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论贫富都有人觉得很幸福
很多人都在哀叹一年不如一年,说经济形势差,日子难过。还有很多人因为失业无收入,房子断供,生活陷入困境。
经济差吗?日子难过吗?或许那只是你的感受,以及你交往圈的那些人的感受,但不会是所有人的感受。
c老师是大学退休老师。他每月退休金有1万。他在好几个一线二线城市都有房子出租给别人(早已经没有房贷)。他是最早的一代丁克族。没有孩子孙子的负担。
对c老师而言,根本就不存在日子难过这件事。即便是炒股,也只是拿一点点钱玩玩,目的是为了防止老年痴呆症。
c老师写了一篇文章,说自己退休拿高薪的幸福生活。我提醒他说,很多农民一个月只有190元,他大吃一惊,现在农民真的这么穷?
这是真的。我的一位乡下舅公就是这个待遇。他和村里都老伙伴都是这个待遇。
这些老农觉得自己日子很难过吗?他们会整体哀叹经济困难、挣钱难吗?
并非如此。
我和他们聊天,老农对今天的生活非常满意。他们会忆苦思甜,经常说起三年困难时期的饿肚子,过去几十年每个月工分除去口粮只能分到几块钱,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衣服。都是说今天的生活是真好,粮食多到吃不完,孩子在县城有房,家里还有小汽车。
这样好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陈老师这样衣食无忧财务自由的老人,和那些一个月只拿190元补助的老农民,竟然都觉得今天的日子很幸福。
幸福是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
经济困境?影响生活?那是你们的感受,未必是他们的感受。
2
苦不堪言的是超前消费的人
有个南京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做售楼工作,二年时间轻轻松松挣到百多万。于是买了4万7一平米的房子,交了首付,贷款三百多万。每个月按揭4万。
然后售楼这行业忽然就不好做了,房子卖不掉了,大家都没收入了,最后他彻底失业了,每个月零收入,4万房贷。
房屋也跌价了,挂出去也无人问津,因为别人出价更低。即便卖掉,最好情况也是清零。
他工作五年所有的收入清零。接下来要和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从零开始找工作。
这种情况很普遍,也会有很多人同情。
但是也有些人冷血嘲讽:
「高杠杆买房的是赌徒,指望炒房发财的跳楼越多越好,这样才能教育小孩子远离赌博,让他们安心踏踏实实劳动,而不是指望赌博发财」。
如今的问题是:很少有人信奉靠劳动致富。
能够靠劳动致富的职业,要么你需要极高的天赋和能力,要么你需要非常吃苦耐劳,甚至冒生命危险。
天赋和机遇太稀少。吃苦受累太难。大家都想轻松快捷致富。
因为消费欲望在膨胀。消费欲的膨胀速度,总是大于钱包。
没有几个人能够抑制自己的消费欲。如果大众消费欲太低,资本家就没钱挣,国家就没税收,经济就没法快速增长。所以,一定要刺激你消费。
你消费高了,钱才会不够用。你超前消费,才会为了还债去努力卖命工作。
但是,他们只是钱不够用,只是丧失了一夜暴富的机会,只是原本积累都财富清零了。
这不能算经济差。这是他赌输了钱。赌徒输钱而破产,怎么能算经济差呢。
3
大多数人其实很富裕
在过去30年,日本经历了房地产泡沫崩溃,经历了30年经济停滞,被人称为失去的三十年。整整三十年,日本人竟然工资没涨。
这三十年,普通日本人缺衣少食挨饿挨冻么?日本人交不起房租流落街头么?日本日看不起病在家等死么?日本年轻人没钱上大学早早退学打工么?
并非如此。大多数日本人的生活还是很富足的。
美国很多人也在哀叹经济差,日子艰难。美国人的生活有多艰难:50%的美国家庭在过去30年时间里收入没有增加。
美国富豪们的财产增加了几十倍。但是对于接近一半的底层美国人,真的几十年收入没有增加。
那50%的美国人穷困潦倒么?饿死街头么?没衣服穿冻死么?生活绝望自杀了么?孩子因为贫穷而退学去当童工么?
并没有。那50%的美国人,月入几千美元,租得起房,出门有车,甚至营养过剩而大腹便便,稍微旧一点点衣服马上扔,智能手机也是2年就换一次。
他们真的不穷。甚至可以说非常富裕。
现在的中国人也一样。不缺米,不缺盐,不缺保暖衣,也不会坐不起公交车。
流落街头冻死的中国人或许有几个,但是真的很少。买不起大米而饿死的中国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了。
4
经济状态的六个层次
在人类历史上,什么样的经济才叫差?什么样的日子才叫艰难?
回顾几千年到几百年的人类历史,富裕程度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极其富裕的人间天堂」。人民早已经脱离了生存阶段,日常花钱主要用于精神性——阶级地位炫耀攀比,送孩子上名校读大学,孩子到各种才艺班学才艺,中产阶级有空还会开车自驾游。收入稍高的人会花几千上万的钱买个小背包。这个层次的典型代表:2024年全世界前50%的国家。
富裕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内卷」,内卷的原因是大家都只想要最好的,房子要买一线二线城市的,大学要上名牌大学,找工作只愿意去干体面而高薪的。因为都想要最好的,所以特别卷。
第二个层次叫「小康生活」的太平盛世。食物以经济适用为主,偶尔吃个沙县小吃、肯德基之类,买得起泰国香米、五常大米和蜜雪冰城,但不会吃人均300的日式料理自助餐。买衣服在乎质量,但是不会很少去买比耐克和李宁更贵的品牌。典型年代:1998年的普通中国人。
第三个层次叫「温饱生活」。食物局限在营养和热量阶段。吃米绝不买昂贵的五常大米,买肉要计算一下鸡肉和猪肉哪个更便宜,麦当劳和肯德基这种昂贵地方绝不会去,出门舍不得买2块钱一瓶的农夫山泉,因为自带白开水就可以。典型年代:1980年的中国村镇。
第四个层次叫「饥寒交迫」。因为买不起棉袄可能挨冻,买不起粮食经常挨饿,一件衣服缝缝补补打满补丁,要穿十几年,父母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穿。虽然一路挨冻挨饿,好歹大多数人不会饿死。代表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
第五个层次,是少数人被淘汰的年代。少则千分之一,多则十分之一,因为没吃没穿而死去。代表年代:1960年和1942年的中国河南。
第六个层次,是大多数人都随时被淘汰的年代,只有少数幸运的人存留,也就是人口大灭绝。
代表年代:三国混战,安史之乱,太平天国,漳州围城,列宁格勒保卫战。
5
别撒娇了
按照我的六层分层,现在几乎所有都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都属于「极其富有的人间天堂」。即便那些「经济困境」的地区,也都是属于小康水平。
所以,所谓「经济差」其实只是一种撒娇的说法——挣大钱没有那么容易了,一夜暴富都机会少了,而不是生活陷入绝境。
或许经济状况不那么令人满意,或许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会从极其富有跌落到小康水平,钢琴消费会减少,拼多多指数会增加,(有人提出钢琴指数和拼多多指数可以衡量中产消费降级),但是总体上,站在人类历史的维度看,现在大半个地球依然可以算「极其富裕的人间天堂」。
在经济很差的年代,人不会那么矫情。人们不会在乎食物里面的添加剂,更不会担心转基因食品喝残留农药。反对预制菜?那是精神病患者才会做的。
在经济很差的年代,年轻人不会那么待在家里过失业生活。因为没人养他们,只要一个月挣不到钱就会饿死,而绝不会像今天这样,制造业还有3000万个工人岗位空缺却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干。
在经济很差的年代,教育不会卷。孩子们到了十二岁就考虑退学,因为早点退学可以早点挣钱谋生,读书太久可能没熬到大学就穷死、饿死了。
那时候,才是真正的「经济不好」。
但是,形势是会突变的。如果有一天,人类陷入彼此仇恨,战争全面爆发,全球经济链打碎,很快就会进入真正的经济困境。
或许从今天的富裕社会跌入到饥寒交迫时代,甚至跌到人口灭绝。
从楼梯爬上帝国大厦需要一小时,但是掉下来摔倒地面只需要8秒。
社会崩溃的时候,也是这样。
防失联,保持联系,本号一共有三个微信号,好友位有限,加其中一个就可以,内容都是一样的,请勿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