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经济陷入危机,越需要回归的四个常识
奥派经济学
奥派经济学
微信号
Austrian-School
功能介绍
最讲道理的经济学
以下文章来源于千字文华
,作者阳瞳 千字君
千字文华
.
买好书,就到先知书店。各位书友可关注千字文华品牌号——先知书店
有人说,现在的经济是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明明很多经济数据看起来都还不错,但是环顾身边却发现:很多公司倒闭了,很多商铺关门了,很多人被
裁员,很多人压根就找不到工作......收入缩水不算,物价还居高不下......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经陷入了一场经济危机。而越是经济陷入危机,就越需要回归商业文明的常识。如果商业文明常识长期缺失,社会不仅难以走出危机,还可能酝酿出新的灾难。
那么,商业究竟是什么?
·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流观点认为:“无商不奸”,商业代表着剥削、商人等同于趋利的小人。
·
然而孟德斯鸠却说:“有商业的地方就有民主、自由和法治。”哈耶克也认为,商业才是最大的公益。
那么,这两种思维究竟孰对孰错?
先知书店团队在阅读了多部经典之后,将一些对我们生活至关重要的经济常识提炼出来,并图表化,以更直观、简练的方式厘清那些长期被国人误解的经济常识。希望与各位书友共同探讨,并不断完善。
常识一
自由
开放
,才能实现商业繁荣
图解:
人类社会的任何组织形态(比如联邦、国家、民族、社团),都可以用两个指数来标明:一个是自由度,一个是交流度。
如图所示,越往右表示自由度越高,人们受到的强制越少;越往上表示交流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充分。
❶
第一象限的状态是,人既有自由,又可以充分地与他人沟通。
这种境况就是令
亚当·斯密
惊叹的“看不见的手”:每个人都可以合法地创造和占有财富,由此平等的市场交换才成为可能,并且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给他人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在不受阻碍的商业活动中,当专门从事商业的“商人”出现以后,任何职业的人可以更加专注地从事自己擅长的专业,社会分工更加高效。
❷
第二象限
的状态是,人没有自由,但人与人之间可以充分交流。
比如美国建国初期的黑奴,他们可以替主人管理家务、出门采购,但他们创造的财富不属于自己,因为法律规定他们就是白人的财产,一旦想要脱离主人的控制,他们就会被捕杀或是流落荒野。
❸
第三象限的状态是,人既没有自由,也不能相互沟通交流。
这是监狱里的囚犯。例如纳粹集中营里的
犹太人
,不仅私人财产被悉数剥夺,就连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任何保障,处于被生杀予夺的状态。
❹
第
四象限
的状态是,人有一定的自由,但是等级之间基本处于固化状态。
如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部落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等级身份世代传承,上一等级对下一等级拥有绝对权力。对外,与中原农耕民族几乎没有沟通。
观点:
开放、自由的社会,是人类减少暴力、获得幸福生活的契机和根本。
基于平等、自愿的交换,才能产生稳固的契约关系,从而产生协作共赢的社会关系。
互通有无、各尽其能,是一种高效的协作方式,绝不是剥削压榨。
商人的初始动机只是牟利,但却成了促进沟通、弥补短缺的使者,社会契约的践行者。
常识二
只有“创造”增加社会财富
图解:
人类社会中的个人,获取财富的途径主要有四种:继承、掠夺、慈善、创造。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创造。
比如,某医药公司发明了一种新药,能治愈一种顽疾。这家医药公司将这种新药拿到市场上出售,解除了很多人的病痛,甚至增加了某一地区的平均寿命。那么毫无疑问,这家医药公司为他人带来了幸福,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❷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继承。
当合法继承权受到有效的保护,人们才更有创造财富的动力。但是在继承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的财富产生。比如爷爷的房子传给爸爸,爸爸传给你,你再传给儿子……
❸
第三象限对应的是掠夺。
广义的掠夺不仅仅是偷抢拐骗。凡是以不公平的手段侵害他人正当利益的,都是掠夺,比如苛捐杂税、滥发钱币……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慈善。
路边的乞丐、福利院的孤儿、接受救济的穷人……这些人获得他人的捐助,本质是一种慈善或公益。
显而易见,只有在第一象限下,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了,在可预期的未来,人们的协作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在第二、三、四象限下的行为,无论其出于自愿,还是被迫,其实质都是一样的:财富总量并没有增加,只是从一部分人转移到另一部分人。
观点:
无论是继承、慈善,还是征税、印钞,都只是对财富进行转移,财富的总量并没有增加。
无论是制造商还是中间商,他们都必须给他人带来更多的幸福才能盈利。
商人售卖的商品或服务必须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的社会财富才得以源源不断地产生。
商人的初衷或许只是赚钱,但由于公平市场的存在,他们的自利行为促成了利他的结果。
价格(人的主观需求)决定价值,市场是价格形成的前提,只有自由、平等的个体之间,才能发育出市场经济。
常识三
商业是互利共赢,不是零和游戏
图解:
人是观念的动物,因此个人在群体中必须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如上图所示: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利人利己”。
这种人想获得更多利益,但他懂得,想要一直获利,必须与他人密切合作,帮助他人解决的问题。
正如图一所说,自由开放的社会,使私有财产的占有和交换成为可能,因此人和人之间不必像动物一样弱肉强食,而是可以通过平等自愿的交换,达成互惠互利的高度协作。反之,封闭、不自由的社会则必然带来匮乏和暴力。
❷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损己利人”。
这类人热心公益、不要报酬。一次两次不难,难的是一直这样。而且,当受助者养成了凡事都要被帮助的习惯,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时,那这种帮助就会变成道德绑架。可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要求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能持续。
❸
第三象限是“损人损己”。
这种人自己不想获利,也不想别人获利。比如,有人看别人家鱼塘养鱼挣钱多,晚上偷偷下毒毒死鱼苗,对他人的损失幸灾乐祸,但结果是,自己不仅不能获利,还可能面临赔偿,甚至刑罚。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损人利己”。
这种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认为人类社会就是弱肉强食,典型代表比如“毒奶粉”的供应商、贪污扶贫款的腐败分子。
观点:
持续、高效的相互协作是文明人类特有的智慧,商业交换是一种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文明规则。
在创造财富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是主导整个劳动过程的人脑。
无效的劳动不能创造财富,分配、掠夺、破坏他人的财富不能创造财富,反而会挫伤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常识四
“企业家精神”
是商业文明的源泉
图解:
一个人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职业、有多高的收入,与他的能力、勇气密切相关。这种见识和勇气是如何体现的呢?
请看上图:越往右,冒险精神越强;越往上,“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
❶
第一象限对应的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
他们敢于冒险尝试新事物,随着经验的积累,他们不仅在专业领域能力出众,对整个大环境和经济趋势都有着准确的预判。他们不仅在行业内成为翘楚,甚至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引领新的社会潮流。这一类人极其稀少,他们是社会的精英。
❷
第二象限对应的是优秀员工。
在其专业领域有着过硬的能力,并且知道如何有效配置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冒险精神,他们不太可能自主创业,而是以“企业高管”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❸
第三象限对应的是就业困难户。
他们既没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也没有多少冒险冲动和创新精神。当企业裁员时,这些人就是主要对象。
❹
第四象限对应的是创业失败者。
他们敢于冒险,但或是因为经受不住挫折,或是能力提升不足,或是运气实在太糟糕,至今未能在其行业内站稳脚跟。这一类人是创业者当中的绝大多数。
但在一定条件下,这四种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如果丧失斗志,缺乏进取精神,可能会落到被人收购或是被淘汰的地步。
典型代表如曾经的手机巨无霸——诺基亚公司;创业失败的人如果百折不挠、越挫越勇,随着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就会有一部分人脱颖而出,成为某行业的佼佼者,如创办特斯拉汽车公司的埃隆·马斯克。
观点:
企业家是冒险事业的经营者,冒险精神是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可以通过历练获得,经济损失可以重新找回,但如果没有了冒险精神,一切都无从谈起。
企业一直处于优胜劣汰、更新换代之中,没有创新精神,早晚会被淘汰出局。
企业家在社会分工的环节中,居于财富创造的核心地位,他们发现、制造新需求的能力无人可比,他们对于社会潮流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
无论是专业人才、廉价劳动力,还是“坐收利润”的投资者,要想获利最多,都必须学会跟随最优秀的企业家“搭便车”。
关于财富与分配的话题几乎是所有社会共同的热门,然而在这个问题上,不懂财富生产逻辑的学者和政客,总是用善良的意图将世界拖入共同贫穷的灾难。
当人们缺乏常识与逻辑,且不再对世界抱有谦卑与敬畏之时,那些脱离现实的“主义”与“社会工程”只能造成深重的灾难。普通人为了避免灾难,就要在海
量信息中努力做到不盲从,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寻求常识与逻辑中的智慧。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
如今已经93岁高龄的美国黑人思想家托马斯·索维尔
经典著作——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
◎
掌握经济学思维并不难:
对每个人来说经济学思维都是一门必修课,
其中权衡长期利弊的智慧,是防止一个人成为“纯洁的无知者”的重要一步。
本书没有一张图表,没有一个公式,没有一条注解,它以最少的专业术语,讲解最深刻、最常见也最实用的经济学知识,帮助普通读者培养经济学思维,完成经济问题从看见到看透的认知升级。
◎摆脱经济谬误的首选书:
索维尔是一位有
睿智的思考、完备的知识结构、道德坚守的知识分子
,他是深谙经济学思维与真实世界运营逻辑的思想家
。本书是索维尔对经济学的祛魅之作,
通过分析管制与选择、短缺与过剩、激励与约束、盈利与亏损、逆差与顺差以及市场信息、知识、稀缺、剥削等经济世界的关键词,来廓清迷雾、辨析是非。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这一本书,无论对已经了解经济学,还是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读者来说,都有新的认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奥派经济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