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尔那茜发酵很多天了,说实话,早就是大热点,这段时间,本想聚焦写一下周边国家经济史,但群里讨论看了不少,忍不住来说几句。
这事,在刚爆发时,我就和我一个朋友说,这算点啥事呀,这怎么也能成为热点,还搞了调查组,还出公告?也太无聊了吧。
在北京上学,跑内蒙去高考,这叫什么?
这叫进城务工返乡考试呀!
一看到这个反应是特权的人,要么是无知的小年轻,要么是没有判断力的中老年。
真有特权的人,那就在北京考了。
她跑到内蒙去考,不过是说明,这是一个混不到北京户口的人罢了。
这样的人,在北京千千万。
她自己老家,户口都在内蒙,她不去当地考,去哪考?仅以高考而言的话,她不是应该获得同情么,怎么还被骂上了。
她的高考成绩也公布了,在艺考里,高分呀,考四百多,很好了。
一般这类院校的文化科成绩,仅要求一百多分,四百多,好几倍了呢。
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又不是中戏,太正常了。哪里算什么低分特权生呢?
公告里说她学籍造假。
造个毛啊。一个外地孩子在北京读书,读到高中,在以前是不能在北京考,必须到户籍所在地去考,而要在户籍所在地想拿到应届生的资格,就必须在当地有学籍。
你让那些在北京上高中的外地孩子们怎么办?
不在外面编个学籍,就没有应届生身份。
这叫特权么?这不是委屈巴巴地向这种管制制度妥协,找个方法绕开这种没有天理的管制么?
我们不是应该同情她么?
至于什么内蒙古政府委培,签协议类的,这就更搞笑了。
过程中有没有交违约金,我不知道 ,如果有交,那就不叫违反协议,协议的本质是,执行契约,而不是看有没有在内蒙工作。
更重要的是,在我看来,如果要给她这种学生安排一个政府岗位,吃财政饭的,用政府的钱去搞什么文艺,这岂不是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不回内蒙好,不接受内蒙政府的工作安排好,自己在外面打拼创业好。
在市场中吃饭,与政府包养断绝关系,多好的事,怎么还变成违约了。
这事啊,就是一群高度敏感者,盯着一切社会精英,在他们身上找毛病,发现一点点所谓的特权,都把他无限放大。
整个过程,我看到的不是高考移民,而是在京学习的外地学生的无奈。
还有人以为戏剧学院是什么能有必然前途的学校。
演员火不火,得靠市场认。
市场认,你就火。你家再有关系,再有钱,拍的剧没有观众喜欢看,你这个人没有观众缘,哪怕你出生在再大的特权家庭都不行。
有背景的艺人多着呢,很多都火不起来。
她能火起来,本身就说明,有实力,有演技,而不是靠特权。
在市场吃饭的人,要尊重。
那些天天不靠市场吃饭的人,反而没有几个人骂。
政府对这个的反应也太大了,也太快了。有必要么?不就是几个人吵吵闹闹造点谣么?什么说人家高考只考了179,什么家里有各种特权。
有特权会混不上北京户口?
她要在北京考,以这个成绩,进中戏了。
不用管,吵几天,事实自然就清楚了,何必这么大费周章呢。
现在还要查当年给他办假学籍人的责任,这不扯淡吗?人家帮了一个在北京读书只能回老家考试的孩子一个大忙,他有什么责任呢?
这种破制度,才是制造这一切的责任。
现在不也改了么?如果换成现在考试,那她就在北京参考高考,有应届身份,用内蒙的卷子考。
这不也说明,让在本市读书的孩子无资格在本地参加高考非得去外地造假学籍,有多么荒唐吗?
那尔那茜,我给你洗地,你不要怕。
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是一个靠自己努力在市场上努力工作的人,你没有编制,你和你的初高中同学比,你没有北京户口高考优势,你全是花自己家的钱去学习,然后又在市场中找饭吃。
中国光体制内就有八千万人,还有二亿人拿退休金,这些人很多在吃财政饭,你没有。
他们哪有资格骂你为特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