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唯独做不了知识付费?
不能一句话说到关键点,你不适合做生意。
你仔细想想,淘宝这么领先的优势,这么大的用户基数,你去淘宝就是为了付费的,可是为什么他就是做不了知识付费,你告诉我?
为什么淘宝所有的商品都是实体,都是要和线下联系在一起的?
为什么淘宝卖不了私董会?卖不了健身课程,卖不了英语课程?
你说淘宝没有做吗?
它做了,当年做了个淘宝同学,专门针对知识付费的,后来死掉了。
哎,你说你这么好的优势,电商当年的 NO.1,还花了这么大的资源,为什么就是做不起来?
而且不仅是淘宝,你看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全都没有知识付费的,天猫没有京东没有拼多多也没有,为什么?
为什么所有的知识付费平台都是在短视频,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知识付费单价太高,可是为什么你会买一个 9000 块的 iphone14,却不会买一个 300 的课程?
再说一遍,不能一句话说到重点,就表示你没明白。
我问你,淘宝和短视频的区别在哪?
在信任层级。
淘宝你信任的是什么?
是店铺,是评分,是好评率。
这些是什么?是抽象的信任,而抽象是一种低阶的信任。
而短视频是什么?
是一种具象的信任,所谓的具象,就是脸,短视频就等于脸,不露脸就别做短视频,用户相信的是你这张脸,是你这个有血有肉的人,具象是一种高阶的信任。
不同的信任层级,对应了不同的付费程度。
所以淘宝的逻辑是只能解决标品问题,同样一个手机,哪怕是 9000 块,但它是标品,消费者明确的知道,我在任何地方买到的都是这个配置,我明确地知道我买的是什么,所以我只需要对比店铺评分好评率,选一个最合适的就好。
这个时候,抽象的信任,足以应对。
而知识付费最大的问题在哪?
它是一个非标品,你也讲认知我也讲认知,那谁才是真认知?每个人讲的都是不同的东西,所以消费者在买之前,他是完全不知道买到东西是啥样的。
一旦存在这个严重的信息差,抽象的信任就失效了,哪怕它只卖 300 块钱,你也不敢下单。
想解决这个信息差,只有一个方式——脸。
靠脸,靠具象的信任,靠高阶的信任,我先相信你这个人,再相信你卖的东西,我是爱屋及乌。
越是非标品的,就越需要信任前置,而这个,恰恰是淘宝无法解决的。
你在淘宝买了 10 年东西,但你永远不知道店主是谁。
越抽象,越是拼价格,越具象,越有超额利润。
永远记得,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在从抽象的信任往具象的信任升级,所有的购买行为,都在追求数据信息往真实体验的无限逼近。
欢迎来到这个,看脸的时代。
鹤老师全新作品《财富从哪来》
点击下图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