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配件类封顶7折,点此进入店铺选购
01
刚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她是博士生,月入3000》。
我国有40万博士生,他们每个月的收入仅有3000多元。
这是近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第七届复旦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的发言,刘元春提出,我国博士生的收入不高,建议给他们的年收入增加10万元,这样每个月收入能达到1万块钱,使其能安心进行研究,同时也能正常支付生活支出。
对于这种观点,我是不以为然的。
一个人上幼儿园要交学费。上补习班要交学费。上大学要交学费。为什么读博士就要别人给你钱?
你去驾校学习,难道是驾校每月补贴你一万元,以便让你成为拥有驾驶技艺的人才?
你去健身房练肌肉,难道是健身房补贴你每月一万元,却不是你自己给私教付钱?
你去新东方学英语,难道是俞敏洪老师拿钱补贴你来读书?
如果读博士是为了学知识,学技术,拿文凭,增加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什么不是你给大学交学费,反而是学校给你钱呢?
有人说,博士生做项目,其实也是一种工作。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要叫「读博士」,而是「担任xx课题研究助理工作」,工资和老板谈,完成后老板给一个「课题完成证书」和一封雇主表彰信,也可以送一面锦旗,而不是发博士证书。
博士学位很值钱。给你一个很值钱的学位,竟然还指望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养你,这样的博士应该是脑袋坏了。
所以,博士这么好的学位,应该是自己掏学费去读书,而不是国家给你补贴。
穷人没钱读博士怎么办,要养家糊口啊。
你可以去贷款。谁认可你是人才,看准你以后会出人头地,自然会愿意贷款给你。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银行要投资优质未来客户,有钱人要投资未来的人脉。
没人愿意借钱给你?博士毕业后也还不了贷款?你爹妈没钱帮你还贷?
那你根本就不应该去读博。
02
普通阶层的家庭,以举家之力,不惜代价,把孩子送入名校。孩子本科毕业之后,明白自己只是个小镇做题家。他的父母再也没有能力推孩子一把。
孩子只好继续考研,硕士毕业以后,大多数人依然只是一个小镇做题家。只是做的题目变成了写论文。
那些更高阶级的家庭,可以在孩子大学毕业后,再推他一把,二把,三把。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你掌握的知识很值钱。
物以稀为贵,全社会没几个读过书的人,你即便只比别人多认识几个字,都可以靠代写书信挣点钱。遗憾的是如今中国每年毕业一千万大学生,三年就是三千万,十年就是一个亿。
或者你真是人才,能学懂别人学不懂的知识,能把别人学了却不知道怎么用的知识用起来,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很遗憾。大多数人都不是人才,只是读过大学的普通人,或者有个硕士博士学位的普通人。
普通人没有不可代替性。你不仅随时可以用别的人来代替,甚至可以用人工智能来代替。
03
下面是今天的新闻。
这段新闻是机器写的。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符合文体规范,直接拿来就可以用,读者分不出它和普通小编写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那么,要小编干啥?解雇就可以。
有了汽车,马车夫就会失业。有了拖拉机,耕牛就会被杀了吃。有了叉车,搬运工就会失业。
有了人工智能,大批靠文化挣钱的人都会失业。
上面这幅画是人工智能画的。我觉得比我见过的老干部画展强百倍。在这个时代,普通画匠根本没法和机器竞争。
一些人工智能画的作品,已经得到国际大奖,甚至被博物馆收藏。你觉得你孩子课外班学的那点伎俩,能和人工智能匹敌么?
书法、美术、乐器演奏、声乐、舞蹈、下棋……这一切,人工智能都比人更擅长。人工智能可以瞬间学会用各种音色翻唱几万歌,你即便六岁开始进兴趣班,七岁开始学钢琴,你做得到机器的水平吗?
在人工智能时代,「二脚书柜」式的学问分文不值。琴棋书画之类的才艺也分文不值。
而如今中国式的教育,让大多数人连「二脚书柜」也做不了,书柜好歹还有各种各样不同观点的书,而他们只有考试题库的和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是最不值钱的,因为人工智能做标准答案比你强一亿倍。
什么东西值钱?今天欧先生的一篇文章说:《以上全错才是王道》。
只有那些能够指出标准答案是错误的人,才是有价值的。把标准答案做到滚瓜烂熟的人,实际上已经毁掉自己的大脑。
04
这是个有趣的时代。小学生的考试平均分竟然是95分,而不是50分。
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能够出人头地的原因,是因为他错得少——所有的答案都接近标准答案。任何怀疑标准答案的孩子都被淘汰了。
所以,最终筛选出一些聪明、努力、认真的孩子,他们精通标准答案,他们避免一切和标准答案不一样的东西。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可以被人工智能代替。
当你的孩子考上名校,他面临的未来就是被机器淘汰。
资本是冷酷的。资本不在乎是谁创造利润,它只关心投入多少,产出多少,追求利润是它唯一的本性。如果机器可以用十分之一的成本把员工淘汰,资本家就会毫不犹豫让员工都失业。
失业后的员工大批内卷 他们不仅和人内卷,更要和机器卷。
或许你会问,怎么样才能脱离被机器代替的命运?
很简单,去培养孩子思考标准答案上没有的东西,发明出自己的答案。
但是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十九年都没有培养这种技能啊。
那就第二十年开始,去读博士。
读博是很好的事情,大多数的博士学位,都要求博士生寻找标准答案里找不到的答案。
所以,如果你经过19年的「标准答案教育」,正面临被人工智能淘汰的命运,现在开始为时不晚,再去花五年时间读博,甚至十年。当然也可以只读二年,不要博士学位就退学。或者折腾十年,拿不到博士学位再退学。
因为博士学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几年你在苦苦思考:标准答案都是错的,答案需要我亲自去寻找。这是人生的修行,要成为机器不能代替的人,就要进行这种修行。
所以,读博是非常值得的投资。即便完全自费,每年学费十万,即便为了读博放弃了诸多大厂的offer,即便你明知自己拿到博士学位的概率不大,你也要去读博。
你怎么能指望读博还能给你国家补助?那是脑袋坏了的人才会这么想。
05
但是,有些人说,读书成绩不够好没办法考上博士生啊。
有人说:家境不允许读博啊。
有人说,年纪太大了,没法读博啊。
你为什么读博呢,读博是为了纠正十九年标准化教育带来的错误。你为什么要等十九年,不可以小学一年级就享受正常教育么?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记住一点:人和机器的区别,在于人不会受困于标准答案。以后的读书岁月都信奉这一条,无论你读书到什么学历,都不会被机器淘汰。
那些被扭曲了十九年才想读博纠正的人,代价很大,因为要改变19年养成的习惯,真的很难。
但是,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就是要不惜代价花19年时间把孩子变成痴迷标准答案的小镇做题家。
即便生在一线城市,他们依然只是个小镇做题家。
富商最新译作:身价暴涨10倍,这本书凭啥成为非常时期的硬通货?
风高浪急,随机择号发文。为了每日追更或者第一时间知晓本号动态,请务必添加微信号防失联。
本号一共有三个微信号,好友位有限,加其中一个就可以,内容都是一样的,请勿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