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切茄且郄
好像也就几年前,人工智能出现最多的场景还是科幻电影。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间,AI已经如此深入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中,chatgpt完了又是deepseek,还有它们的无数同行,人们又一次高呼AI要全面替代人类了!
这次的人工智能确实是更强更吓人的,已经远远不是替代一些脏活累活的水平。
什么是脏活累活?比如工厂的各种自动化生产设备,它们干的都是一些机械的比较死板的工作,没有机动性,需要不同程度的人工干预。实际上这些工具已经极大程度解放了人的劳动力,并且比人做得更好,效率更高。
而这几年的AI工具相比普通机械则远在另一个level,它们在进一步向我们自认为专属于人的核心能力逼近。这些能力按我的理解来说就是,就像拥有了一个大脑,先别管这个大脑的思考水平怎么样,总之行动和反应能力是像模像样的。
它们可以根据指令画画甚至生成视频了,几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跟人对话了,好像会“理解”了,可以写文章了。有一些类型的文章甚至比人写得更好,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不过上面这段描述有两个关键词,“根据指令”,“一些类型”。
“根据指令”意思是说它们还是在为人服务,“一些类型”则是说在写文章这方面,它们还没有做到全包全揽,甚至应该远远做不到。再严谨一点说,对很多有要求的读者来说,它们远远做不到。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这篇文章是AI生成的,并且我告诉你了,你惊奇过后更大可能的反应则是瞬间觉得索然无味,这也就决定了它们的工具属性。
人看文章很多时候有一个预设就是,他正在看的东西是出自某一个人类的表达。我们不是在看文章而是在跟作者对话。
AI还是工具,主体还是人,这个主体地位不是人自命不凡决定的,而是由人和世间万物的性质决定的。
世间万物本是漫无目的根据也不知道哪来的物理规律在演化,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有一颗星球上出现一些叫做生物的东西,这些生物出于生存需求会做出一些主动或被动的本能行为。
后来又有一部分生物不仅有生存本能,还出现了更复杂的需求和行为模式,系统内置了思考因果逻辑的程序,有了感情和情绪,有了价值观,有了目的。然后根据自己理解的因果关系去达到目的,这就是人。
人的主体地位是这些东西决定的,世间万物的意义都是人赋予的。不是说人凌驾于万物之上,而是说作为一个人,你只能这样思考。当我们在关心小动物,关心气候变化,我们实际上是在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和喜好,我们思考的中心只能是自己。
我们做,因为我们想做,我们想达到一些目的。
如果AI有一天像科幻电影表现的那样,有了自己的意识,有了想法,有了好恶,想去做些什么,因为自己认为怎么样做是对的,或者就是喜欢才去做,那时候世界确实不一样了。
这时候的AI写出来的文章,就比如我是个AI,写了这篇文章,你在看的时候才会觉得是在跟另外一个思想在对话,这样的文章才会跟读者形成交流。
因为藏在文章背后的那个作者,那个AI,它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它有了想法,有了目的,有了表达欲,或许都不需要有感情这种累赘的东西,它已经是跟人相似的存在。
而我前面所说的目前AI擅长的“一些类型”的文章,主要就是一些公文、正式文件、通稿、新闻描述、批量生产的视频文案,等等。写这些文体,AI比人的效率更高,有时候写得更好。
不过前提依然是,“当我需要的时候”,并且,很显然这些内容都需要我修改,经常是大改。因为我要为内容质量和点击量把关,它们不需要操心这个。
所以在生产“那些类型”的内容的时候,AI是很好的帮手。
而像本文这样的文章,都必须是我一个字一个字亲手打出来的,它们代表了我的思想,它们是我想跟读者说的话,它们承载了我的表达欲,因此你我之间形成了交流。
写作这件事也要遵循竞争的规律,人与AI的竞争,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一样的。在竞争压力面前重要的是寻找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向AI看齐,那毫无疑问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人家五秒钟就能出一篇你能吗?
但是至少目前可以肯定,AI只能做我的工具。它没有目的,没有表达欲,无法写出本文这样的文章。这就是在这个读者对内容有一定要求的赛道上,我们相比于它们的优势。
——————
推荐:
语言的品质(从本文也可一瞥那些年连岳的形象)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