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聚餐,把小侄子给打了,真爽啊
原创
诸葛河马
蓝球主刀
蓝球主刀
微信号
gh_cf3a55e3018e
功能介绍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经济学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大家好,我是河马。
春节期间爱发呆,看见发脾气的小孩子,忍不住的想,他为啥脾气这么大?
多半是惯的。
有人提出反驳,我家孩子从来不溺爱,犯点错误就打着骂着,生怕他养成了坏习惯,但是脾气还是很大。
只有溺爱才是娇惯么,不是的,打骂也是种娇惯。
一、何为娇惯
春节聚餐,小侄子也来吃饭,小家伙4岁多一点,虎头虎脑的,脸上的肉嘟嘟的让人想上去掐一下亲一口。
要吃饭了,大家围在一张大圆桌上吃饭。
大人的世界,小孩子明显不感兴趣,好不容易叫到座位上吃饭,但是小家伙不老实,把饭菜给他夹到面前,也不感兴趣,不想吃,还大声嚷嚷。
小孩子嘛,在家里,吵闹也是常有的事情。
只见他爸上来就给了一巴掌。“听不听话,就你事多,你看看谁像你这样,不管教是不行了。”
奶奶大姨,赶紧抱住孩子,可劲的安慰,训斥他爸,怎么随便打孩子呢。
“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从小就不能娇惯。”
我按住他翘起来的手说,白痴,你以为打他骂他,就不是娇惯了?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娇惯过度的孩子,脾气差。
我脾气就差,在小学到初中这段时间,用我大姨的话讲,就是邪骨(山东方言)。
点火就着,也可能是青春期叛逆的原因,只要我妈说一句话不符合我意,我就生气甩脸子。到后来收拾不住了,就算在学校在班里,也是个差脾气。到现在,我没有一个还在联系的初中同学。
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是出了名的脾气好,熟悉我的人,都会说,我这人没有脾气。
改正的办法也很简单,意识到问题之后,善于反思和自省。我开始反思我这样的心态是什么问题,每次有不爽的事情的时候,就压抑住,等事情过去了再回头想想,其实没啥大不了。
脾气差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痛苦。
脾气差的人,攻击性都很强,感觉对方侵犯到了自己,而自己却没办法改变。
为什么打骂也是种娇惯?是因为娇惯的本质就是侵犯。
孩子想自己夹菜,给大人们表现自己是个独立的人。结果妈妈早就把你的盘子夹满。
孩子想自己穿衣服穿鞋,妈妈早就把鞋给你提上,衣服穿好。这下怎么给大人表现“我已经长大了”呢。
你在玩游戏,有个大人在你身后,时刻想着教育你,每走一步都指导你应该走在哪里。你明明都知道该怎么走的,可后面那人把我的功劳都抢没啦!
万事都给他准备好,让他能少犯错误,能少吃点苦,美其名曰“为了孩子好”。但是实际上,孩子早就烦的透透的。
因为你剥夺了孩子的掌控感、选择权、自主感。
你剥夺了他应该有的东西。
侵略
大外甥也不听话,比小侄子还不听话。
聚餐吃饭不好好吃(很多大人和小孩的矛盾都在饭桌上),甚至不上桌,自己躲在角落里玩手机,嘻嘻哈哈,反正就是不上桌。
我能理解,这么多大人凑一块,就是喝酒聊工作聊大人的事。唯一能跟小孩聊的,就是某个不懂事的大人,问小孩子学习怎么样啊,几岁了啊,你要好好学习呀。
大人VS小孩,最擅长的就是哪壶不开提哪,我不想跟你聊啥你就偏要聊啥。
所以小孩都不想跟大人一块吃饭。
那问题来了,怎么让小孩子乐意上桌呢?
让他跟这桌子菜有关。
我用了一个方法,就让大外甥主动上了桌,而且是第一个最早上的桌。
方法很简单,我让他削了一盘梨。
4个大梨,削了快半小时。削完之后,我说你把他摆上桌,能当一盘菜。
他很开心的就早早的坐在餐坐上等着。
因为这让他有了参与感。
大人的饭桌真的跟他没关系,除了说教就是聒噪。你说那些饭菜有什么吸引人的,平时早餐都比它吃的舒服。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我有手机,有游戏,可以和小伙伴们打枪,可以征战沙场。如果不是传统世俗在束缚你要求你上桌吃饭,大人们真的就喜欢在饭桌上,觥筹交错,没话找话?
让大人们看看我的成果,这一大桌子菜,也有我的一份。这是小孩子的想法。上桌他是真的想吃那点东西吗,是真的听了大人的话吗?不是的,他是想:你们赶紧看看我削的梨,夸我,快夸夸我。
但是削梨这个简单的过程中,行进的很不顺利。
先后有10个大人来想办法“阻挠”。
第一回合,是孩子他奶奶,看孩子在拿刀子削梨,那个担心呦,孩儿呀,你会不会削呀,这刀子可快啦,来奶奶来,你可削不好,削到手了怎么办呀。
我赶紧把奶奶推走,走走走,削个梨没事。
第二回合,呼呼啦啦围过来七八个没事干的大人,围观小孩削梨。他们可能耐啦,削梨我擅长啊,边看边提指导意见,你应该顺着削,你那样削可不对,你应该先切块,你先切一点然后再怎么怎么削。
在孩子眼里,他就懵逼啦。这梨削完到底是我自己的功劳,还是因为你们这些人的指导我才削的这么好?就算削出个花儿,我也没有成就感。挺好的一盘梨,让这群光吃饭只说话不干活的人给抢走啦!
孩子做错了一丁点儿事,父母马上就介入指导和惩罚,这对孩子的试错空间是一种剥夺,是一种侵略。
孩子笨,他经验少,没干过那么多家务活,所以洗菜和面切菜炒菜甚至切一个水果,他啥也不会。所以他才需要练习,需要提高。开始干之前,你就啥啥都告诉他了,都指导给他了,这到底是你的功劳还是他自己探索学习的结果?做对了是谁的功劳,做错了又是谁的错误?
这种“侵略”的娇惯,极其隐蔽。
2.你不要抢主角
我拉屎都在想,父母在家里,总感觉像个帝王,他们认为孩子应该做什么,就会强制孩子做什么,要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父母想把孩子抢到父母的生活方式上来。
溺爱的本质是什么?是父母抢夺孩子自己做事情的权利,把本该孩子亲自做的事给抢走了。
打骂呢,是强夺了孩子该承担事情的权利。
我最常听见就是妈妈们说,看孩子好累,你看爸爸,从来就没管过!你什么时候能管管!
小姐姐,美丽的小姐姐,你有没有想过,你如果不管这么多,其实你没这么累。
而且反而还教育的更好?
有人反驳说这不就是放手不管么。
跟放手是有区别的,放手是一种冷漠。
我们陪伴,我们引导,他犯了错,我们一起去承担。重要的是,这是一起去承担的姿态,不是你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功劳也好,把这个错误也好,抢过来。
这跟过日子是一样一样的,尊重但是不冷漠,陪伴但是不抢夺。
从头到尾,你就不应该包办,你就不应该代劳。
因为事情的主角,是孩子,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