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新自由主义失败了,这是这几年国内不少所谓大咖喜欢炮制的一个概念。
今天我想简单谈一下这个概念,我本来是有计划写系列文谈这个问题的,先写篇短文吧,系列文以后再说。
新自由主义,其实是有两种意识形态,因为翻译的问题,往往导致混淆。
第一种叫neoliberalism,他的意思是新古典自由主义,他的主要内涵是反对国家干预,支持资本的自由发展,支持全球自由贸易。
第二种叫new liberalism,这主要是社会民主派的主张,其主要内涵是,重视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利用公权力制衡资本力量,加强政府监管和调控,提高福利。
因为各种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主张者,总喜欢将自己定义为自由派,所以自由这两个字,往往是被玷污的。
比如,在美国民主党就自称自由派,而共和党则自称保守派。但其实保守派里有一部分主张看起来是象古典自由主义的,比如低税率和对经济的减少干预。
当然,国内这些人批评的,其实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因为他们还将华盛顿共识拉到了一起,还把智利和苏联的私有化作为案例。
那什么是华盛顿共识呢?
华盛顿共识(Washington Consensus),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政府,根据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提出来并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该共识大致有如下十条主张:
①加强财政纪律,压缩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稳定宏观经济形势;
②把政府开支的重点转向经济效益高的领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领域(如文教卫生和基础设施);
③开展税制改革,降低边际税率,扩大税基;
④实施利率市场化;
⑤采用一种具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
⑥实施贸易自由化,开放市场;
⑦放松对外资的限制;
⑧对国有企业实施私有化;
⑨放松政府的管制;
⑩保护私人财产权。
国内大V们将新自由主义的系列主张解读为西方发达国家试图摧毁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利器,并举出苏联休克疗法的失败、举出东欧国家和拉美国家的失败作为证据。
他们说的对吗?
当然,这些全部是胡说八道。
首先,华盛顿共识仅仅是在八十年代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圈们提出来的观点,他并没有进行世界性的推广,不管是东欧、苏联还是南美,他们都没有按华盛顿共识的方案真正执行过。
这个共识与新古典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兴起,有其背景。
欧洲和美国在二战之后,都进入了新自由主义(非古典自由主义)的发展路径,实际上就是国进民退。
英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立全面公有的医疗系统,到六七十年代疯狂地将大量的企业公有化,将铁路等所谓国计民生的领域全部归于国有。
而美国也是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权运动,并长期处于个人所得税边际最高税率七成,遗产税五成以上的高税率社会,并开展欧洲式社会福利制度的学习。
也许,今天全世界大部分人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是错误的,但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欧美国家理论界的主流思想是:苏联模式是成功的。
当时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就曾在他的经济学教材中颂扬苏联模式的优越性,直至九十年代,才在教材中删除这些内容。
福利社会制度和国有企业制度,原本在欧美是从来没有过的,欧洲和美国都在向苏联学习更多的计划,更多的管制。
新古典自由主义这时就是一股反对这种浪潮的声音。
以芝加哥学派弗里德曼和奥地利学派哈耶克二位为代表,他们成为明星经济学家,并推动了一股新古典自由主义回流的世界趋势。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将英国工党的国有化政策全盘推翻,推动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
里根政府也取消了卡特的石油价格管制,也开启了调低税率的全球浪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球各地政府基本上展开了税率的竞赛,相对于六七十年代,税率大幅下降,全球经济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但是,新古典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在九十年代后,就基本上失去了市场,欧美又回到了由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主义)主张占主流的意识形态。
自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哈耶克和弗里德曼等新古典自由主义旗手的落幕,世界古典自由主义已不是西方社会的主流声音。
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主义)重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批评的白左。
那么新古典自由主义理念指导下成功的地区和国家发展有没有呢?当然有。
最典型的就是中国。
把这十条放到中国来,你会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基本上就是在照着这十条的方向在前进。
减少国有产权的比重、增加私有产权的比重,增加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政府减少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等等。
只不过中国的改革路径是一个渐进的路径,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路径,而不是一种顶层设计式的改革模式,是由市场自发到政府确认的模式。
而苏联所谓的休克疗法,其实并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来操作,因为苏联的经济改革第一条就违反了,就是货币政策。
苏联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模式,并且采取了激进的货币超发来解决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结果引发卢布巨额贬值,这是什么新古典自由主义?印钞票叫自由吗?不就是剥夺吗?
拉美国家也在国有化、私有化中反复的折腾,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由顶层设计驱动,而非由自下而上的改革,很多私有化举动,根本不是私有化。
比如阿根廷曾搞过铁路私有化,他们怎么搞的呢?
铁路产权归国有,承包给私人,然后对铁路的价格进行管制,最后得出一个结论,私有化不会投资基础建设,导致事故频发。
这叫什么私有化呢?这种半拉子的私有化,却成为私有化的所谓罪证。
最后又把他重新国有化,结果还是一团糟。
这个有点象什么呢?象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
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就长期在公有、私有化之间摇摆。九十年代以后,公立医院主要经费不来源于财政,而是来源于市场,这是一种市场化改革。
这种改革让医院有盈利动力,也让中国的很多医院通过利润购入了大量的设备,引进了大量的人才,新盖了大量的大楼,使得中国公立医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有了巨大的提高。
但由于是半拉子的市场化模式,他依然保在公立医院的种种问题,比如医生收入被迫地下化,黑色化,又导致了无数的吐槽。
这就让医疗市场化的成绩没有被民众认知到。
如果对世界医疗市场有了解的话,哪怕是这种半拉子的医疗市场化,也在世界上算的上瞩目的成绩。
中国的医疗远比美国要便宜,又远比欧洲完全公有的医疗要高效且供给充分。
如果是学习欧洲,那中国三四线县城里的大病患者,基本上是不可能去一二线城市的大医院治疗的。
人们基本上接受了快递、餐饮、互联网应该由私营部门来经营,因为他们提供的效率、低价和大量的供给,远远强于公立。
但在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人们没有看到私有化的成果,只感觉到价格的上升,于是新的大山又成为人们的主流观念。
也就是因为这些领域没有完全市场化,所以才成为人们最痛恨的三个领域 。
新古典自由主义,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就在八九十年代昙花一现似的成为世界当时的主流观念,不久就成为了历史。
现在高举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是东亚国家,是中国、越南、日本 、韩国,这些在全球化中迅速成长起来的国家。
而贸易自由化、全球化,是新古典自由主义的重要原则 ,今天中国政府积极签署RCEP,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申请加入TPP,与欧盟达成中欧投资协定等动作,其实代表着中国的主流观念依然是接受全球化。
不要以为全球化是世界主流观念。
保守主义确实有部分主张与新古典自由主义相近,但他不是新古典自由义,他只是一种政治倾向。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保守主义大多有反对全球化的主张。
川普说,雇美国人,用美国货,这就是典型的经济民族主义。
欧洲所谓右翼政党,也往往有这种主张,主张关税战,主张发展国内的民族产业,主张供应链完全由自已来解决。
欧美的左派是新自由主义(社民福利主义),右派是保守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他们都与新古典自由主义无关。
现在世界上最靠近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其实是东亚地区的中国改革开放、越南的革新开放,莫迪的印度市场化改革等。
说他们失败了,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否认东亚地区的市场化改革吗?
否认新古典自由主义,说他失败了,其实就是否定改革开放罢了。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