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关注,回复“1”领取今日锦囊 参与签名书抽奖
商业洞察 丨 作者 / 刘润 整理 / 万青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471篇原创文章
有同学问,润总,你信佛吗?
我说,这要看你怎么定义“信”。信的前提是理解。你“理解”佛吗?
以下都是个人看法,可能过于肤浅。仅供大智慧者作为笑谈。
佛,就是buddha,意思是“觉者”,普通话就是:获得智慧的人。
要理解“佛”,那你要区分三个特别容易混淆的词:佛学,佛法,佛教。
— 1 —
什么是“佛学”?
首先,什么是“佛学”?
佛学,就是关于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我是一切的根源”,“色即是空”,“无常”。
学佛的目的,不是求子,不是求财,不是求宽恕。学佛的目的,是探究终极智慧。
终极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的终极规律(ultimate law)的理解。
释迦牟尼,是传说中的第一位觉悟者。所以,他是佛。佛不是神。在佛教里没有神。只有觉悟的人。
佛学的智慧,不一定经过双盲实验、未必可以被证伪。
但是,佛学依然是一门关于智慧的学科。
— 2 —
什么是“佛法”
然后,什么是“佛法”?
佛法,是修习佛学、获得智慧的方法。佛家有84000种法门,可用于获得智慧。
84000,是个约数。意思是很多。比如打坐冥想,比如长期苦行,比如吃斋念佛,等等。
每个追求智慧的人的资质不同,所以可以用的法门也不同。
一些人,可以面壁;一些人,可以辩经;一些人,每天摸着108颗珠子,默念3000遍“南无阿弥陀佛”;还有一些人,你就告诉他杀生下地狱。
而对有些人来说,这个法门就是一句话:因为相信而理解,不是因为理解而相信。
在佛法里,有个东西叫:神通。据说,习佛的高手,能做到常人不能之事。那就是神通。有些“神通”,其实是专心修炼心灵的宗教,都能获得的能力。当然,有些所谓“神通”,就是玄学。
获得神通,不是学佛的目的。获得智慧才是。
但是,既然神通能让一些人向往佛学,神通也就变成了一种佛法,帮资质不高者接近佛学。
佛法,是手段,不是目的。
— 3 —
什么是“佛教”?
最后,什么是“佛教”?
作为一种需要传承的知识和方法论,佛学和佛法,必须依存于一套以人为核心的传承机制。这就是佛教。
寺庙(四大道场)、神话故事(观音、如来、十八罗汉)、各种仪式(超度、烧香),以及方丈、和尚等组织架构,都是佛教的组成部分。
佛教为了延续,必须有商业的逻辑。为求财、求子而供奉的香火钱,都给佛教的,不是给佛学的。
佛教的组织结构设计,相对于基督教,是有天然缺陷的。
佛教要求深度信仰者,不能结婚,所以不能有子。这就给佛学的纵向传承,设置了巨大的障碍。而基督教就没有这条。父母信基督,孩子耳濡目染也会信。
另外,佛教有“佛渡有缘人”的说法,没有强烈的传播意愿。而基督教,则有以传播为目的的“传教士”的组织角色设计。基督教更容易横向传播。
因为佛教的独特设计,佛学纵向传承、横向传播的成本,都远远大于基督教。
但即便这样,佛学传到今天,也说明了其魅力。
这就是我理解的佛。
你信佛吗?
你信的是佛学,还是佛法,还是佛教?
最后的话
诚信经营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古往今来,诚信都被认为是商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佛教的慈悲、平等、扬善、止恶、因果循环等核心价值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生意往来中,坚持诚信、合法经营的意识。
在做事中修行,在生活中觉悟。
商业方法,可以决定你飞多高,而商业道德,可以决定你飞多远。
-End-
觉得有启发,点个“在看”,转给朋友们
今天值班的小编是蕉皮,欢迎你“留言”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
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长按二维码关注,一起洞察商业本质
▲ 长按关注刘润,洞察商业本质
商业咨询 | 培训合作 | 案例撰写 | 公号投稿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2010年,全球最有钱的388人,他们拥有的财富,相当于全球一半贫穷人口拥有的财富总和;2014年,这个数字是85人,2015年,62人。2017年,只有8个人。也就是说,一辆商务车,就能装下全球一半贫穷人口的财富。
商业认知的不对称,带来机会的不平等。你必须培养自己敏锐的商业认知,才有可能在机会到来时一把抓住。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次机会。为此,我为所有想要提升商业认知、跟上时代变化的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社群“进化岛”。
现在,进化岛已经有 10000 多位岛民了,它就像是一个商业朋友圈,在岛上,你可以阅读和分享独到的商业观点,讨论和点评热点的商业现象、有价值的资料、报告、趋势分析等等。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和我一起,把别人的顿悟,变成你的基本功。
更多关联阅读
后台回复“智囊团”
7月和小师妹一起建设“刘润”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