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金二 ,作者南洋富商
时刻准备着!
生存群初建,原价365/年,现价仅需305元
最后14个名额,点此立刻加入:报名地址
01
今天看到一群人在聊生育,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生几个孩子合适。
这些人大概是高考训练营待久了,太习惯背诵标准答案了。
生孩子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只能说0到120个都可以。你觉得几个孩子合适就可以生几个。别人不知道你的情况,也不知道你的偏好,无法替你做主。
生120个孩子的典范,是中山靖王刘胜。刘胜的诸多后代里,从汉代到唐代,就出过三个名人:刘备,刘琨,刘禹锡。刘胜的后代到刘备这一代到底有多少人,没有准确数据,但是几百人到上千人是至少有的。
刘备其实也可以算刘邦的后代。但是,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刘邦的后代总数已经超过一万,他不过是万分之一。
所以不要惊讶刘备曾是个卖草鞋的底层人,你若有一万个后代,大多数也是最底层,绝不会个个都有出息。
但是,如果你有一万个子孙,也绝不会个个都没出息,总能出几个刘备、刘秀这样的人才。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吵架打仗了半个多世纪,但是回溯到他们的祖先,却是同一个人,都是四千年前的亚伯拉罕。亚伯拉罕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后代会出现耶稣、大卫、所罗门、Mohammed,马克思,爱因斯坦。他在当时想到的只是活下来,多生养孩子。后代多了,自然会出人才。
如今犹太人要割礼,阿拉伯人也要割礼,因为这是他们共同祖先亚伯拉罕的祖训。
如果要在中华传统文化里找出一条最有代表性的,延续几千年都没变的传统文化,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繁殖(女拳人士称之为繁殖癌)。
这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朝代至少有过几百个,民族有过上千个,大多数都灭亡了。古代的各种制度早已灭绝。唯一传承几千年不变的,就是对繁殖的激情。
祠堂,祖坟,祭祀,族谱,家训,孝道,宗族……各种各样的东西时刻提醒人们要多繁殖后代。
如果你要求子孙后代每个人都得生至少8个孩子,不求发财,只求生存,你的子孙后代都严格执行,那么600年之后,全世界的人基本上都是你的后代。甚至可能火星和金星上的人类也都是你的后代。
02
人类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大多数小家族会在短短的几代人之间灭亡。
只需要200多年,半数小家族已经不再存在。但是家族规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灭亡。
因为在人类社会,血浓于水,人会趋向于帮助自己的亲属,而不是基因距离很远的人。传统的家族制度更是打造了一个互助群体。
在古代,宗族械斗这种事持续几千年。为了抢土地、水源、树林,宗族之间械斗,可以很快灭掉小宗族。
大宗族抢到资源后继续繁衍变得更大,小宗族因为土地、水源被抢无法维持生计,甚至背井离乡逃到鸟不拉屎的贫瘠地带,遇到荒年就饿死,女人也不愿嫁入,很少留下子孙,这是小宗族很快灭亡的原因。
人口淘汰是残酷的。历史上经常有人口大灭绝。比如三国年代,中原人口灭绝接近99%,即便是中山靖王这样的「繁殖癌」,后代也没几个留下来。至于原本人口就不多的家族,大灭绝就是很正常的事。
宗族竞争的结果,是形成很多大宗族。比如著名的紫云堂黄氏,已经有几百万人。这种大宗族一旦形成宗族互助,就很强大。
设想有一天发生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这种情况,一夜之间大家都拿起武器砍杀以前的邻居。人少力弱的家庭会很快灭绝。但是如果你有一个大家庭,就有更多生存概率。若是像紫云堂那样有宗族三百万人,一个宗族人口甚至媲美某些小国家——甚至可以像以撒和雅各的后代那样打造一个以色列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大族就容易在乱世生存。
在《波斯尼亚战争生存报告》中,作者提到他很幸运拥有一个大家庭,可以在家里打造强大的防御和战斗措施,足以应对各种抢劫和掠夺,才能生存下来。
作者总结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单身或小家庭是很难活下来的。
在美国西部淘金热年代,曾有一次「当纳聚会」,由于迷路和食物缺乏,出现了人相食的困境。最后结果是:被吃的几乎都是单身的。
如果你试图做一个乱世生存的人,毫无疑问要多生孩子,打造一个大家庭,对于提高生存率是至关重要的。
03
时代变了。观念变了。如今的年轻人不喜欢生孩子了。他们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祖先繁衍后代,甚至以「繁殖癌」这种词嘲笑坚持传统生育观的人。
生孩子是现代人的基本自由,你可以一个都不生,也可以生很多个孩子,都是你的自由。
不愿生孩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一代年轻人变得很有责任心,认为生养孩子就要给孩子幸福的未来。他们说的幸福未来,并不是古代人说的吃饱饭不饿死,而是让孩子不沦落到底层。
啥叫最底层?如果你的孩子跟刘备一样摆地摊卖草鞋,跟张飞一样当屠夫杀猪卖肉,和陈胜一样给别人当长工种田,或者和韩信一样街头被人霸凌钻裤裆,那就是最底层了。
现实社会是金字塔结构的,除了顶部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最底层。
富士康是世界上最杰出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企业。富士康百万员工,有多少不属于「底层」呢?大概是2%。
即便是富士康这种世界顶级企业,98%依然属于底层。
在古代,人们养孩子的标准是「有饭吃,不饿死」。一天只要一斤米,五克盐,就可以养一个孩子。这个标准,大致上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2.4元。你若是月薪7200,就可以养一百个孩子。
当年感动中国的摆地摊的袁厉害女士就收养了一百多个被抛弃的有先天疾病和残疾的婴儿。孩子稍大一点,就能挣钱养家了——即便是先天有病和残疾的人也能挣钱。所以不求阶级地位,只求养大孩子真是很容易。
养一百二十个孩子也可以很容易,养一个孩子也可以很难,这都是事实。
印度建筑工人查那,信奉一种多生孩子的教义,娶了39个老婆,近百名孩子。这位繁殖癌男人在2021年6月13日去世。孩子加上孙辈,整个家庭成员总数181人。他的孩子都在印度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
这个印度大家庭,还办有一个家庭工厂,生产家具之类,信誉很不错。他们家不算富裕,但是也不比普通印度人穷,基本上是中位数的生活水平。
保持「世界最大家庭」记录的户主是非洲国家安哥拉一名叫奇库特尼的男子,2020年4月去世,终年72岁。他娶了43个妻子生下217个孩子,其中152个还活着。这个大家庭包括孙子女和曾孙子女,共有580人。全家以种地和养牛谋生。
奇库特尼的兄弟萨巴洛·佩德罗(Sabalo Pedro)说,他一生努力经营家庭,特别是维持妻子和子女之间的和睦团结:这里总是有一条规则,即我们大家团结一致,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些超级大家族都是落后国家的底层人。发达国家的超级富豪,养孩子会更容易吗?
世界首富埃隆马斯克最近因为他的大儿子跟他翻脸,又变性,又断绝关系,又公开谴责父亲,搞得焦头烂额。
并不是有钱人养孩子容易。穷人养孩子才容易。
04
这一代中国年人必须面临的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出生率下降导致社保无法持续。让自己老有所依的最好办法就是生孩子。即便你有钱,属于住得起万元以上养老院的top 1%,若是没有子女,在养老院也是受欺负的。
至于生孩子应该生几个,没有标准答案。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们成为有兄弟姐妹的人。即便父母去世,在世界上还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可以互助依靠。尤其在不太平的时代,这点尤其重要。
孩子若是太多,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会淡薄。所以要有个平衡点。
2个孩子显然太少,6个孩子或许太多。我认为最适合的孩子数量,是3到5个。
孩子要让他们从小在一起,而不是互相分离。从小一起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才是真正的亲人。
在中国有一种很奇怪的离婚判决惯例,是二个孩子夫妻双方各分一个。若是三个孩子男人分到一个,女人分到二个。
在新加坡,则是另外的惯例:离婚后几个孩子都在一起。法官的理由是:孩子已经要和父亲或母亲,不能让他们再失去兄弟姐妹。所以典型的案例是四个孩子都判给母亲,男人要为孩子提供生活费。
在古代由于土地资源限制,人多了会饿死,经常溺死婴儿以控制人口。如今的时代是不容易饿死人的,即便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可以买3000斤大米,距离饿死线还有100倍的安全系数。
趁着太平盛世多生几个孩子吧。也许几千年后,你会像亚伯拉罕一样,成为二大民族几亿人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