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毕节威宁自治县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视频中,几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将一袋盐直接倒入一户正在举办酒席的烹饪的锅中,有人还边撒盐边笑。
这一行为,有人解读为此举是政府部门对于滥办酒席的严打措施,帮助当地人减轻人情往来的负担,更多的则是激起了网友对于粮食浪费的极大愤怒。
原来,当地曾倡议,坚决抵制各种巧立名目、借机敛财的酒席,坚决不操办、不参加搬家、祝寿、参军、升学、满月、开业等其他酒席。并号召大家,“如果您发现身边有除婚丧嫁娶以外的其他酒席,请您主动通过来电、来访等方式反映给我们,我们将对反映情况进行核实,并第一时间进行整治。”
我看了新闻后,不只是愤怒,还有深深的悲哀。悲哀我们的老百姓真可怜,办个酒席还被政府人员撒盐……
简单情景代入一下,你们一家人都在满心欢喜、紧张有序地准备酒席,到了开席的日子,你的亲朋好友都来了。结果,他们说你是滥办酒席,不由分说就把一袋盐撒到将要开席的锅中。
这是什么?这是赤裸裸地在你的亲朋好友面前打你的脸,甚至是把你一家人的脸踩在地上摩擦,丝毫不把你们一家人的脸面和尊严放在眼里。
这岂不令人愤怒?更何况还有人边撒盐边笑,这明摆着就是他们知道他们就是在欺负人,他们就是要这户人家当众出糗,他们就是享受这种权力带给自己的张狂和凌辱他人的满足。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户人家很大可能没法儿通过举办酒席借机敛财。简单想想就知道,通过举办酒席来借机敛财的一般都是什么人家?那样的人家即使有点什么不算很大的事儿,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也会给个面子,怎么会当众打人家的脸?这些人以后不在当地混了?
只有那些没权没势的普通人家,他们才敢肆无忌惮地任意凌辱。只是,人在做,天在看。多行不义必自毙,报应从来不爽。
至于说浪费粮食,那都是轻的。就像我上面说的一样,只要我们设身处地替他们想一想,我们就会感觉得到,一锅菜肴浪费了确实可惜,但被肆意凌辱,才是真的令人愤怒和痛恨。
此外,应该承认,我们是个风土人情社会,这种人情往来的酒席确实很多,对老百姓来说是个负担也不算错。像我母亲就曾跟我说过,一年下来,光是别人办酒我们家送礼,一年至少要送出去两三千,而这还只是在湖北黄冈的农村。
不过,这样的送礼,一般别人也会送回来。因此,老百姓感慨人情礼重确实是存在的,但应该鲜少有人会呼吁官方干预。而要说借机敛财,我个人觉得应该很少。再说,就算是有人借机敛财,我们有法律禁止吗?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
并且,当地政府整治,请问是否又有法律依据?我想应该也是没有的。的确,在我们这里,对于老百姓(对不起,我实在不好意思说我们是公民),就是法无许可即禁止;而对于官府(我也实在不好意思说“政府”),就是法无禁止即自由。
最后说说“滥办”。我很纳闷,办酒席的人花的是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入席的人也是自愿参加的。即使有些人是碍于情面不得不参加,但终究是没人强迫。这样的酒席,何滥之有?
合着只是在官府看来是多余的,是不应该的酒席,就是“滥办”酒席,就要整治?那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认为,很多政府部门、事业机关也是多余的,是不需要的甚至碍事的机构,那么能不能裁撤呢?
鉴心斋主人,1990年生于湖北。2009年上大学以来,累计写下百万字。专业经济学,热心思考身边的世界。关注我,为你传递最辛辣的社会评论,分享最真实的经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