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古。
说实话,我对我的很多读者是失望的。
因为谈了那么多巴以冲突,不少人依然只是喜欢站队。我在巴以冲突中的分析方法,却没有多少人讨论。他们太喜欢站队,情绪偏好太高了。
我反复要表达的,其实就是一个结论:政客的行动,由大多数的民意驱动。
这个结论,是一切观察世界,预判未来的根本性的一条理论。
因此,我今天用另一件事,再一次来讲述这个理论,并揭示政治背后的九大规律。
印尼最近禁止了TK的直播带货,并进一步禁止了源自中国的跨境电商货源,理由是,影响了当地的小商小贩的生意。
没过几天,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都对TK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管制。
而在中国杭州 ,有一个市场也禁止了直播带货。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这么干,与印尼政府的做法有区别吗?
有,不仅有,搞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能让你看清世界,掌握基本的政治、市场中的行动规律。
第一个区别
印尼政客禁止TK直播带货是没有代价的
而四季青服装市场禁止直播带货是有代价的,他面临着租户可能退租,租金收入可能下降。
不要小看这个一个区别,他是政治行动与市场行动的重大区别。
请记住,分析印尼政客的行动得遵循政客第一定律:
政客的行动的经济代价,不由他承担。
但四季青服装市场,他的主理人不管作何决策,他自己都要承担经济上的损失。市场中,人人行动的经济代价,由自己承担。
(巴以分析中,俄乌分析中,双方政客的行动,都是没有经济代价的,战争中死亡的士兵和平民、损失的财物,不是政客的代价,因此任何政客的决策,不能看民众有多少代价,因为这不是他的代价,死了多少人,军队损失了多少,政客一点也不关心,他们不会根据这个代价来决策)
第二个区别:
印尼政客禁止TK直播,不仅没有经济代价,还有政治收益
但四季青市场禁止,他只有经济代价或经济收益。
这时,出现了分析印尼政客行动的第二定律:
政客的利益是政治收益,而不是经济利益。
印尼的政客收益在哪呢?他在迎合国内不少反对直播电商小商小贩的舆情,只要迎合民意,他就能收获政治声望。
政治声望,有利于他击败政治上的竞争对手。一个人人都骂的政客,必然坐不了多久。印尼还有更加直接将政治声望变成政治利益的手段,那就是选举。
政客们当然也有可能有经济利益,这里说可能,是在说,其实很多政客并不喜欢钱,因为权力就让一个人很开心了。
但即使是经济利益,也得首先有政治利益,也就是政治地位,经济利益才有可能有,或是才可能拿得安稳。
(巴以、俄乌分析中,政客的利益是什么,是迎合占多数的国内强硬派的声音,只有迎合他们,他们才能得到政治利益,才能拿到坐得更稳的地位,因此,哈马斯高层发动攻击的收益是政治收益,是中东金主持续支持其政治地位的收益,死多少喽罗,死多少平民,不是利益的分析方式)
第三个区别:
印尼政客是傻B吗?打压市场,不会影响印尼的投资环境吗?TK在印尼很大,背后的商家是以几百万计的。
不是,因为政客的政治利益并非经济利益,他与印尼所有人的利益并非一致。
这就是分析印尼政客的第三个规律:
民主政治下,政客与民众的利益不一定是一致的。
人们总是以为政客傻,阿根廷这么多政客,硬把阿根廷从发达国家搞成了发展中国家,这些人都是SB。
你错了,这些人个顶个的聪明。
他们哪里不知道打压企业、超发货币不利于本国经济发展,但是,他们的政治利益决定着,必须要去迎合民众,哪怕是错误的观念,也要迎合。
这次这位印尼总统,他上台的理念是偏自由开放的,但是,他一样做出这种决定,因为去批评和对抗这种舆论,不符合他的政治地位目标。
所以,明知是错,也要做,只有这样,才符合自己的利益。
(巴以、俄乌分析中,所有的政客都知道加剧冲突,不利于平民的利益,但没有任何一方会停下来,因为,他们受到短期的政治地位的竞争压力国,只要我能存活下来,拿到地位先,那么,长远的利益都是不需要考虑的,因此,长时间的冲突就是必然的,因为政客只能在越来越短的任期和越来越激烈的政治竞争中,用生存的高时间偏好模式进行决策,于是长期利益永远成为被忽略的对象)
第四个区别
印尼政客是在什么压力下做出这种决定的,答案是舆论。
而四季青市场是在什么压力下做出决定的,原因大概率是因为有很多长期只做批发不做电商的商户,不满另一群商户破坏了市场行情,他们对市场构成了退租的风险。
由此,得出了民主政治下,政客的第四个规律
民主政治中,除了选票以外,民间的广泛舆论也能驱动政客的行动。
舆论就是具体的政治实践。任何一个人的声音,都在边际上影响一国政客的政治行动。舆论的来源,可以是政客制造议题来发动,也可以是由民间舆论来发动,他们都源于通过政治获取利益的冲动。
而市场的行动,主要基于经济利益。
(巴以、俄乌分析中,人道危机能带来世界舆论的变化,几个惨案都事实上推动了各国舆情的变化,不论这些惨案源于各方原因是什么,这是不可考据之内容,但是,舆论会逼迫当地政府采取行动,改变立场。能制造舆论改变世界舆论的人,才是操纵政治的高手,所有的战争中,政客也必然需要操纵舆论,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否则,巨大的损失,会驱动舆论指向战争的主角——政客。因此,我们在战争中看到的事实,大部分是政客舆论操作的结果 ,就如俄乌战争中的真相根本不存在)
第五个区别
印尼这一股舆论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反对党组织的。
反对党的特点是,凡是执政党干的事,都是错误的。反对党要上台,仅有一种方法,让执政党没有政绩、或不承认执政党的政绩。
如果执政党政绩好,那他们就永无希望,因此,反对党会通过舆论否定执政党期间的经济发展,他们才有希望。
这就回到了民主政治的第五个定律:
反对党一定是为反而反的,只有为反而反,才符合他们的政治利益。
而四季青市场的这个规定,如果引发商户反弹,导致自己利益受损,他们马上就会收回,不会与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但反对党并不与民众利益一致,只有宣传经济凋敝,他们才能攻击执政党。什么反对党监督执政党,这都是鬼扯的事,不存在的,他们所有行动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得政权。
寻找攻击点,才是他们每一天都在讨论的事。
(反对党不仅指一个政党组织,舆论中也一样存在大量的反对党类型的反对者,即站队现象,当他愤恨一个对立方时,对方的一切都是错误的,因此形成立场,这一立场将否定对方的一切。哈马斯要与法塔赫竞争,必然要否定法塔赫更温和的主张,否则他们赢不了。政治生态就决定了,反对党必须站在法塔赫的对立面,否则他们没有机会夺权。因此,民主化也是哈马斯变得更强大的原因。另:两次战争冲突中,中国都出现了大站队,其实就是基于政治上的正面和反面,本质上,这种站队是反建制与建制派心中的政治目的所驱动的,国际的反建制,即反美,因为美国是世界政府,国际的建制派,即亲美,国内则相反。)
第六个区别
参与舆论反对TK直播电商的人,他们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有代价,但带动这一股舆论的,则是一群在新商业中受损的商人。
这就回到了民主政治的第六个定律
政客迎合舆论的同时,还在迎合少数人短期利益受损的诉求。任何舆论都是由利益受损者发起,带动盲从者的参与。
政治决定利益分配则不同,它与市场决定的重要区别在于,政治决定利益分配总是让一部分人受损,另一部分人受益,比如收入转移,比如管制,比如壁垒。
但市场决定往往是双方受益的,交易使得双方受益。
四季青市场中的商户的反对或支持,最终会让他们进行重新选择,而只要重新选择,又进入交易互利的正循环中。
但是,请记住 ,这只是解决了诉求者短期利益问题,从长期来说,政治决定利益分配,往往是在毁灭所有人的长期利益。
比如,印度管制外来商品,加关税,打击外商企业,不许沃尔玛开店,短期内让印度的小商家利益增加了,但长期来说,这些小商家的未来收益将变少。
(两次冲突中,没有人看到长期利益,是冲突的根源,长期利益需要复杂的逻辑链条,需要承受短期损失。人们的确是根据利益而行动,但是利益有错误的利益,还有短期的利益。看不到长期利益,是世界普遍舆论的特点,这种舆论就叫民粹舆论。两国冲突皆不符合两国民众的长期利益,但短期利益和错误的认知导致了长期的冲突,而政客只是按自己地位目标、依照政治的逻辑——即迎合舆论的手段在行动)
第七个区别:
公共舆论为什么往往会违背大多数人的利益,甚至导致灾难呢?
原因是,参与公共舆论的人的表态,往往是没有代价的。
这就引出了民主政治的第七个定律:
政治舆论必然忽略稀缺,因为只有意识到稀缺,就能意识到代价。
公共政治舆论往往表面无代价,参与者和政客则各有收益。
参与公共舆论的人有社交收益,即显示自己的正义感,政客也有收益,可以获得声望。
主张高税,并要求分一个人的财产,绝大部分舆论中的人,并不会认为会分自己的钱,而是认为在分别人的钱,他认为自己无代价。
当然是有代价的,长远来说,一个天天分别人财产的社会,会陷入贫穷,但他认知不到。
但在媒体上表达这种观点,可以满足他自我标榜帮助穷人的正义感,收获自我认同感。
印尼存在这种结果,是因为同情小商小贩,更显得自己有正义感。
而直接受损的人,则在这种政治正确的正义感下,失去了话语权,因此,他们的声音根本发不出来。
(两次冲突中,两国民众都有大量的强硬派,这些强硬派都认为自己没有代价,不是上战场的那一位,正如中国站队的强硬派一样,认为自己不需要承担代价,因此舆论中忽略后果的强硬言论就会增加,而如前所述,政客只要迎合舆论就可以了,对于民众来说,代价的分析逻辑链条太长,一报还一报,成为了战争中两方民众的所谓是非观,但真正参与战争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人大概率不会主动参与战争,那些不过是激动的情绪,但激动的情绪,能改变政治,并让别人承担代价,当然最后,所有人都会成为代价承担者,这就是悲剧的来源)
第八个区别:
市场中的消费者,用货币来决定商家的行动,四季青如果决策错了,商家是他的消费者,最终会用不续租来让他屈服,只要四季青以租金为目标,就必然要服从于消费者。
但政治选票,政治舆论,不是钞票,他不会受到消费者的反制。
原因是:
政治选票是打包出售,人们选择有限,一个支持低税的人,但强烈反对禁堕令的人,会投票给民主党,因为并不存在完全符合心中意愿的政党主张,人们内心要进行交易,选择重要的,放弃次要的。
因此,错误的政策,并不一定能被修正。
所以出来了民主政治的第八条定律:
只需要修改人们的主观价值偏好,让某事某物在当前在选民心理变得更重要,那么那些他们不支持的主张,一样可以推行。
市场中,每一个人用一次购买来对待一个商品,但政治则是要你接受一个政客的全部。
因此,市场规律在政治中,不适用。
(两次冲突能够长时间存在的原因均是,人们的主观价值被修改,从追求经济利益,被各种宏大叙事转为支持国家、民族、领土等更缥缈的利益中去,并且认定如若不改变,自己的未来经济利益不会存在。政客必须要修改主观价值的方式就是发起议题,制造舆论,得到认同)
第九个分别
改变市场中某人的决定,对方会根据利润或亏损来判断的。
那么改变民主政治中政客的决定,是靠什么?
靠改变舆论。也即第九条定律是:
改变政治决定的唯一方法,不是更换政客,更换体制,而是改变你认为的错误的舆论,也即,对立面的民众,才是你要批评的。
因此,我骂中国足球,不是骂足协,而是骂伪球迷。
正是无数人天天追求国足排名,才有了中国足协,才会把这么个娱乐的事,搞成国企体制。
你怎么没有看到搞个歌唱协会来管理所有的歌手呢?因为民众不重视。
印尼当地,如果他们的精英无法改变这种舆论,那么,印尼的经济民族主义将会崛起,并成为印尼经济改革的最大破坏者。
舆论由精英主导,一地的精英主流是什么样的观念,那么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子,不会改变。
世界的改变,依赖观念的改变。
观念的改变,由那些传播观念的人主宰。过往的历史,观念是由一些知识精英们在改变,但在民粹时代,评论区也是观念传播的利器。
每一个人都在边际上改变着这个世界,在一个舆论如此普遍的时代,人人实际上都在参与政治。
都在通过以上链条和规律,驱动着一次一次的政客行动。
然而,公共舆论带来的政治灾难,当下是无解的,原因是错误的观念在横行,政治野心家随时在发动议题驱动舆论,试图获得政治地位。
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主动或被动地发出政治舆论宣传,都在无代价地主张各种强硬主张,更多的人其实被利益驱动,他们基于个人心中的主观利益,在有意无意地推动舆论的变化,政治带来的利益增加或损失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参与的动力越来越强。
全世界舆论场,其实就是政治的角逐,任何一地都不例外。也因此,你要预判世界的未来,根据舆论就可以判断了。
根本不需要去猜政客心里是怎么想的。
比如,我会得出结论,全世界社民主义化不可避免,因为我看到社民主义的那些观念,在世界任何一地的舆论中横行,几乎呈一面倒架势。
同样,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也将在社民主义中进一步提升,全球管制、战争的风险,正在与日俱增。
你对抗不了这些舆论,就得准备接受这一现实,并依据此,进行自己的人生的规划。
这套理论,还可以用于民粹舆论的制造和识别。
如果你要搞一个民粹时政媒体,你的方法就是,坚定站队(站俄或站乌,站巴或站以),永远不谈逻辑不变的理论(主权不可侵犯这不是理论,只是政治正确,随时可以用也可以扔),只满足情绪偏好(反美或挺美),尽可能立场强硬(骂得越狠,越有流量),选择性地相信事实(有利于观点的事实就可以相信),甚至可以不顾事实传播谣言(只要目的正确,手段没人在乎),从历史中找到剪裁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根据目的 改造历史),永远坚定地传播负面(负面才是流量密码,对方什么都是错的,才是更正确的策略),否定对立面的一切(对方做的对,也不能支持,否则不利于自己的立论,因为敌人不会对)。
这其实也是搞政治的方法,因此,政治是肮脏的。
同理,识别它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我只提供分析工具和手段,至于你接不接受这些分析和手段,或是否对上述分析理论同意,这可以讨论。
因为以上分析工具,适用于任何一地的政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