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人院里唯一的疯子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米莱竞选总统时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税收是抢劫,逃税是人权”。这让许多不喜欢他的人只能用疯子来形容他,才能证明自己大脑还没有熄火。
我们这个时代,人们都像对待神灵一样崇拜某些大词,米莱说出这种话,就是在羞辱人们的图腾、摧毁人们的信仰,那是足以发动一场新十字军东征的。我们这个时代,人们崇尚的是不假思索地接受流行的谬见,稀里糊涂地得过且过,而不是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因为有人在喋喋不休地告诉人们:税金就是你购买国家服务的代价,就像你在商场购买东西一样。
可是,自愿与强制的区别是那样明显,“定价”机制是如此不同,你的支付与获得的服务能否一一对应,存在不存在再分配,都迥然不同,怎么能一样?任何理性的头脑都不难发现其中的谬误。可惜的是,追根问底、坚守逻辑的理性思维习惯,在人群中极端稀缺。
与米莱的这种刨到祖坟上的气质完全不同的是,“正统”的经济学家是怎样论述税收问题的呢?
你肯定首先想到了:拉弗曲线(Laffer Curve)。
拉弗曲线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就是:高税率不一定增加税收,低税率不一定减少税收。
注意他的学说中,从来没有说要减少税收,更没有说要减少开支,只是在说,降低税率可能会带来更多的税收。以此为理论基础,他划了条漂亮的曲线,就是把税率设定到一个“最佳”的点,在这个点上,税收收入可以达到最大化,企业还不至于破产倒闭。
这个理论实在是太符合美国政客的胃口了。他们可以来画一个方的圆,公众既享受减税了,联邦政府还能维持甚至扩大原有的支出,也就意味着原来的开支项目和补贴能够继续维持,并且同时做到“预算平衡”。
让我们记住一句话:减税不减支,就是骗傻子。
因为开支水平才代表联邦政府的扩张程度,开支,代表了对资源的实际占用和控制,意味着从市场中抽取多少资源,用于联邦政府的目标、而不是公众的目标之上。意味着可以用这些开支,去收买特定的压力集团和群体。总之,开支水平代表了国有化的程度。
所以每当美国总统说要减税、建设一个“小政府”的时候,你一定不要光听他怎么讲,或者看他降了某个具体税种的税率,而要看他任期内,到底开支增加了没有,赤字增加了没有,通胀率高了没有。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他的所谓减税,就是骗术。因为赤字和通胀,都是税收。
而且,拉弗的屁股明显是歪的,他从来没有问过大众:
为什么人们都希望税收最大化呢?为什么人们都希望把更多的资源交给联邦,让自己仅仅维持在不至于倒闭的水平上呢?难道一个正常人不更希望的是,让税收尽可能地低吗?
如果为了“平衡预算”,正确的做法难道不是减支吗?为什么要增加征敛?
如果把税率从99%降到80%,的确可能会存在增加税收的效应。但是很少有哪个国家会把税率设定为99%,那就基本上是公有的、没收性税率了。而当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税率状态中,这种假设就没有任何保证,实际情况就是,提高税率就增加税收,反之就减少。
然而这些问题都是拉弗不关心的,他只关心税收,他根本不关心赤字、不关心经济。事实上,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希望维持庞大的联邦政府开支,如果入不敷出,那就赤字。因为人们希望维持一个庞大的福利国家,同时又想少缴税。民众的愿望,怎么能拒绝呢?你还想不想继续玩下去?
这种既要又要的巨婴思维该如何去满足呢?
搞一个拉弗曲线迷惑他们,并且将问题不断地延后,反正从长远看,人都会死的。
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在经历了赤字和通胀的苦难后,并不会死,代价还是要由自己来偿还。
比拉弗更加绝绝子的,还有一个研究税收的经济学专家,叫弗兰克·拉姆齐。
此人是剑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他搞了一套如何制定税率的理论:只要从某种商品征收的最后以单位税收引起的效率损失大于其他商品,那么就可以通过改变税率的办法降低效率损失,只要适当降低该商品税率,提高其他商品税率,就能够实现效率损失的最小化。
操作办法是:“一种商品的税率应与其需求弹性成反比”,即“逆需求弹性法则”;以及,“为了使税收的超额负担达到最小,税率的制定应能够使得每种商品需求量减少的百分比相等”,即“需求等比例减少法则”。
以上,统称为“拉姆齐法则”。
何谓“逆弹性法则”呢?很简单,需求弹性小的,要多征税,反正征得高一点,你也不得不买;需求弹性大的,就要少征税,这样能刺激大家多买。加总后,总的税收就可以达到最大化了。
什么是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呢?就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相反,什么是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呢?就是奢侈品。
你看看他有多邪恶。
为了达成总量最大化的目标,在“逆弹性法则”的基础上,必须坚持“需求等比例减少法则”。
比如一种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你征收5%的税收,需求量不减少,因为离开它人就没法活。而对一种人们生活影响不大的商品,人们本来对他需求就不迫切,对价格比较敏感,所以你征5%的税,需求量就必然减少了(例如)10%。这样,两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的百分比就不相等了。
造成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有可能造成税收总额的减少。
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把必需品的税率加到20%,需求量就减少(比如)10%,这样就完美了。因为虽然需求量减少了,但是税收的总额会增加。
我们就不讨论他荒谬的静态模型、把人当石头研究、以及这世界上并没有完全无可替代的必需品了,就说他的思想,在米莱看来,绝对是活脱脱的抢劫犯思维。
后来有人可能也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从“分配正义”的角度进行了打补丁:斯特恩说,毕竟税收的标准不仅仅是效率,基于公平的考虑,对于高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无论弹性是否很高也应确定一个较高的税率;对于低所得阶层尤其偏好的商品即使弹性很低,也应确定一个较低的税率。
越描越黑了,这就是消费税的性质。消费税,是对人类富裕生活的宣战,谁越是富裕,就越是惩罚谁。市场经济的最大特征就是,面向大众生产,将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今日的必需品。所以这就是阻碍人们享受更高的物质生活水准。
你看看这些“经济学家”,脑子里整天在想着什么?
他们居然就装作不知道:唯一正确的税收改革就是减税,是实质性减税,而且开支也降低了。而一个研究如何多征税的学问,从根子上就错了。这种学问应该被扫进垃圾桶,这样的学者应该去死。
当米莱说出那些话的时候,一大帮经济学家在研究如何实现抢劫的最大化,这是经济学的悲哀;然而更可悲的是,人们都认为米莱疯了,那些经济学家才正常。一个正常人进了疯人院,他就是那唯一的疯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