖。而那些依靠政府开支存续的企业,尽管可能保留有私有的名义,但是已经变成了实际上的国企;依靠福利存活的人,就是要让自己不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可以不劳而获地成为稳定的食税阶层,他们实际上就成了剥削者的一员,是一个社会中的“高级种姓”。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完全正确的,是让阿根廷回归自由与繁荣的必要步骤,哪里有什么放弃土地和卖国一说?如果真的要说卖国,这些吃着阿根廷民众供养的工会暴力团伙才是卖国贼,因为他们就是吸附在阿根廷民众头上的寄生虫,毁灭阿根廷自由与繁荣的根基。
无非就是过去不劳而获惯了,现在不让继续这样干了,伤害他们的不正当利益了,却包装成所谓“国家利益”和各种大词,说的清新脱俗,多么肮脏和卑劣啊。米莱的自由化改革必然面临强大的阻力,这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事。在社民主义的现实环境下,任何走向自由的改革,都涉及到既往社会结构和财产结构的变化,触及既得利益。因为民主制度下,许多人都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取得了利益,都是特权的享受者。所有领取福利和补贴的,都是税金的净消费者,其实都是广义上的“公务员”——即依靠征敛而不是生产生存。这其实也是民主的本来含义:开放权力准入通道,实现权力公有化,让每个人通过向他人财产主张权利,将社会变成相互抢劫的丛林。越是那些没有能力和财产的人,越是喜欢这种模式,因为他们就可以利用手中的选票,合法地将别人的财富装进自己的口袋,还心安理得振振有词。阿根廷的庇隆主义政客,也喜欢这种模式。因为这可以强化民众对阿根廷国家的认同和依赖,可以让他们看起来具有了正当性,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掌控分配大权,像一个牧羊人一样将羊群驯服得俯首帖耳。因此,越是在民主化程度深、即福利化更严重、权力公有程度越深的地方,推进自由化改革难度就越大。让人们放弃既得利益,比改变他的观念可能还要难,比割他们的肉还疼。他面对的形势,可能并不亚于当初我国改革开放的难度。因为中国当初并没有什么多少真正的福利,即便有,要么是鸡肋,要么只是极少数人在享受;多数民众已经穷成那个样子了,即便从死马当作活马医的角度看,也有改革的观念和动力支持。然而阿根廷不一样。阿根廷有民主的政治正确,它模糊了税金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让人群中的多数都成为既得利益者;庇隆主义者和工会势力,不会去分析和研究改革措施是否符合民众的福祉,而是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并且用民主来攻击米莱;民众的住房、养老、医疗、价格保护、最低工资等等,都依靠阿根廷政府的供养,其实都是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而米莱恰恰就是要斩断这只手,让所有人自食其力;企业总是有“稳定化”的期望,其实就是与权力勾结阻碍竞争,那么放开自由市场和进出口管制,企业界也并不会全盘支持。再加上,阿根廷再烂,也是一个人均GDP1万以上美元的经济体,虽然有不少贫困人群,但是贫困的计算标准并不同,因此那些以前支持米莱的人,现在若是没有对自由化的充分预期,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好处,可能就会反水;一部分人还是叶公好龙,看起来支持米莱,但是真的要取消他的既得利益的时候,他才能展示出真实的偏好。当然,也正因为难,米莱的所作所为,才令人更加刮目相看和有所期待。国会里庇隆主义政客的百般阻扰,对米莱是一个考验;现在,工会搞的这种工人运动,对米莱也是一场大考。不过,我们相信米莱有完整的经济学素养,有雄辩的论说能力,有比我们对阿根廷更加深刻的理解,有坚定的意志;从执政这段时间看,他也有很好的政治手腕,并不像一个政治素人那样被一群心怀鬼胎的政客玩弄于股掌。重要的是,我们有、也应该保持对自由和正义的事业的坚定信心,这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原则。所以,工会全国性大罢工,对米莱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但其实也是一个机遇。撒切尔夫人当年面对英国矿工工会大罢工的做法,可以为米莱提供很好的借鉴。英国的企业国有化和社会福利化进程,是在二战期间,由丘吉尔大大加速的。到了1980年代,英国的国有煤矿工业,已经连续40年亏损,依靠纳税人的税金而长亏不倒,供养在煤矿工作的国企员工。其他行业也同样有大量的国企,这种寄生式的存在,窒息了英国的经济活力,使英国一蹶不振。
全国矿工工会(NUM)是英国最强大的工会之一,谁要是触犯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罢工闹事,它曾经在1974年举行大罢工,让希思政府下台。信奉哈耶克式奥地利学派的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决心割除英国经济体上的这颗毒瘤。她说自己的政治目标,就是要“把英国从一个依赖型社会,变成一个自力更生的社会,从一个把‘它给我’的国家,变成一个自己动手的国家。”她首先发起了一场舆论战,在议会和社会上列出了关闭国有煤矿的六条理由:5)通过关闭效率低下的煤矿,可以保护剩余煤矿的未来。
经过内阁讨论后,她决定在1983至1985年内关闭75个煤矿,裁减64,000名煤矿工人。
这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NUM发起了一场全国总罢工,这次罢工从1984年3月开始,持续了一年时间,165000名矿工参与了罢工,不可谓不声势浩大。
双方都下足了赌注,有一种毕其功于一役的阵势。NUM领导人斯卡吉尔将这次罢工比作“英国反对纳粹德国的斗争”(跟阿根廷工会一样使用无赖话术);而撒切尔则认为这是一次永远粉碎激进工会势力的机会,她已经做好最差的准备:考虑出动军队运输粮食和煤炭保障供给,甚至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罢工刚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状态。NUM不但占据公共道路,包围和破坏工厂设施,而且直接搞“串联”——比如串联汽车工人和码头工人工会支持自己,下一次码头工人搞罢工的时候,他们会反过来支持他们,以此瘫痪交通和物流。同时,许多工人手停口停,并不愿意罢工,工会就派出工人纠察队,把他们视为“叛徒内奸工贼”,采取威胁、暴力、恐吓家人等方式胁迫他们参与罢工,阻止愿意上班的工人进入工厂。政府派出警员保护那些希望继续工作的矿工正常上班,使得事态发展成为工会纠察队与警方之间的直接冲突。1984年6月,6000名纠察队员与8000名警察直接对峙,引发严重暴力冲突,纠察队大量投掷石块,而警察则携带警棍出击,现场一片暴力和混乱,最终93个纠察队员被捕。这就是著名的“欧格里夫纠察事件”。这种画面经过媒体的剪辑和渲染后,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对撒切尔的批评声浪。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撒切尔夫人毫不妥协,展示了其强硬的铁娘子作风和政治手腕。她说:
我必须告诉你们,我们要应对的是企图用暴徒规则取代法律的做法,这种做法绝不能得逞。这种做法绝不能成功。那些人用暴力和恐吓方式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不想接受这些看法的其他人....法治规则必须战胜暴徒的规则。
与此同时,撒切尔夫人采取了与米莱如出一辙的政策:停掉参与罢工的人的相关福利。罢工工人的家属将被禁止享受“紧急需要”的资助,以此从内部瓦解工会,迫使更多的工人重返工作岗位。而对那些没有经过民主投票,仅仅是工会领导人煽动和指令就展开罢工、阻碍生产的行为,英国政府则直接宣布为非法行为。面对内部妥协的声音,撒切尔夫人不为所动,在议会舌战群臣,将工会组织和罢工工人视为不分享英国人价值的“内部的敌人”:
“我们必须与福克兰群岛里的敌人交战。我们已经意识到内部的敌人,他们更难对付,也是对自由的更大威胁”。
一年的拉锯战,警方共逮捕11291人,8392人被控犯有诸如破坏和平、阻碍公路的罪行。煤炭行业在1994年12月最终被私有化,成立了名为“R.J.B. 矿业”的公司,撒切尔夫人取得了全面胜利。经此一役,撒切尔夫人彻底击退了工会暴力团伙,将国有煤矿几乎悉数关闭,紧接着,对铁路、邮政等行业继续实行市场化改革,至此,英国工会势力再无往日之跋扈,英国才迎来了二战以来相对市场化的光明前景。可以说,若不是撒切尔夫人的雷霆万钧和坚定意志,英国现在早已沦为三流国家;英国当今的经济地位和国家地位,是由撒切尔夫人奠定的。撒切尔在自传中重申了矿工运动结局带来的正面影响:
“它有效地巩固了新秩序。新秩序下,要靠顾客满意而不是使用集体力量去强求补贴。1990年,即我任职首相的最后一年,产业停工天数是自1935年以来最低的。”
但是撒切尔夫人仍然是一个保守主义妥协分子,她曾经有过NHS(国民医疗保健体系)私有化的打算,但是鉴于关涉全民,最终她选择了妥协,她说,“那无异于政治自杀”。因此,留下了烂尾楼和回潮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英国议会的辩论中,不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已经把国有化的医疗体系当做一个既成事实予以承认,天天在喊的是怎样增加他们的预算和人员,完全偏离了自由市场的方向。撒切尔夫人的改革,可资米莱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首要的就是,对工会势力,绝对要毫不妥协,将其按照暴力犯罪和黑势力集团予以坚决打击,一举将其拿下,使其一蹶不振,以后再不能兴风作浪。他们是侵犯他人产权、并且贪得无厌的抢劫犯,政府的使命就是保护私有产权,打击暴力犯罪,所以没有什么好手软的。如果一个政府不能保护私有产权,那就是摧毁自己的合法性。教训就是,不能像撒切尔夫人一样,搞所谓的妥协和半拉子,不能承认现状,不能在某些领域搞,某些领域不搞,让那些既得利益集团继续享受不当利益且毫无歉疚。NHS改革的失败,就是最大的教训,它像管涌一样,最终会不断突破底线,不断蔓延到其他行业,摧毁自由的大堤,让改革的政治遗产大打折扣。所以,这是一次严峻挑战,但是其实也是一次机会,就看米莱能不能撑得住,毕其功于一役,毫不妥协地迎来未来的光明前景。既然正确,必须乐观;既然正确,何必妥协?信心满满,持续战斗!正义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坚持。坚持做正确的事,民众才会紧随其后支持;如果自己都畏畏缩缩,那么更别指望民众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