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由我厂AI生成
牛厂长教你怎么写高考作文
2024年高考作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个作文怎么写呢?
首先是审题,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问题会不会越来越少,结论是什么。
这个是考察你写议论文的能力和你的逻辑思辨能力。
第二个问题,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这个是考察你的开放思维和联想能力,这个可以自由发挥,是写作文的灵魂所在。
虽然是短短几句话,出题的老师可谓匠心独具,有封闭式的回答,也有开放式的思考。
再看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这个要求,每个字都不能漏。
选准角度:就是当然选择这个角度,问题不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确定立意:就是从问题是驱动人类发展动力来阐述。
自拟标题:问题是驱动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我试着用几分钟写一篇,当然只是梗概,没有润色。
你们看AI能不能写出来。
标题:问题是驱动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随着chatgpt的爆火,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人工智能浪潮迅速地席卷了全世界。
很多人向人工智能寻求答案,方便而且快捷。
其中,人工智能测试的一个经典问题是,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这个在电视剧《庆余年1》中大宝问范闲的问题,代表着人类的好奇心,也是人工智能问答中的经典问题。
编剧设定的非常巧妙,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而且影响深远。
当第一个原始人仰望天空,思考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时候,就意味着人类的进步不可避免了。
也许要经过千年万年的时光,但是只要人类有一颗寻求答案的心,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找到答案。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会带来巨大的技术进步,从而给全体人类带来福祉。
人工智能的出现,让这个进步的过程大大的加快了。
从日常生活中的做菜做饭,到英语文学艺术方面的问答,从基础科学领域物理数学,到科研领域蛋白质的分析、材料的选择,人工智能都在给出答案。(起)
那么,人工智能可以回答的问题越多,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
不会,而且是绝对不会。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做过一个比喻,早就论述清楚了。
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就越多。
如果人类知道的知识,是一个圆,那么圆圈内的是人类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人类未知的知识。
那么当人类知道的越多,这个圈圈就越来越大。
同时,圆圈越大,面临不知道的知识就越来越多。(逻辑思辨,一锤定音)
人工智能就是扩大了这个圆圈,那么人类知道的知识越多,不知道的就越多。
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庄子有同样的思想,《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曾经说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引经据典,拉几个名人,比如鲁迅说,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是看书很多的)
就好比说,知识就像一个有很多房间的迷宫,当你没有打开一个房间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第二个房间,所以,你没有面临打开第二个房间的问题。
但是只要你打开了第一个房间,就面临打开第二个房间的问题,需要找到第二个房间的钥匙。
就人工智能本身,就产生了不少的问题要解决。
比如严重的大模型幻觉,有些问题回答得并不准确。
但是,只要有这个问题的存在,人类就会去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承)
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事实上,这是驱动人类进步的永恒动力。
就拿学习来说,社会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
我的二舅,他是一个残疾人,就是脚有点问题,要靠拐杖行走。
本来,他小学的时候,年年都是年级第一,就是因为得了小儿麻痹,没能再上学。
但是,这依然没有阻止他成为我心中解决问题的大师。
因为他另外一个身份是一个木匠,但是他也会电工、瓦工,油漆工,电器修理工,而且样样精通。
就凭他这些手艺,他成为了生产队里最受尊敬的人,所有人都尊敬他,包括生产队的驴。
没错,他养驴也是一把好手,把驴养得又肥又壮。
后来,生产队没了,他在市场经济中依然崭露头角。
就在前一个星期,他给村子里面的人修好了一个电视机,一个吹风机,一个收音机,一台洗衣机,一台冰箱,一个躺椅,一把锄头,还给一个要结婚的人家打了三张柜子。
他还帮一个炒股的老头,修好了一台电脑,那个老头忘了插电。
是的,现在农村也有网络了。
在生活中,他说话总是那么简练,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哲学家。
我曾经一度对人生非常迷茫,不知道以后要做什么。
我就问他,你是怎么学会这些技能的,而且是常常是手到病除。
他回答我两个字:问题。
因为村子里镇子里面,要走一个上午,骑自行车。
而从村子到县城,则要一整天,坐车。
等都你从县城回来的时候,你都可以看见星星了,星光不问赶路人,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吧。
那么所有的东西坏了,总要有一个人修。
我的二舅,只是恰好成为了那个人。
碰到问题,他就找资料,找人请教,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的技术就越来越精湛,最后融会贯通。
这些问题,很多都是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
反观有一些人,可能有很好的学历,有很好的知识背景,但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很差。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知识不够多,而是他们没有需求来驱动。
当你有需求来驱动的时候,你才会有动力,把一件事情搞会搞懂,最后彻底解决。
一个带着问题的学习,起码比没有驱动的学习,效率要高3个数量级。
从二舅的经历和简单的话语中,我领悟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到群众去,学习真正的知识。
我的二舅,他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很多人也许听过我二舅的故事,事实上,每个地方都有一个这样的二舅,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的二舅。
问题,指出了前进的方向,是科学进步的永恒动力。
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曾经提出了23个数学问题。
数学家为了解决这23个问题,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带来了数学的飞速发展。
希尔伯特在数学上有许多重大贡献,但是他提出这23个问题,才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贡献。
科学,最大的贡献其实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而次之。
法拉第,一个没上过学的孩子,就是因为要搞懂磁生电的奥秘,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人类带来的电气时代。
为了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人类发明的计算机,最终诞生了人工智能。
这个旅程会继续下去。
问题,也是商业的源头。
商业,目的肯定是源于解决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让人头疼,让人沮丧,甚至让人愤怒,情绪越强烈,则需求越强烈。
问题,并不等于需求,但是部分问题可以转化为需求。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商业化,要有人买单的需求,才能商业化。
商业化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持久的盈利来持续的满足需求。
一个人发现了最大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商业模式,则可以获得最大的财富。
科技如此,商业如此,其它的领域,比如社会运作的机制、文化等等,都是由问题驱动的。
有人说,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工业革命,实际上原因之一,就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
这不是所有原因,但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转)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会让问题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
从水下第一个生命的萌芽开始……到石器时代的巨型野兽……再到人类第一次直立行走,人类已经历许多。
从早期文明的摇篮到浩瀚星宇,问题才是驱动人类发展的永恒动力。(点题)
人工智能时代,只是让这个探索的半径越来越大。
人类,即将开启最伟大的探索吧,即第四次工业革命。
而中国,注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也许是最重要的角色。
恰同学风华正茂,我们遇见了最好的时代,必然要做出自己的贡献。
(合)
如果对你有启发,请点个关注或者“在看”吧。
老读者建议“星标”,没有任何互动,系统可能不会在第一时间推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