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在内政上,减税,裁员,减少管制,这个方向我认为是对的。但具体到他和马斯克的操作,我认为是非常混乱的。
先说一个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攻进南京后,太平天国灭亡,不仅湘军欢庆,户部的官和吏,也高兴坏了。
户部吏员为啥高兴?倒不是因为财政压力减轻了。实际上,湘军打仗,主要是各省筹饷,和户部关系不大。
户部吏员高兴,是因为,湘军打了十多年仗,几千万两银子的军费花销,一直没有办报销呢。现在仗打完了,该给朝廷一个交代,办办报销了吧?可想而知的,那些将领们,肯定有很多花费不合报销流程的。再说,带兵的人,谁有那个耐心去应付报销流程呢?没关系,只要把你们抢掠来的财产,还有奖金,分些给户部的吏员,吏员帮你们摆平。
所以,吏员们全都摩拳擦掌,等着发大财。京城的账簿本子,价格都翻了十几倍。
没想到,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玩了一招釜底抽薪,说服了朝廷:军费怎么花的,不追究了,不报销了。吏员们的发财梦一下子破灭了。
讲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比裁员更重要的,是裁撤事权。没有事权,吏员们屁都不是。
但是现在川普、马斯克着力于裁员,这是没搞清次序。
马斯克以前说过,联邦有很多管制,当时出台的时候有当时的原因,但事后也从来没有人去清理,所以管制累积得越来越多。马斯克现在最要紧的是清理管制,而不是裁员搞得鸡飞狗跳。只要撤掉事权,哪怕白养一阵子公务员,降低他们对政策的抵抗,也是合算的。
最成功的政府裁员发生在中国1980年代。那时候体制外比体制内机会更多,许多人自愿辞职下海了,可谓毫无压力的裁员。可惜的是,这样的盛况不会再出现了。但这种做法,是值得学习的。
美国联邦现在有300万雇员,这真的太庞大了,那也是因为美国体制内太香了。体制外找工作不容易,这300万人当然坚决抵抗你。所以你得先逐步裁撤事权,让体制外变香,再裁员就容易了。
当然,这只是具体的操作。川普更大的失误,是战略上的。
曾国藩讲过一句话:“办大事以找替手为先。”
意思是,做大事,最重要的是找到能够接手办下去的人。
这是非常有智慧的看法。首先,办大事不是一个人能办的,你得找一堆同盟军来一起办。其次,你得考虑,万一你下台了甚至死了呢,谁来继续做这事?
曾国藩培养、提拔了一大批人才,包括湘军里打仗的人才,也包括搞洋务的人才。所以,即便曾国藩死了,他做的事,还是有很多人在继续做。
比曾国藩更牛的是邓公。邓公激励了一大批改革家,既有高层的,也有地方的,还有企业家。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鼓励地方改革。而且,邓公明确提出以“市场经济”为原则,曾国藩的洋务运动则没有这样的原则。可以说,至今,中国经济仍在受益于那一代改革家。
和邓公同时期的改革家,撒切尔夫人和里根,办大事没有“替手”,基本是人走政息。
之前米莱上台,我就说过这个问题。你米莱再能,你总有下台的一天。所以,你得找到人,在你下台后还继续做这事。比如,米莱应该尽可能还权给地方,找地方做同盟军,这样,即便米莱下台了,其他政客想推翻米莱的改革,地方政客基于自己的利益,也会抵抗,他们就是米莱的“替手”。总之,从各个角度去找“替手”。
举个例子,拿关税来说,即便米莱搞0关税,别人上台了也可以瞬间恢复关税。如果米莱干脆把关税权交给地方,任何城市都可以自主制定流入本市的商品关税,竞争之下也会达到减税的效果。别的中央政客想收回关税权,地方政客会反抗,即便中央政客最后能赢,也得花很长时间。
川普这边,道理也是一样的。川普应该尽可能还权给各州,打造最强大的同盟军,如此,哪怕川普下台了,各州也不会轻易允许联邦收回那些权力。
但遗憾的是,川普基本没有“办大事以找替手为先”的意识。他想的是自己像国王一样,带着马斯克等几个干将,搞定一切。这基本注定了川普的结果不会比里根更好。
更糟糕的是,川普自身并没有真的尊重州权。
他裁撤教育部,说教育应该由各州办,这理由是对的。但前几天,曼哈顿收取9美元的拥堵费,川普出面干预,这就说明他并没有把州权放在眼里。拥堵费对不对,先不说,先说,它和联邦有屁的关系?
川普的交通部长肖恩·达菲称这一费用“是对美国工薪阶级和小企业主的当头一棒”,这不是太扯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