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二舅」意外走红,赤脚医生又成为诸多网友的众矢之的。有人认为二舅的脚是被赤脚医生的医疗事故致残,至少也是庸医误诊。
更有很多人站出来指控赤脚医生的各种劣迹:医疗水平低下,所受的专业训练不够,误诊率极高,经常用不恰当的疗法,导致很多医疗事故和后遗症。
毫无疑问,当年的赤脚医生大多数水平确实不够高。他们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就开始给人治病了。
如今的人们对医生的要求有多高呢?如果到医院看病,看到医生是一个大学刚刚毕业没多久的,虽然他读过五年大学,三年专培,是正儿八经的5+3的医生,但是大多数病人是不愿意给他看的,觉得他经验有限,水平不够。
如果面临的不是经过8年专业培训,而是只学医6个月的医生呢?你敢给他看病吗?
当年的赤脚医生,确实就是这种学医只有六个月的人。
以下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02
赤脚医生这个群体对于那个时代的农村的医疗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民有多穷?略富地区的农民一天的工分可以分到一毛多钱。贫穷地区的农民一天只能挣到几分钱。
有钱到医院看病的农民是很少的,因为太穷。医院基本上集中在城里,偶有医生下乡巡诊,也只是随身携带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看少数的几个患者,对广大农民的就医需求也是杯水车薪。
当年的大学毕业生有多少?以1962年为例,高校招生10.7万,相当于2022年大学毕业生的1%。
即便是医疗服务已经非常发达的2022年,也依然不能满足大众对医疗的需求。在大学毕业生只有如今1%的六十年代,医疗怎么可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呢?
乡下农民病了都是熬一下,或找个土医生看一下,自愈就活,不能自愈就死。
对于农村看病难的问题,毛泽东主席极度不满。他认为底层农民得不到医疗服务,不符合这个国家的基本性质。
1965年6月26号,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毛主席听取卫生部长汇报工作,当讲到全国医务人员90%在城市,只有10%在农村,医疗经费使用,农村只占25%,城市占了75%。
毛主席面色严肃地站起身来,严厉地说:
这就是著名的 626指示。
毛主席认为,广大农村需要的不是那种高学历的医生,学过三年医学就足够了。这些人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学习,比那些骗人的医生和巫医好得多。
到了1977年,经过12年的发展,中国的赤脚医生已经达到了150多万人,绝大多数农村都实行了合作医疗,农村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
其实赤脚医生制度并非中国大陆独有。早在日本占领中国台湾的时代,就有类似的做法。
在台湾的山地及偏远地区,执行一种「限地开业医」的做法,简称现地医师。
日治初期「限地开业医」是为了补充偏远地区医师不足之特殊情况,故「放任」教会医院训练学徒,但禁止学徒在都市开业,只准在没有正式医师执业之乡村开业,且每三年需重新申报,并随时可由正式医师取代而之。
这种「现地医师」由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人员充任,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之赤脚医生。
1941年又制定「台湾医师考试规则」,将现地医师改称「乙种医师」。
03
赤脚医生在中国农村解决了几个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孩子问题。自古以来,生育对妇女就是鬼门关,很大比例的妇女死于生育引起的各种意外。婴儿成活率也不高。
在中国古代,产妇生孩子确实大多靠「产婆」接生,但旧式产婆的接生法,在近代受到了西洋医术的冲击和挑战,加之由于产婆自身的局限与非科学,她们逐渐遭遇到技术瓶颈和信任危机。但是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并没有很多医院可以提供生产。
2016年,安徽省档案馆公布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合肥相关部门改造旧产婆的一系列档案,从中可以看到旧产婆学习科学接生的过程。
在赤脚医生制度开始普及后,全国上百万的赤脚医生成为农村医疗主力,普及现代生育卫生技术,大大减少了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
赤脚医生解决的第二个大问题是农村的寄生虫问题。比如长江中下游的血吸虫病,是几千年长期困扰农民的问题,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共有13个省的1000多万人患上了血吸虫病。一旦出现病例,疾病迅速扩散至整个地区,于是经常出现部分地区成批爆发血吸虫病的险情,病人数居高不下。人们顶着大肚子,出现发热、腹泻、呕血等症状,使肝脏功能退化,甚至可能引发癌症,丧失生命。大批农民因为「大肚子病」丧失劳动力。
防治血吸虫需要消灭钉螺,控制粪便传播。经济许可的地区还撒化学药品杀死钉螺。
但是当时村民们大多不懂操作,于是血防人员就挨家挨户地上门指导,甚至亲自帮村民处理。后来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血防站则通知每家每户把粪便送到血防站排查。
即便血防人员的服务如此到位,一些村民却丝毫不领情,他们质疑血防人员收集粪便居心叵测,让防疫工作陷入两难的僵局。而血防人员只好亲自上门宣传解释,忍受着被误解的屈辱,从事着散发恶臭的工作,只为早日消灭血吸虫病。
基层工作一直很难做。后来赤脚医生制度推广,在农村大力普及血吸虫防治知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控制住血吸虫病。
除了血吸虫病,还有一些比较「良性」的寄生虫:蛔虫,钩虫,蛲虫,绦虫等。农民缺乏卫生知识,大量依赖粪肥,又没有自来水,基本上人人肚里都有蛔虫。在普及赤脚医生制度后,乡村寄生虫得到控制。曾经很可怕的寄生虫病,如今已经很罕见。
赤脚医生的第三个巨大贡献,是控制了农村的传染病。
肺结核、天花、少儿麻痹症,都曾经是危害极大的传染病。赤脚医生在农村大规模推广疫苗,让这些疾病几乎绝迹。
也有一些赤脚医生由于水平不够,出现一些失误,比如卡介苗皮内注射操作失误变成皮下注射引起淋巴结核之类的疾病(本人就是受害者之一),但是总体上明显弊大于利。
在某些地区,霍乱是非常严重的传染病,甚至每过几年就大流行一次。我小时候经历过二次霍乱封锁,漂白粉消毒水源,三六粉消灭蛆虫,遍地都是各种刺鼻气温。由于大量基层赤脚医生的协助,霍乱之类的传染病得到控制。
赤脚医生的第四个大贡献,是农村常见小病得到现代医学的治疗。
当时的村卫生院设备简陋,常用消毒药水是酒精、红药水,紫药水,黄药水,碘酒。外用药水还有松节油、双氧水。常见的内服药是廉价的安乃近、胃舒平、土霉素、四环素、黄连素、阿司匹林、索密痛。
注射剂主要是青霉素、链霉素。青霉素比较多,链霉素则经常稀缺。注射器和注射针还做不到一次性使用,都是放在消毒里用酒精灯煮上20分钟消毒,然后继续使用。
如此简陋的配置已经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大约80%的轻微伤病的治疗。尤其是农民赤脚劳动,经常受伤而导致破伤风之类,在有赤脚医生的地方就不容易出现破伤风死亡。遇到蛔虫引起的胆道蛔虫和肠梗阻之类的严重问题,赤脚医生也有这方面常识,会送他去上级医院治疗。对于严重的大病、慢性病,赤脚医生无法治疗,只能介绍患者去大医院看病。
农村常见的摔伤、溺水、心脏病、蛇咬、蜂叮、休克、农药中毒,赤脚医生也能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04
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国际社会上得到正面评价,它以很低廉的成本,为最贫穷的群体提供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虽然赤脚医生的服务质量不是太高,对于医疗极度匮乏的人群,已经是很大的好处。正如饥肠辘辘的人,并不会嫌弃米饭里有超标的铬,也不会嫌弃红烧肉脂肪太多不健康。
曾有人用形象的话概括赤脚医生和现代医院:
远处的大医院虽然好,却遥不可及。身边的医生是远处的医院不可代替的。
赤脚医生和患者天天在一起,彼此熟悉信任。医患关系方面,赤脚医生是最好的。
人民公社不再存在。昔日的赤脚医生,有些转化为村医,有些知青回城了,有些改行做别的更挣钱的职业,也有些佼佼者通过进修自学成为名医,在大医院担任主任,甚至成为院士。
赤脚医生作为历史群体,是应该写入史册的。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