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滴滴来说,总算尘埃落定。有一个恐怖的结局,比起没有结局的恐惧,还是要好一点。
看到广大网友的一片欢呼,我只想说,可能我们还是只配坐又脏又烂又差劲的出租车吧。从与大众有关的违法事实来看,主要是涉及“过度收集”。所谓“过度”,必然涉及一个类和量的判断,即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以及收集到什么程度。这个还真不好判断,没法一刀切。例如我是开花店的,我收集一个顾客他老婆的出生地信息有必要吗?你说这俩根本就不搭,是过度收集。但是你有所不知,我掌握了他老婆的出生地信息,知道那地方有一种很特别的花。于是我把这条信息与他经常来买花的时间信息关联,在下一次他来之前特意准备了一朵这样的花。我实现了销售和利润的扩大,他买来了满心的欢喜。实际上,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从信息的角度看,就是尽可能多地收集顾客以及方方面面信息的人,他总是设法从看似无用的信息中抽离出规律性,进而判断消费者的偏好,以便未来能为他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以扩大自己的利润。信息的收集在市场中无处不在,小区门口便利店的老板,掌握了我们小区许多人的隐私。几个广场舞大妈经常在他门口闲聊,又让他掌握了许多八卦爆料。现代化的互联网企业,不过是将信息的收集方法集约化了,而且分析利用的手段更先进了。因此用一个集合性的、庞大的汇总数据,给人的感觉就很严重,完全没有必要,侵犯他人隐私嘛;但是放到每一个人身上,则千差万别,可能觉得收集这些很有必要。这也是所有统计的通病,合计数据中,淹没了活生生的个人选择与行动。隐私就是你认为正当的、或者不想让人知道的、别人知道了可能会对你造成伤害的东西。注意是你认为,不是别人认为,更不是大众认为。你认为的隐私,别人不认为是隐私。有的人爱卖惨,卖惨就是主动抖落自己的隐私,因为披露自己的隐私能够给自己带来利益。征婚时你会主动披露隐私,身高体重职业家产无所不包,百合网和非诚勿扰掌握了无数单身男女主动交给他们的隐私。除非你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只要你参与市场交换,一个人就没有绝对的隐私。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分工合作的社会,分工合作意味着任何人都不能遗世孤立,因为我们都是在为他人而生产,他人也都是为你而生产,然后加入到了交换网络中,这时候你必然让别人掌握你的一部分隐私。自愿的都没有什么问题,双方达成契约,按契约办事,更没有什么问题。你每使用一个APP,都会弹出一个用户协议,你都点了同意——你没看不能怪人家——点同意,就是一个契约安排,即你授权他可以采集你的相关数据,它承诺不会把这些数据用于自己经营之外的恶意用途。你在交出自己的部分隐私的时候,享受到了企业为你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务。你嫌美团知道了你爱吃什么饭,嫌携程知道你定了哪家宾馆,同城服务知道了你又给哪个女人送花了,不用它们便是了。没有人强迫你用,更没有人在没有征得你同意的情况下强行收集你的数据,这永远在你的自主权的控制范围内。一个人对自己的隐私到底重视不重视?可以通过他的行动——而不是嘴上怎么说——推断出来,这就是“行动展示偏好”理论,它是必然有效的行动学定律,而不是心理学分析。当你在使用某个APP时点下用户协议的“同意”时,就已经证明你在此时此刻,将享受这个APP给你带来的利益的价值,排在了你的隐私之上。也就是说,你宁愿交出自己的这些隐私,换取这个服务的价值。所以要不要交出自己的隐私,归根结底是一个主观的价值排序。人生无处不选择,选择就意味着放弃,即优先实现一个你自己认为价值排序较高的目标,放弃价值排序较低的目标。相对于你实现了的那个价值较高的目标,放弃了的次优的目标,就是你的成本,即机会成本。那么我们都知道,凡事皆有成本,世界上没有不付出代价的事。隐私,当然也不例外。所以,任何情况下单独强调隐私的价值都是没有意义的,价值只有在个人的排序中才能显现。它是变动不居的,今天你“同意”,明天你可能“不同意”,那就意味着这时候你觉得你的某个隐私的价值高于它所能提供的服务。例如今晚你要到酒店开房,你就不仅是点个“不同意”了,而是直接就不用这个APP了。这时候你的隐私的价值蛮高的,你宁愿保护自己的隐私,而放弃这个APP的便利。别像个巨婴一样,享受了便利,然后又说人家收集了你的信息,这就是既要又要,就是撒泼打滚。也别在网上叫嚣着你的隐私特别重要,用的时候比谁都用得顺溜,你的行动已经展示了自己的偏好和价值排序:这些隐私在你自己看来并不值钱。谁是没有和你签订契约,不由分说地收集你的隐私、而且是最关键的隐私的人呢?FBI是。它收集你信息的时候,从来不给你打招呼,你没有同意和不同意选项。你驾车走在80号州际公路上,副驾驶上坐的到底是不是你老婆,人脸识别、高清摄像、精准定位、信息比对、画出关系图,你和她从出生到现在的所有信息,甚至你已经死去多年的父亲的信息,都一键关联。IRS(联邦税务局)是。你的身份信息和你所有的银行流水,它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你在哪里有房子,有什么样的车子,更是不在话下。他会给你邮递一个单子,你早已忘记了的收入或者支出,他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这时候你才真的会觉得,自己在裸奔。难怪亚利桑那的毒贩子,不怕警察,就怕IRS。你要是拒绝让他们收集,会像欧文·希夫一样死在监狱里。企业想收集你的隐私,你可以不给;它要是乱披露你的隐私,你可以告它;它若还敢乱来,放心,消费者就不用它了,它就倒闭了。![]()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