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做错一件事
原创
邓新华
只给少数人看
只给少数人看
微信号
harenqi
功能介绍
帮你读财经。逻辑先于立场。
2012年,我访谈一位经济学家,问了他一个问题:“我一个朋友说,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年来创造了经济奇迹,但是人们搞不清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你怎么看他的话?”
他一听这个问题,顿时陷入沉思。他缓缓说道:“你朋友说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忧虑的问题。改革开放肯定做对很多,也做错了很多。但好多事明明做对了,却改掉了,这太令人遗憾了。那些做错了的事,却在加强。”
这种现象在全世界普遍存在。我之前的文章举过日本的例子。日本在二战后的废墟上创造日本经济奇迹,做对了的是实行市场经济,做错了的是通产省搞产业规划。但是日本人却以为产业规划是做对了,把通产省捧成日本经济的功臣,还搞起了凯恩斯主义、福利主义,结果陷入“失去的30年”。日本的错误,是中国应该极力避免的。
媒体报道,当前,一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清理正在全国展开。可是,地方通过税收优惠招商,是改革开放中做对了的事,而且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
我当然明白,当前的财政困局给有关各方的压力很大,这应该是这一轮清理税收优惠政策的重要动因。但是,如果理解了地方以税收优惠相竞争的作用,看问题的态度可能就不同。
地方以税收优惠来竞争招商,这从来没有明文许可,但过去中央是默许它的存在的。
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拉弗曲线”,说的是,如果税率过高,企业就没有投资积极性,税收基数降低,那么,实际收到的税收总额反倒会降低。如果降低税收,企业投资发展更快,投资更积极,税收基数扩大,税收总额反倒会提升。在曲线上的某一个点,税收总额是最大化的,高于此低于此都会降低税收总额。
假设整个国家统一税率,来寻找拉弗曲线的税收最高点,这可行吗?
对于大国来说,并不可行。
因为各地自然条件、投资软环境等因素千差万别,全国统一税率,缺乏机动灵活性,必然会压抑很多地方扩大税基。比如某个偏远地区,以低税率吸引企业来开个矿什么的,其实是合算的。不仅对地方合算,矿产开发出来,也推动了其他地区相关产业的扩张,有利于扩大全国的税基。但统一税率则会阻止这一改进发生,这不仅损失了该地区的税基,也是全国财政的损失。
当前财政困局很严峻,大家都明白。其实回想1990年代,财政问题更严重。当时有一个说法,叫“输血经济”,说的是地方、尤其是县城,是靠向银行借钱、由银行输血来维持财政的。
面对比今天严峻得多的财政困局,当时国家的做法是,地方你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吧。中央给地方更多发展自主权,例如,地方可以出售盘活国有资产,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中央还默许地方进行税收优惠竞争。
请看清这个关键:地方多年来以税收优惠来招商,其实是各地分头寻找拉弗曲线的最优点。各地有着扩大税基的极为强烈的动机,它们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企业给税收优惠。很快,地方不仅还掉了沉重的负债,财政还越来越有钱。
同时,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在边际上获得改善。税收优惠竞争是政府和企业的双赢格局,是做得非常对的事。
所以对于当前的财政困局,不但不应该清理地方税收优惠竞争,反倒应该给地方税收优惠更多的空间,激励地方扩大税基,只有如此,才能尽快摆脱财政困局,也使经济走向恢复。
假如坚持清理税收优惠,可想而知的,很多地区就会面临企业收缩、税基流失的问题,变成更多地等待上级援助。并且,经济是一个链条,一些地方的资源转成闲置,也会使得其他地方相关产业收缩,从而减少全国税基,如此循环下去,只会使财政困局越来越严峻。
中央一再说,要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从经济扩张、收缩的角度看,清理地方税收优惠竞争这件事,做错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只给少数人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