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发改委网站7月24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理由是打击“非理性价格战”,尤其要管管那些“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甚至还要对“利用算法从事不正当价格行为”进行规制。
有些人看到外卖大战的结局,立马就要欢呼,但是请停止你的欢呼,冷静,冷静,再冷静!
因为这真是馊主意,幺蛾子。
咱们今天聊聊“价格”这事儿,别看它只是个数字,里头门道可不少,还特容易让人犯糊涂。
先说价格到底是啥。
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商量着来的交换比例,你觉得我的苹果值俩梨,我觉得你的梨值俩苹果,这价格就成了。
它藏着双方心里的小算盘——这东西对我有多重要、换了它我得放弃啥。自由市场里这么谈出来的价格,那才叫靠谱。
可总有人觉得自己比买卖双方都聪明,非要定个“指导价”“公平价”,这就跟硬要给猫戴狗项圈一样荒唐,说白了就是想管着别人怎么花钱过日子,典型的“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霸权思维。
你想啊,要是交换不划算,谁会干这傻事?所以瞎掺和价格,买卖双方都得吃亏。
有人说“等价交换”,这纯属想当然。
要是真等价,那换它干啥?菜市场大妈都明白,我用白菜换你萝卜,肯定是我更想吃萝卜,你更想吃白菜,不然才懒得费那劲。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要是能好好干活,价格就像个精准的导航仪:哪样东西卖得贵,说明大家抢着要,老板们就赶紧把材料、人工往这儿挪,满足大伙儿的需求;哪样东西卖得便宜,就是说大家不那么急需,老板们就琢磨着把资源调到更急需的地方去。
你看,多高效!
可要是有人非要拧着价格来,就像给导航仪输错地址,资源肯定乱套,材料浪费了,生产也跟着瞎来,最后经济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谁都过不好。
计划经济为啥不行?
就是因为它把私人买卖给禁了,没了正经价格,就像船没了罗盘。就算计划部门啥都知道,也搞不清该把东西用到哪儿去——没价格,谁知道大家到底多想要这东西啊?结果就是瞎生产,最后乱糟糟垮掉。
科学家能告诉你用啥材料能做出啥,但没法说这东西该不该做,因为没价格算不清成本和收益啊。
还有人说“成本决定价格”,这更是错得离谱。
要是成本说了算,哪还有赔钱的?老板定价格,得看大家愿不愿意掏钱,不是自己拍脑袋。
所以说“低于成本倾销”就是不懂行,消费者巴不得东西打折呢,超市打折时抢得最欢的就是证明。
商家降价是竞争的正常操作,是给消费者发福利,偏有人看不惯要管,这就是帮着效率低的商家欺负掏钱的主儿。
至于“价格战”,这词儿就带歪了节奏。
商家比着降价,受益的不就是咱们消费者吗?说什么“倾销后垄断涨价”,更是想多了。
只要它敢涨价,别的商家立马就把生产线开起来抢生意。大企业也没那么牛,有时候小商家更灵活,成本压得更低,反而能把大的比下去。而且哪有啥非买不可的东西,想垄断抬价,门儿都没有。
最后说说“成本”,这东西可不是账本上的数字那么简单。
老板算成本,得想“我这笔钱要是投别的地方,能赚多少”。比如投100万,年底回来103万,看着像赚了,可要是存银行能得5万利息,那其实是亏了2万。
这就是“机会成本”,干了这事就干不了那事,放弃的最大好处就是成本。但东西生产出来了,卖的时候就没成本了——不卖留着占地方还得花钱,哪怕卖1块钱也比砸手里强,哪来的“低于成本销售”一说?
所以啊,别瞎干预价格,这就像发烧了不去看病,非要把温度计砸了一样蠢。历史上多少次干预价格,最后都搞得一团糟。枪杆子再硬,也拧不过经济规律,这可是铁打的事实。
最后呢,如果价格法修订再次通过,那么谁会得利呢?
请看vcr。
所以,对价格立法,又想出来修订,真是馊主意,幺蛾子!
关注:
信任”可是很酷的
学习“信任”,关注本号
扫码添加下方微信,加入信任酷粉丝群
我们一起聊信任,避免被吹散。
请把我「设置星标」
或者多点击「在看」
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