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黄仁宇笔下,以明朝为代表的古代中国,如同一幕遍地丑角的荒诞剧,官府低能到无力面对真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无法对社会进行最基本的有效管理,官府不掌握真实有效的数据,异想天开地做决策,执行到下层更是彻底扭曲走样,这种自欺欺人的虚伪形成了特有的阴阳之道:
在阳面,是儒家道德和帝王权威,维持着制度的稳定和体面,根据幻觉安排一个个不可能实现的上层设计和指令;而在阴面,官僚集团靠谎言瞒上,靠权力欺下,一切问题都被掩盖了,直到有外人过来,对着破房子踹上一脚,假象被戳穿,一切都崩塌了。
更为悲哀的是,击倒传统制度的,甚至不全是更先进的文明和思想,因此也有了悲哀的结果:取代落后和野蛮的,往往是更加落后和野蛮。
作为余英时的学生,《剑桥中国史》的作者之一,黄仁宇有两部作品,分别代表了他学者和文人的两种身份。一部是用时七年,呕心沥血的《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直指明朝“洪武型财政”中深刻的农业社会烙印:账册对不上实际,体制僵化到瘫痪,无力解决实际问题,却死守着虚伪的道德,肆意造假来满足上司的拍脑袋。而此时的西方,已在商业传统中培育出数目字管理,从财政史遍可以看出,大明在十六世纪就已远远落后于西方了。此书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学术声誉,但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却并不多。除了大众对正统学术作品望而生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研究的问题太“古老”了,聚光灯反而是最难直视的。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是一个沉痛而显著的历史事实,既有被过度关注的焦虑,又有无力改变的无奈,甚至一百多年来各种思潮和革命动荡,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乃至于非专业读者对这样一种新的解释感到疲倦。与之相反,他仅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的《万历十五年》却迅速爆红,并成为华人社会的重大文化现象,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历史圈子,成为横扫各大书单的历史畅销书,并且不断的加印和再版。本书与黄仁宇之前的学术作品不同,并未大量罗列数据、引用专著和历史文献,而是从宏观切入,思考古代中国的发展趋势和结构性问题,更近似于历史随笔,因此遭到一些自作多情的历史爱好者的贬低。这种指责是可笑的。正如黄仁宇所言:研究历史的人有三种境界,前两种是工匠和技师,最后往前进一步就是思想家。《万历十五年》刺中了某种更加痛苦的记忆,传统制度为什么失败?仅仅因为比西方落后么?它揭开了另一个尘封已久的伤疤:过去的400年间,传统制度既输给比自己强大和先进的文明,也输给比自己野蛮和落后的文明。当失败无法被落后掩盖时,这种痛苦就更加深刻,直指身上的隐疾:大明王朝不仅落后了,而且生病了,是病入膏肓,乃至可以被李自成率领的陕西农民起义军,和努尔哈赤率领的东北满族军队轻易打倒。黄仁宇的文笔在历史学家中堪称顶尖,优美宏大中有一种深刻的悲凉,没有体验过他的动荡经历,就注定无法理解他的思考。正如其自传作品《黄河青山》所言,他最想写的是民国历史,但由于自己身在其中,所以完全无法下笔。因此,我们也需要从《黄河青山》中理解一个真实的黄仁宇,理解他到底想说什么。一个神情和钱包同样羞涩的上尉,同一个出身外交官家庭、家中说英文或法文的女孩谈了一场注定无望的恋爱,这就是年轻时的黄仁宇,而他的家国情怀和事业精神同样在现实中梦碎了:抗日战争一年后,他毅然投笔从戎,从南开大学辍学加入中央军校。田汉、廖沫沙等左翼分子曾邀请黄仁宇去延安参加抗战,他却没有动心。1942年,黄仁宇作为参谋,参加了抗日战争中国军队战绩最辉煌的入缅作战,抗战胜利时,他在上海接受日军的投降。随后,在内战中,他痛苦的经历了国民党政权的迅速崩塌,亲眼看到了中华民国自盛而衰的众生百态,也就看到了民国庞大躯体中的病痛苦难。他去美国后苦心钻研历史,大器晚成,成为余英时的弟子,成为《中国剑桥史》的作者之一,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史专家,其源头正在这里,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20世纪中国的动荡不安。”在对国民党的观察中,他看到了中国传统政治的种种顽疾,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兴趣,即政府在所谓“完美理想模式”下的管理能力缺位,在现实中,他痛感国民党的失败,追本溯源到中国制度和社会模式本身,思索其内在的原因,最终在历史的研究中,一步步找到了追寻多年的答案:在历史上,为何明朝亡于更野蛮落后的外族?内战的失败让他梦想破碎,背井离乡。中国社会近代以来的激烈动荡,社会大规模暴乱的根源,都同外部的冲突密切相关。欲理解今日之中国,必须回溯到中国与外族对峙之最初,“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统治的朝代,在体制上应该更能代表中国的特色”。于是,他选择明朝作为研究的主题,建立他的大历史观。他如此叙述:我们必须了解到,古代的皇帝无从知悉所统治百姓的数目,不清楚实际税收,也无从掌握军队的确切人数。统计数字不过是粗略的估算,其准确度有多高,官员也不会太当真。在这种情况下,将所有公共事务都转变成数字,再进行处理,是很不切实际的。为维持中央集权统治,另外一个解决之道是创造出一个完美的理想模式,将之标准化,再令各阶层从而效法即是。如果产生实务上的困难,忠心耿耿及足智多谋的官吏必须绞尽脑汁,设法加以解决……在古代,中国在世界上具有无需竞争的地位……如果人人默不吭声,缺陷就会缩到最小。只有在失调扩大到无法管理的规模时,才有必要进行改朝换代,历史的曲线重新再走一次。 当时的国民党,是一个混杂了旧式军阀和新派人物的复合体,也是一个现实追不上理想,管理追不上目标的政权,张宗昌作为抗日战争时的山东军事指挥官,有“三不知”之名: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枪,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姨太太。史迪威为了避免美国援华物资被贪污,要避开当局的中下层官员,将物资亲手发到士兵手里。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还缺乏商业文明的传统积累,国民党尽管在创立之初抱有良好的社会理想,却在长期的酱缸文化中被同化,锐气逐步消亡殆尽,最终亡于自身的贪污腐败和低能瘫痪。黄仁宇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个概念,即先进社会要实现“数目字管理”,批评者往往认为他陷入了崇尚技术主义的误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黄仁宇多次澄清,“数目字管理”的前提是产权清晰,比如可靠完善的私有制,使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资源可以公平地流通和组合。管理应是自下而上的,在避免了上位者的干扰后,对社会资源的统计才能真实进行。在明晰的产权制度下,整合进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提供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交换,这才是数目字管理的完整涵义。数目字管理的社会,就是我们常说的法治社会。在另一本也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大历史》中,黄仁宇以宏观视野看待中国历史,记录朝代更替演变,并放到世界历史中去对比研究,追寻中国历史兴衰荣辱的脉络。他认为,在近代,社会中最先进的经济部门是基于商业的,最落后的经济部门是基于农业的,直接区别在于能否进行数目字管理,包括三大特征:经济组织上的分工合作、法律体系上的权利义务分配、道德观念上的产权清晰化。近代西方的领先,在于采用先进部门的标准来建立制度,即从文艺复兴意大利城邦开始,到荷兰和英国的西方发展道路。西方的成功带来了世界变革,从小国波及到大国,从海洋性国家到大陆性国家,从文化控制松散的国家到文化控制严厉的国家,甚至近现代的种种社会代价巨大的尝试,也是资本主义道路下的各种分歧的体现。▲明代鱼鳞册,一直到明末,官僚们用的都是200多年前明太祖时统计的土地产权数据而明代,以落后部门的标准来建立制度,农业部门的落后带来了制度的整体落后:上层是效率底下的官僚组织,下层是遍布全国的脆弱小自耕农,中间依靠伦理道德而非法制来连接;体制在遇到复杂的状况时,统统以道德名义来处理:自然灾害是皇帝或宰辅缺乏私人道德,亡国是因为奸臣或红颜祸水,等等。中国在社会多元化之前就形成了集权体制,将儒家理论宗教化,目的在于保持稳定,而不是琐屑地解决问题,国家表面上是庞然大物,其实低能无效,不堪一击,这个系统使中国保持了长期的秩序与稳定,也使国家体制的弱点彻底暴露,它组织简单,效率低下,是无能、缺乏弹性又喜欢乱作为的政体,稍有外部压力就会轰然倒下。无疑,黄仁宇受到年鉴学派代表人物布罗代尔的影响,喜欢跳出去看历史,站在远方去看历史,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里,观察社会结构性问题和发展趋向,打通历史与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研究的界限。如果说在其他作品中,黄仁宇思考的是他熟悉的历史中国,而对现代中国和未来中国,他的思考体现在《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他认为,中国是一个潜水艇夹心面包,夹在五四以来形成的知识分子和下层的数亿广大农民之间,最终必须依靠现代法制来连接。黄仁宇先生辞世已有22个春秋,生前他一度对中国的未来抱有信心。然而,遗憾的是,虽然在黄仁宇去世后的十多年,我们驰骋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快速轨道上,但“历史病”并未完全痊愈,其中深意,不言而喻。先生逝去已久,回声依旧飘荡在历史的天空中。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黄仁宇全集》(15册),纵览大历史观下的中国和世界。历史虽已远去,但历史的基因与逻辑依然强大,这正是我们研究历史,阅读黄仁宇的深层原因。历史学家的最高境界,不是技师和匠人,而是思想家。以此而论,黄仁宇无疑是可盖棺定论,已达最高境界的史学家。黄仁宇作品英文版被美国多所大学视为教科书,他独有的大历史观,开历史研究之先河。看了他写的历史书会惊叹: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这样看。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王建勋:他们为何选择了特朗普
吴敬琏: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利益的冲突要钱,观念的冲突要命
秦晖:关于特朗普,90%的人都看错了
所谓的“国民劣根性”背后,其实是中国文化的四大缺憾
愚政,难以治愈的绝症
《五月花号公约》四百年:美国奇迹的源泉
吃饱饭才多久
罗翔:一个社会不能没有必须坚守的底线
丛日云:我们为什么会误判美国和特朗普
建于荒谬的高墙,终将倒于荒谬 | 柏林墙倒塌35周年
让人困惑的一个时期:前面的路很明确,但走着走着路没了
社会病了,吃药的却是我们
大选结束后,中美关系将何去何从
孟德斯鸠:论“十恶”
余英时|辛亥后许多人还在等真命天子
大清洗是一种体制
一个超级大国是如何突然崩溃的
中国经济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历史的三大谎言
警惕中国下一代反常的“集体沉默”
从盛世到灭亡,为何只用了三年
人的三个基本权利不能让渡 | 洛克逝世320周年
人类的很多灾难,都是由多数人的无知和少数人的无耻导致的
对“资本主义”的四大误解
影响中国命运的五个国家
“王袍加身”的诱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退场
人情与面子:中国社会的日常
张维迎:两千多年来,人家做大了企业,我们做大了政府
谬误不死,危机不止:大萧条的教训
你不懂什么是自由,是因为你的一切都被别人代表了
葛兆光:有些人奇怪的“中国文化优越感”,让人非常担心
张维迎:“不友好的局面”是如何造成的
当下最该警惕的,“是奥斯维辛的常态化”
邓晓芒:儒家文化的最大遗毒——习惯虚伪和集体无意识
中国人非常聪明,为什么很少得诺贝尔奖
“塔西陀陷阱”与精英政治的崩溃
刘瑜:俄罗斯何以走到今天这一步
高学历不等于高认知——“新无知”的三种表现
“再见了广东”,一个时代正在落幕
失去的三百年:中国曾走了怎样一条弯路
为什么牛马总在加班?哈耶克早就给出了答案
中国文化的五大暗流:朋党、黑帮、流氓、游民、饥民
雷颐:把盲目排外称为爱国,是近代中国的一大悲剧
乔布斯的死亡真相: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
三千年文明,为何培育不出一株自由之花
谌旭彬:真实的商鞅,不过是游荡在历史长河中的恐怖幽灵
我们离文明社会还有多远
国家的方向,远远大于个人的才华和努力
1896年《纽约时报》专访李鸿章,现在读来,依然后背发凉
马国川:日本的真正崛起,从清洗“爱国贼”开始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新无知时代:上游失责,中游失序,下游失智
再见《南方周末》:一张报纸,一个时代
雷颐|义和团给中国带来的可怕后果
萧功秦:冷血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为何那么多
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无删完整版)
九 · 一八 | 日本为何选择了战争
人类的一切政治困境,都逃不出这四个难题
俄争霸世界五百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以利为利:看清中国财政的本质和未来
从政府内部看中国,才能真正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