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报灾情后面的行为密码
古原
古三古四
古三古四
微信号
gh_a68d56c34119
功能介绍
经济学思维看世界
收录于话题
郑州水灾的调查报告出来后,震惊了,触目惊心的瞒报再现。
其实此类事件多如牛毛。
这个事自古至今,就是在官僚系统中累见不鲜的事件。
不管制定多么严格的法规,你都会发现,瞒报事件,好象就是一个无法杜绝的现象。
其实官员们瞒报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第一, 官僚系统的监管体系的必然
所谓瞒报究其本质就是一个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概念。
居上位的监管者需要掌握身处下位的被监管者的相关信息,才能作出各种决断。
但对于社会层面发生的事情,下级掌握的信息总比上级多,在信息范围内上下博弈,上级肯定输的多,赢的少。
历朝历代,改变这种局面,在官僚系统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密探的方式,比如古代的锦衣卫机制,风闻奏事的文官机制,还有现代社会第四权(媒体)方式,但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方法,如何突破信息不对称。
第二, 监督并不一定有效
相当多的人认为,让公众参与监督,那就能有效驱动官员们尽责。
那么在公众参与监督很充分的地方,是否会减少瞒报呢?当然会减少。但他带来的另一个后果是,官僚系统会将救灾责任通过各种法律和手段规避掉,既然我不承担对灾难的责任,那我就没有瞒报的动机了。
新冠也算是灾难了,西方社会有官员因为救灾不利被追责的吗?也少见。在西方的文官体系当中,有两类官员,一类叫政务官,一类叫事务官。政务官是选举上台的,而事务官是考试选拔上来的,即使出现问题,政务官担责就好了,事务官其实始终是稳坐泰山的。
西方文官体系中,事务官其实是一股强大的被人忽视的政治势力,他们基本上通过各种手法,将他们大部分的风险转移出去了。
第三, 追责必然导致瞒报
既然是官僚,那他的目的就是追求官位。
如果不瞒报,就面临着官位不保,那瞒报不就是保官的必然吗?谁又不会趋利避害呢?
越是制定严格的灾难责任追究机制,那就必然出现瞒报。不瞒报,100%下台,瞒报,还有可能不下台。
有时,一个官员努力数十年的政治前途,就因为一件事毁于一旦,那他会不会拼一把呢?侥幸一回呢?当然会。
所以,追责与瞒报,他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他是无解的。要么放弃追责,要么忍受瞒报,想完美解决是不可能的。
有人就说了,那灾难出现了,难道这个社会就没有人应该努力带着人们减少灾难损失吗?当然有。
所有人在行动时,都是趋利避害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官员在趋利避害时,会产生与民众利益不一致的现象,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解读。
我们来看一看,市场是如何应对风险的,市场机制是如何纠正人们的错误行动的。
在市场中,风险永远存在。
风险,是人们可以认知到,并且希望采取手段避免损失的一种事件。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有理性,人能认知到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在当下采取行动减少不确定性对我们的伤害。
在一个正常社会,人一定会留一点点财产或食物,以应对明天的不确定性,很难想象,在没有其他诱因的情况下,一个人会吃光用光,一无所有的面对第二天。
这是动物行为,不是人的行动。
实物或货币备用金、储蓄、投资、借贷,就是一种应对未来风险的方式。
这些都是基于个人平衡一生消费的需求,和未来风险的主观判断。我想每天都过现在的生活,于是会准备养老的资金,然后现在就进行投资,我希望家里老人孩子万一出现急事时,我得能处理,那我就需要有随时能变成现金的资产,甚至就是备用金。
这些都是金融行为。金融行为的来源,就是人们对风险的预知。
同时,金融业的本质,也在于对风险如何进行估价。
既然规避风险是一种人们普遍的需求,那他就是一个商品,他就必定会出现价格。比如,一个二流子找我借钱,和一个诚信且有资产的企业家找我借钱,这二者的风险定价肯定是不一致的。
我借给二流子时的利率肯定比企业家的要高,如果二者都高,那企业家将被逐出市场,我减少了一个客户,如果二者都低,那二流子带来的亏损会让我把从企业家那里赚来的钱亏掉,最后放贷者会被逐出市场,因为你定价错误。
对于金融企业,风险定价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如果对风险资产收取过低的利率,可能会被违约损失侵蚀利润,如果对风险资产收取过高的利率,则会在市场竞争中损失客户。所谓风险定价,就是给资产的风险定一个价格,反映的是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讲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迷糊了,这与救灾有什么关系?
灾难不是风险吗?当然是。
如果灾难的风险也成为商品,进入金融业的体系,进入定价体系,那我们前面讨论的这个问题的解就出来了。
金融企业给灾难风险进行定价,并把产品销售给客户了。这时,他是风险的购入者,他把客户的风险买进了,他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买进的风险的成本最小化,这样他才是实现最大化的利润。
假设,他出售了一百元的灾难产品,他收到了一百元,但这个灾难给他带来的是二百元的损失,他就倒闭了。
那还不简单,我卖三百元就可以了,甚至再卖高一点,卖一万元,保证绝对不亏,但客户心里对风险也有大致的估价,你让一个开十万块钱车的车主,一年花五万购买风险产品,他是不会买的。
你定价过高,就会失去客户。
那金融业的竞争就从风险的定价,要逐步升级到风险的管控。
市场中的医疗保险公司,一定要评估你就医的医院的质量,能最小成本治好你病的医院,一定是他的最爱,会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青睐。因为帮助他减少了支出,增加了利润。
你发现没有,风险定价的利润机制正在修改医生的行动,如果你这个医院开高价,甚至没病说成有病,甚至过度医疗,那市场中的保险公司会毫不犹豫地将你开除出去保险体系,买我保险的客户去这家医院治疗的话,我不报销。
医生会有误诊,但少量的误诊是无法避免的,大量的误诊则是水平的问题。客户频繁被误诊,医生瞒报,但小病拖成了大病,保险公司的利润减少,甚至亏损,通过利润机制,保险公司会要求医院做好管理,开除这种不合格的医生。
当某种机率很低,但影响大的社会性灾难风险也成为产品时,那所有的保险公司会联合起来,进行风险的管控。
道路的拥有者为道路可能出现的灾难投保。
一个城市有数百万车为可能的洪水灾难投保。
地铁站为可能来临的各种灾难投保。
那保险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要查你的防灾系统,如果你的防灾系统等级太低,不好意思,你增加保费,甚至在契约里注明,你要做到哪些防灾体系,我还得验收。
因为你的失误,可能我要来买单。
如果保险公司的员工不尽责,导致保险公司承担更多的损失,那保险公司会将员工告上法庭,会在契约里约定赔偿责任,用以约束员工的行动。
保险公司也会要求所有的承保人与保险公司保持联系,有风险,他们第一时间进行通报,比如,同时进行智能语音电话,他们向电信公司购买这种的紧急服务,以在灾难出现时,就及时通知他们。
有谁比一群马上要赔大笔钱的保险公司股东更担心灾难的后果的吗?没有,因为他们有直接的金钱损失的,他们通知到位了,他们可能就能赚到几十亿,他们如果没做好,可能就损失几十亿。
他们同时还约束人们的行动,我给你打了电话,你还要出门,还要去风险区,那不好意思,明年,我不做你生意了,所有的保险公司将他列入黑名单。
以后,你风险自负。
保险公司还要购买专业的气象预报,因为这是他们的防止损失的重要工具,他们的应急指挥部会比政府更高效,因为这就是金钱。
跑在风险前面,就能避免数十甚至上百亿损失,那是自己的钱,怎么能不努力呢?
你会发现,在金融业的市场行为中,所有人的利益是一致的,都在为了减少灾难而努力,而不是搞一些什么瞒报,不作为,这些背离他人利益的手段。
风险价格成为了防灾行动的信号,利润机制成为了人们减灾的动力来源,金融企业成为减灾的指挥中心,一切不利于减灾的行动,都在利润机制下被约束,被处罚。
而政府行为之所以总出问题,就在于失去了价格信号和利润机制,人们要求官员们有道德感,哪怕官位丢,也得说真心话,用的是所谓监督方式,强迫官员有某一种超乎常人的道德,这是永远也达不成的。
全世界的金融业,其实都是不够市场化的,导致金融业并没有成为减灾的驱动力。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朋友:圣谛,讲述事物背后的本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收录于话题
#
个
上一篇
下一篇
阅读
文章已于
修改
分享
收藏
赞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
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前往看一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
发送
瞒报灾情后面的行为密码
最多200字,当前共
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