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的代价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漫天霹雳Plus
微信号
gh_5d7427614208
功能介绍
经济学与人生
发表于
每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就是检验一个人观念成色的时候了。
比如江西省新余市发生的重大火灾事件,网上的舆论一边倒地要求加强消防安全监管;一众社民派知识分子的观点是,既然你监管一切,那你就要负责一切。人们共同的诉求就是:国家要积极作为,加强安全管控。
要求国家多做事,可从来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许多人总是希望国家多做事?
因为代价不由自己承受。
但是经济学的第一课是稀缺性。人的目的是无限的,但是实现目的的手段总是有限,因此就必须进行目的排序,用有限的手段优先实现一个价值排序高的目的,舍弃价值排序低的目的,这个被舍弃的目的,就是行动的机会成本。所以,这世界上没有无成本的事情,凡事皆有代价。
那么,如果这些呼吁从严监管的人不承受代价,必定有人支付代价。
一轮消防安全的大排查展开了,发生重大消防安全事故,结局就是制定更高的消防安全标准。想要减少火灾隐患吗?可以。建筑的各种标准全面提高,全部使用防火材料,成本直线上升,每所学校、每家宾馆甚至每栋大楼必须常备一辆消防车
24
小时待命,一个小区成立一支消防队,甚至每个小吃摊必须配一个灭火器,然后消防队三天两头上门检查,稍有问题就罚款和责令停业整顿。
代价是什么?企业就活不下去了,成千上万人失业了。火灾倒是减少了,但是杀人越货和拦路抢劫的多了。
中国有最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标准,但是每发生一些个案,人们就呼吁最严格的食品立法,对那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人,恨不得碎尸万段。因此食品安全的标准节节攀升。
代价是什么?食品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升,大量企业活不下去,劳动者失业;供给受限,价格直线上升。贫困阶层本来还可以吃一些安全标准不够高的食品糊口,现在不准生产了,标准高的又吃不起,所以就挨饿的人更多了,生活水平更差了。
社会治安不好,增加警力能解决吗?看起来能。把警力增加一倍,甚至更极端一点,给每个小区都成立一个派出所,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小毛贼销声匿迹了。
代价是什么?你每个月必须拿出工资的
80%
缴税,然后一切行动听指挥。显得很贱很贱的样子,自己掏钱让人管控自己。
物价很不安全,今天涨价明天降价,黑心资本家总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那就呼吁价格管制。你是一个生产者的时候,是不会嫌价格高的,但是你是一个消费者的时候,就会呼吁价格管制,管制部门左一拳右一拳,今天规定粮食最低价格和最低工资,明天限定蔬菜和药品最高价格,一点都没觉得自相矛盾,反正都是你们要求的。
代价是什么?不卖了呗,真正需要的人也买不到;要么按照限定价格卖,排长队,需求不紧迫的人囤了好多,真正紧迫的人买不到。资源配置严重混乱,被限价的行业的资源会被抽离到其他领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任何被错误的资源配置,结局都是降低所有人的福利水平。
当人们总是不懂得自负其责,总是无法认识社会经济规律,只看到“看得见”的效果,意识不到“看不见”的代价时候,就一直呼吁监管。监管到最后,就把一切都管起来了,那时候的代价就更加惨痛,其代价就是:自由。
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当你用自由去换取保障的时候,最终既不会得到保障,更不配得到自由。
我们不是不要安全,但是你需要知道,安全的代价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并不单纯地批评管制者,而是批评大众的观念?就是因为,人们很少去反思,正是自己的各种呼吁,在不断地为权力的扩张提供舆论支持,最终铺就了一条“通往奴役之路”。
政策都是公众舆论的结果。昨日之观念,今日之政策;今日之观念,明日之政策。
安全是一个主观的范畴,是一个价值排序问题,边际选择问题。你说建筑工人难道不知道吃米其林餐厅的牛排,比吃馒头更安全吗?他知道。小老板们不知道奔驰比五菱宏观更安全吗?他知道。农民工兄弟难道不知道去城市污染严重,比不上农村的空气清新吗?他当然也知道。
但是他为什么选择不安全,舍弃安全呢?因为在他看来,赚更多的钱、养家糊口比单纯的安全价值更高;从事那些不安全的事情,必然有风险的补偿,否则他就不干;并且,他经过理性思考,认为这些安全隐患发生的概率很低,通过自身行动上的更加小心谨慎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
他的行动已经展示了其真实偏好,那就是他选择在外人看来不安全的行为方式,对自己是有利的,否则他就会不会这样做。
况且,世界上并没有绝对安全的事情。人生活在一个未知的世界之中,生活中总是充满风险,只能尽可能地去规避,却不可能完全消除。要求一个完全无风险的世界,才是最大的乌托邦。
人也不会为安全做百分百的准备,这是因为时间偏好的存在。你不可能由于有车祸的存在,把汽车都造成坦克一样安全;不可能因为有地震,就把所有建筑物都建成抗震十级;明明知道高碳水高热量对健康不利,但是还是会大快朵颐。这都是因为,人要活到明天,首先要活过今天,人对未来享受的评价要低于现在,不可能为了未来的绝对安全,而无限制地缩减当下消费。
所有监管措施,伤害最大的人是谁呢?是贫困阶层。因为富人总是可以吃得起牛排、开得起奔驰、扛得住经济衰退,但是穷人不行。那些打着关爱穷人的高尚旗号,整天呼吁监管的道德家,从来不是穷人的代言人,他们只是在满足自己的情绪和价值偏好,才不关心穷人的死活。
这些监管措施,也有利于大企业而不利于小企业。大企业会与权力勾结,呼吁更多更严的安全监管,严苛的准入标准会让小企业倒闭或者望而却步,这是排挤小企业的最佳办法。严格的环保标准,最有利于谁呢?最有利于大企业,因为他们承受得起这样的代价,而小企业就会被搞死。董明珠为什么说把企业往死里查?就是因为严苛的行业标准都是她制定的,她不怕查,但是其他企业一查就死。
市场无法解决绝对安全问题,市场不是万能的,但是市场绝不失灵。要想有更好的安全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加市场化。利润机制会迫使企业更好地服从消费者指令,提供更高的安全标准;假如一家企业做不到,那它就招不到人,就会倒闭。
事实上,国家规定的各种行业和监管标准,从来达不到提高安全标准的作用,恰恰相反,它只会降低市场的安全标准,因为企业只要达到这种标准就可以了。真正提高安全标准的,从来是市场,因为面对竞争压力和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在利润机制的引导下,就会这样做,否则就会被消费者淘汰出局。
三点式安全带,不是政府规定出来的,是沃尔沃搞出来,其他企业纷纷跟进的;食品安全标准,不是
A4
纸提高的,而是市场竞争机制的结果,因为资本家承受不起出安全事故的代价;良好的工作环境、
8
小时工作制、最低工资标准和带休年休假,也不是工人运动和罗斯福搞出来的,而是亨利·福特率先实施的。
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不相信造福于他们的市场,而相信那吞噬一切的怪兽。他们永远不明白的是,凡是市场解决不了的事情,怪兽更解决不了。它要是解决,那只会是解决一个小问题,制造一个更大的问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全”的代价
原创
漫天雪798
漫天霹雳Plus
轻触阅读原文
漫天霹雳Plus
赞
分享
在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