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像个“小陀螺”,被日子抽得团团转,还被各种念头拽着跑?生活把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而自己却懵懵懂懂。
人生路上,我们常常面临一个“灵魂拷问”: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接受?别小看这个选择,它不仅决定了我们是“摸鱼高手”还是“拼命三郎”,更悄然影响着我们的心态和生活质量。
那么,主动和被动到底该如何抉择?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念头和行为的“大Boss”,而不是被它们呼来唤去的“小跟班”呢?先来听个小故事,说不定能找到答案。

在一个忙碌的周一早晨,小李像往常一样被闹钟吵醒。他迷迷糊糊地伸手按掉闹钟,接着又翻了个身,继续睡去。闹钟再次响起时,他再次按掉,心里想:再睡五分钟吧,不差这几分钟。当终于起床时,发现快迟到了。他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抓起包就冲出了门。在地铁上,看着手机上不断弹出的工作消息,像“催命符”一般,感到极度焦虑和烦躁。他想: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一团糟呢?
你是否对小李的故事感到熟悉?或许你也曾陷入类似的情况。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困境呢?别着急,不妨先来思考一下这两个问题:通常来说,大家都对主动情有独钟。比如经常强调的“积极主动”,简直就是生活中的金科玉律。我们更愿意自主掌控生活,而不是被他人安排;轮到安排别人时,也希望对方能像“小马达”一样主动,别太被动。在很多情况下,被动似乎显得有些消极,甚至不够讨喜。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被动也有它的魅力。比如,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这是一种被动的荣誉——没有主动争取,但别人仍然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价值。再比如“被动收入”,像租金、利息、分红等,这些不需要每天奔波忙碌,却能持续进账。如果被动收入超出日常开支,那么基本可以算得上财务自由了。在这些时候,被动又成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状态。看来,主动与被动并无优劣之分,而是各有所长。就像左手和右手,你不能说右手就一定比左手厉害,关键要看用在哪儿,怎么用!说到这儿,问题又来了:我们一直挂在嘴边的“主动”,真的就是我们想的那样吗?而所谓的“被动”,又是否真的只是默默地接受?哈哈,说不定我们都被表象给骗了。它们背后隐藏的秘密,可能会颠覆我们的认知呢!
蓝狮子有一篇文章《如何成为念头的主人》中提到:“有的人就只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听起来是主动,但仔细一看,这句话里还有一个“只”字。
很多人只愿聆听悦耳之言,只想与心仪之人相伴,只爱做心之所向的事;一旦被要求做不想做的事,脸立马就拉下来,简直比乌云密布还快。请问这是主动,还是被动?
面对被安排的工作,那叫一个“提不起劲”,仿佛全身的细胞都在喊“不”;而对于自己喜欢的事,一开始确实是热情满满,但只要遇到一点困难或感到些许枯燥,热情便如潮水般退去。请问这是主动,还是被动?
你本来打算好好工作,但拿起手机时,随手刷到一条搞笑短视频,此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瞬间就被吸进去了,不知不觉间又自动滑向了下一条、再下一条……直到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沉迷了大半天,而工作还停留在原地。请问这是主动,还是被动? 你可能会说:“这明明是我自己做的决定,当然是主动的啊!”但仔细想想,真的是这样吗?从表面上看,是你主动点开了视频,因为搞笑内容确实很吸引人。但是,你原本是准备工作的,为何短视频轻易就将你“带跑”了?
你以为是自己在做决定,但这些选择并非出于理性思考,而是被当下的情绪、瞬间的念头和根深蒂固的习惯所左右。换句话说,你并非在主动掌控自己的行为,而是在被动地跟随即时的感受。这些看似“主动”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狭隘的被动。
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常说某个人“老实听话”,乍一看,这似乎意味着他对别人的指令无条件服从,显得很“被动”。然而,我们在必经之路学习在生活中修行时,“老实听话”恰恰来自个人主动的选择。
学习修行的方法有很多,而基于信任的“老实听话”,是一条清晰且有力的路径。选择这条路径的人,不是盲目跟从,而是以信任为基石,不纠结于过多的“为什么”,只是全心投入去做。这种态度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成长。看到这里,主动与被动背后隐藏的秘密,是否让你对“主动”和“被动”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悟?
主动与被动,谁说了算?
当我们问自己“主动与被动,谁说了算?”时,其实已经触及到一个核心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主动?
文章开头的小李,每天早上被闹钟吵醒后,总是挣扎着不想起床,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告诉自己:我不能总是被懒惰的念头控制。于是,在闹钟响起的那一刻,不再像以往那样,本能地伸手去按掉闹钟,而是提醒自己立刻坐起来。慢慢睁开眼睛,缓缓舒展身体,然后深呼吸,感受新一天的到来。起初,并不容易,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能够在闹钟响起时,自然而然地起身。关于起床这件事,终于从被动变为了主动。真正的主动,不是被情绪、念头或习惯牵着走,而是成为观、成为觉、成为念头的主宰,成为“自我”的主人。然而,要事事都拥有这样的主动并非易事。觉察这一刻不难,觉察一分钟也不难,但要保持觉察一小时,甚至一生……似乎无比艰难。但请注意,这依然是“我”的念头在作祟。稍不留神,“我”就会被自己的念头带跑,陷入自我编织的“被动”之中。并没有!所谓的“一辈子”,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当下,一个又一个的此刻。只要专注于此刻,知道、此刻、正在、发生,足矣。还是文章开头的小李,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中感到疲惫不堪,总是被工作任务和压力牵着走,觉得很被动。有一天,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于是,他开始在工作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觉察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他告诉自己:我现在可以选择,是继续被任务牵着走,还是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不仅能更好地管理时间和情绪,还能主动地应对每一个任务,不再被工作所摆布,而是成为“自我”的主人。知道,就能主动!当我们学会关注每一个当下,保持觉察,主动的力量就会在心中生根发芽。面对被安排的事情,也不再盲目顺应或消极抗拒,而是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或者在必要时大大方方地拒绝。我们的行为,不再是被念头牵着走,而是能看破念头的虚妄,专注于当下的平静。
随着探讨逐渐深入,我们发现:主动与被动的选择,不仅仅是行为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当心灵开始觉醒,运用觉察的力量,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在每一个当下,不妨停下脚步,问问自己:此刻的我,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保持这份觉察力,你将遇见一个更加清醒、更有力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