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周直播改为周日(11.17)晚七点,继续直播聊天讲解米塞斯《人的行动》。另外有新的阿根廷优秀产品推荐给大家,并且会进行抽奖赠书,欢迎大家预约支持。
文丨张是之
昨天在微博跟“蒜泥猪头”讨论了几个回合,他历史书看得挺多,观念也算比较正的,但是在对于川普加征关税的问题上,依然有些误解。
他不是川普的粉丝,也反对通常的贸易壁垒行为,但就是为川普辩护:
川普加关税,是为了对某种不可描述之物的反市场经济行为进行报复;理论上来说,只要不可描述之物做出让步,可以换取川普放弃加关税;这也是对中美两国百姓都有好处的。那么你为什么只批评川普不对不可描述之物进行施压呢?显然是因为骂川普对你没有风险。
我的回答在整篇文章中已经做了回答,简单来说就是:
第一,这是你揣测川普的目的,还是他的真实目的?
第二,目的的正义性不能用来论证手段的合法性,更何况这还是替川普想象的美好目的。
至于嘲讽我说,骂川普没有风险,这大家都彼此彼此,实际上他自己也在使用「不可描述之物」来描述。
很明显,问题不在我这里,这种嘲笑毫无意义。
而且我的原文并不是在骂川普,而是在讨论中国人自己该怎么分析这种关税问题。
另外我还有一条回复被微博屏蔽了,我没发现屏蔽的点在哪里。
“蒜泥猪头”回答这个问题:“假设北韩大量引进服装设备,企业主,管理人才,对本国工资只给几百,全面倾销中国,需要抵制不,加税不?”
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正确的经济学理论,历史就只能是谈资,而无法吸取教训。
明太祖朱元璋,用“片板不得入海”的禁令,开始了中国闭关锁国的路径。
但是到了到了成化、弘治年间,也就是1465—1505年这几十年,海禁这事已经相对松动了,沿海地区民间与海外的联系已经非常频繁了。
尤其是在南方,因为通过贸易获利,出现了很多豪门,但是这些利润并没有和明朝朝廷分享。
也就是,当时海禁的禁令还在,但实际上已经是严法宽行,朝廷对民间贸易已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于是导致沿海地区出现了一批依靠海外贸易起家的富豪。
用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些靠贸易起家的人,就是当时的企业家。
而且正是这些人的存在,使得明朝社会很快就与海外的贸易社群,有了更多和更加善意的接触。
但是历史了充满偶然性,就在南方民间贸易日渐发达的时候,明朝的官僚体系中,出现了一位保守却刚正不阿的官员,他就是朱纨。
今天很多人对朱纨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刚正不阿、廉洁的忠臣,著名的抗倭将领,与戚继光一样被视为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但是历史不忍细看,我们来看看朱纨具体都做了些什么。
在他执政时期,福建浙江沿海有许多大的走私头子。而所谓走私,就是没有经过官府允许的贸易。
你想明朝海禁的禁令还在,老百姓要生活,只能依靠走私,所以这些人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配合,与官府对抗。
今天更全面地审视历史,实际上很多那些所谓的倭寇,并不全都是日本海盗,很多是以东南沿海华人为主的走私贸易集团。
而且,正是这些海商集团,给沿海百姓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当时海盗强大,但官府的海军却非常孱弱。
朱纨上任后,决定改变这样的局面。他认为要想清缴这些海盗,必须首先禁止一切船舶,再在民间采取保甲措施,实行连坐。
他既有想法又有执行力,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官军的势力得以重整加强。
并且在一次行动中,把一个著名的走私头子擒获,并且未经审判就一次性杀害了96人。朱纨的声望也因此达到顶峰。
但是我们从经济学角度看其本质,朱纨的做法,实际上是用武力阻断了民间的自由贸易。
所以在浙江和福建,当地商人对他的意见很大。这些意见通过乡绅与官场的联结,最终传到远在北京的朝堂之上。朱纨的政敌乘机告了他一状,奏他滥杀无辜。
皇帝派了两名钦差下来核查,最后通过一系列的审讯,两位钦差最终认定,朱纨有罪。朱纨最后服毒自尽。
朱纨之死,今天被很多人描绘成,这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被利益群体逼死的。
但历史记录的那些能看到的数字,是他滥杀96人。还有哪些因为他严格执行禁海令,武力阻断贸易,让多少老百姓吃不上饭,这些数字大到无从统计。
这就是经济学上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问题。
今天很多人的历史观,其实是被影视剧塑造的,但是当我们有了经济学的理论再去看这些历史,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不过有时候经济学的理论太枯燥,而外国历史又距离太远,我们很难共情,那就看看中国历史吧。
我给你推荐郭建龙的这本《失去的三百年》,让你了解一下,中国历史上是怎么错过大航海时代,又怎么错过工业革命的。
这么说吧,郭建龙的每一本书都值得读,比如那三部曲,《财政密码》、《军事密码》和《哲学密码》。
这本《失去的三百年》,追溯从地理大发现到1840年这三百多年里,中国的开放与失败,曾经的盛世到后来的衰败而被动挨打,这个历史期间的客观得失与经验教训。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试探的百年,时间从1516年到1644年,从隆庆开关到明末清初,大航海时代以来,中国也曾经生机勃勃充满了希望。
第二部分是跌宕的百年,时间从1644到1735年,清朝早期的开放如何发展成中期的封闭的。
第三部分是锁死在系统中的百年,时间从1735到1840年,这个时期的西方从大航海走向工业革命,而中国却关闭了大门,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
这三百年,中国错失了开放的良机,也错失了率先开启工业革命的机会。
没有正确的经济学思想,历史就只能是谈资,不会吸取任何教训。
郭建龙不是奥派经济学家,但你读他的书一定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他讲述的历史故事处处透露着奥派的思想,《失去的三百年》推荐一读。
点开视频,评论区购物车即可下单。
2024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