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为时不远,不要节外生枝!
信任酷
信任酷
微信号
TrustCool888
功能介绍
信任酷,分享信任,保护挣钱的环境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以下文章来源于漫天霾
,作者漫天雪798
漫天霾
.
通俗经济学
今天,上海马拉松在两年后重新开跑,厦门国际马拉松也如期举行。看到密密麻麻的运动员,围观群众熙熙攘攘,让我们看到了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他们的行动已经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偏好:他们并没有多怕这个病毒,假如“共存”了,人们也能妥善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那些害怕病毒感染的,他们会呆在家里不来参加和看比赛,这也是他们的自由选择,外人无话可说。
越南不是搞过吗?阳了的都来上班,阴性的、害怕感染的,那就待在家里。
价值排序是主观的,风险判断也因人而异。这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完全一致的价值观,任何统一价值观的妄念,结局都是冲突和控制。一个人有重要的事要办、要还房贷要养孩子,所以他觉得冒点风险出去——而且风险可控——值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另一个人家里有矿,非常惜命,或者即使没矿,也愿意承受损失,稍有风吹草动就闭门不出,也没什么大惊小怪。
主张“共存”的人,从来没有反对过主张严控的人的小心翼翼;同理,主张严控的人,也不应该反对别人大大咧咧,并且主张把他们管起来。
互不侵犯财产权,是我们社会赖以存续和和平合作的基石。这就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就是自我负责的自由精神。
与此同时,西部城市宣布社会面清零,有序恢复铁路、民航、公交等公共交通,逐步恢复低风险区商超、餐厅等市场经营活动。
北京市明确要求,临时管控不得超过
24
小时,采取临时管控措施第一时间发布公告,严禁采取硬隔离、硬质围栏等措施,严禁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人民日报也专门发声,严禁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专家的各类解读,也都基本趋同,要认真落实“
20
条”和“九不准”。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北京市民的超高素质,他们讲权
利
、讲法律、讲规则、讲妥协,既和平、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又坚持原则,对自己的权利绝不让步。
这才是真正推动边际改善的力量。
还有,民众对病毒的认知在转变。过去是阳性的赶紧拉走;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小区居民明确表达,他们不歧视阳性的邻居,不要求将他们拉走,他们有选择居家隔离的权利。
必须说,以上,都是积极的转变。
我们还是要重复那句深刻洞见:任何政策,都是观念支持的产物;没有观念的支持,一项政策不可能长久维持。因此这些转变,要归功于观念转变了的民众。
现在,舆情已经明显变化。调整,已经迫在眉睫。更大的转变,应当为时不远。
目前,省市县一级的政府都不发文封控了,把权限下给了街道、居委。但是街道和居委明确地知道他们并没有权力实施封控,所以根本不敢下文件,只能听上面的口头或者会议通知,然后通知各个小区实行管控措施。
有人认为,这是推卸责任,挺鸡贼的。明明是你的要求,你却不担责,改头换面地让下面担责,制造了许多矛盾和冲突。
但是我觉得这实际上是一种边际上的改善。
其基本的原理是:其他条件不变,越是分立的社区单元,越是被下放的权限,越是接近私产伦理。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给了北京等地居民理直气壮地质疑的机会。他们说:社区居委是民法上的自治组织,是一个民事主体,这个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没有执法权。
与县以上直接采取措施,居民无奈只能配合不同,这样下放权限的措施,一旦封控,居民根本就不认。他们有据理力争的、有给居委普法的,不愿意听他们的,并且——非常优秀地——说出了私产原则的关键词:我们自己不出家门和小区,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权,但是你们强令不准我们出小区,那就是两个概念。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小区解封了!
你能想象,这要是市县一级发布的通知,会出现这种局面吗?很难的。
其次,相对来讲,居委与民众的距离更近,打交道的机会多,与民众更加平等,这既意味着居民的心理负担较小、可以大胆质疑,不会被无限上纲,个人风险可控;同时意味着很容易找到责任人,更容易形成清晰的责任归责机制。“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这会令他们在决策时相对地审慎和适当。
最后,权限的下放,本身就意味着各个社区相对自由的判断和选择权。我们多次强调,风险判断是个人的事,应当按照私产原则处理。假如一个小区,业主们达成共识,采取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自愿不出门,不准非本小区的人员入内,同样符合私产原则。将这个原则贯彻到底,那就是每个人就是独立的单元,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排序自主做出决策和行动,只要他不侵犯他人。
同时,越是小的自治单元,也越容易达成共识,减少了大规模民主体制下的对少数人的权利侵犯。
重复一遍重点:其他条件不变,越是将权力下放,就越能保证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权。
就像美国的联邦体制,将权力下放至州,人们至少还有用脚投票的权利,各州为了扩大选民和征税基数,会形成竞争关系,因此会采取相对温和的治理措施。若是当今美国这样全国大一统,各州就减少了竞争的激励,人们的选择权就相对减少,逃无可逃。因为到哪里都一样。
这个原则可以推广到移民问题上。要不要移民进入,不应当是一个硕大的美国联邦政府说了算,而是,哪个城市、哪个街道、哪个居委,直至哪个人,愿不愿意接收的问题。如果由美国政府同意接收,那就会发生德克萨斯将墨西哥移民送到纽约这样的事,因为德克萨斯人并不愿意接收,纽约你不是白左博爱吗,放到你家门口你试试看!
若是将移民审批的权力下放至州、县、社区、乃至家庭,情况就不一样。财产担保,责任明晰,选择自由,既避免了强制区隔,也避免了强制融合。
言归正传。
观念的转变并非易事,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在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
这不是说对过去发生的一切不再追究和反思,而是说,人的行动毕竟要面向未来。
人们不想被随意封控,不想延长隔离,不想层层加码,不想被封单元门、封住户门,不想被入室消杀搞得乌烟瘴气,不想不停地做核酸,不想交通物流“肠梗阻”,不想一出门就回不来,回来了就出不去,不想父母死了都不能回去奔丧,不想除了奥密克戎其他都不是病……
这些诉求是真实的,人们也都慢慢地正确认识了这个病毒,大多数人也都慢慢地转变了观念,官方也应当已经知道了人们的这些诉求,所以必然会调整。
我们希望人们的诉求一直这样清晰表达,也希望官方与民众实现良性互动。大家对超长、随意封控、对生活的不便有意见。这很正常,官方也能理解。
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其他诉求,他们只希望做出一些调整,让自己的生活更方便,生意少受影响。上面也在回应。针对具体问题,实现边际改善,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双方都不应当误判和过激,那将会产生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有些人,总是喜欢鼓励别人当勇士,即使不恶意揣测他们,而从善意地理解,他们也并不懂得政治和经济的原理,不明白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他们以为自己在替国家、民族、社会的未来着想,但实际上,那只会造成更大的灾难。要知道,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多么来之不易。
一个人,自己为自己尽责任就好了,不要老想着让别人做出牺牲替自己尽“责任”,更不要总想着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尽责任。如果真的有国家、社会这回事的话,那么,请你为自己尽责任,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尽责任。当人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何愁我们的社会不会好。
所以最好的办法永远是,个人对自己负责,自己的利益诉求清晰表达,风险可控,就具体问题实现边际改善。
关注小号防失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