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切茄且郄
京东美团给外卖骑手交社保的讨论已经过去一阵子了,又是错过热点自嗨的一天。不过无所谓,事件只是事件,道理放在什么时候都一样。
一
其实不用讲太多,对于这种最后一个人倒霉、往前推倒霉指数依次减轻的游戏,任何时候都是同样的原理。只要你相信钱能凭空变出来,那交再多只要承受得起都没关系,因为即使传到了最后一环,亏空了,只要再变出来万把亿就能解决问题。
实际上也确实能变出来,法币最擅长的就是这个,当然代价就是现在够吃一顿饭的钱到时候大概只能买一卷卫生纸。这是所有法币的必然结局,只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提升让崩溃的进程漫长了不少。
社保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就是给打工者和企业增加一点压力,给财政增加一项支出,给通货膨胀增加一点动力。
财政支出的需求很难满足,社保是其中一项,医院有太多病人等着报销医药费,家里有太多老人等着领养老金。现有的收取量是不够的,那么怎么办?正常人能想到的也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是可以的,想办法多收一些。节流就算了,你没有马斯克也没有特朗普更没有米莱,没有DOGE,没有电锯。即使是马斯克也几乎无法撼动美国多年建立起来的医疗体系,美国人民现在正常看病都费劲,这方面我们暂时市场化程度还强一些,暂时。
扯远了,那光开源好像还不够,然后怎么办?有办法,前面说了,所有法币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越来越水,直到再也水不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
京东美团先后宣布给外卖骑手上社保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两家存在一些竞争关系,这一波操作宣传意义更大一些。我是希望执行力度打个折扣,多半也会,至少搞成自愿的,自愿签约,签约上社保。
当然我也实在无法想象送外卖这份工作搞那么“正式”有什么意义。送外卖当然是一份正当、正经的工作,做得好可以赚不少,反正比我赚得多。但是我也相信对很多从业者来说是把它当作一个过渡阶段的吧。
延伸一下,任何工作其实也一样,都是养家糊个口,当时赚得越多越好,这是最实在的,我们打工人自然会有自己的方法支配这些收入。
对于社保我的态度就是如果牵扯到别的限制,比如买房尤其孩子上学之类的事,那没办法,但是真的别指望到时候靠这个养老,法币的必然趋势复习一下。
但是为自己的未来存一笔钱养老怎么还不对了?当然应该存,只有人类才会有未雨绸缪的意识,但是真正有效的未雨绸缪跟这个还不太一样。
商业保险有各种险种,包括医疗、养老这些,我有钱买这个行不行?这不只是一种保障,也是资产配置的一种方式,比全国铁板一块的社保要灵活得多。
其实商业保险只是民间互助传统的一种商业化、规模化的升级。传统民间互助就是类似年轻人结婚、老人去世等等重大事件的操办和随礼。随礼就是一种互相帮助,相当于每家每一次喜宴、葬礼都由同村以及亲朋好友共同出力完成。
更大规模的就是类似于曾在一些国家存在过的规模巨大且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形形色色的互助会、共济会。这些做法的共同特点就是自发、灵活、有效,且没有强制,规则明确,账目清晰,也不需要全国所有人缴纳的钱烩成一锅粥再统一分配。
三
所以其实本来可以有很多选择的。那么假如采用这些形式,我交给互助会或者保险公司的钱从哪来?
虽然不绝对,但是就拿打工人来说,公司发到手的工资大概率是可以更多的。因为公司为员工缴纳的社保是一项巨大开支,大概是员工自己缴纳的两三倍。如果没有这部分压力,一家公司的经营可以更灵活,可以有更大的资金周旋余地,员工的工资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公司和员工都可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储蓄、消费、再投资,以及保险之类未雨绸缪的项目。
京东好像表示过社保的钱不影响骑手的收入。出发点是好的,也可以从表面上做到,但是事情没这么简单。我们可能会觉得京东不差钱,但是你再有钱都做不到无视机会成本。
还是先哲巴斯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理论。看得见的是骑手收入好像没受影响还多了社保,看不见的是京东本来可以拿那些钱做更多事,其中可能就关系到骑手的提成,也可能关系到京东其他员工的收入,也可能是某个部门的某项预算,可能就跟他们App的某项功能优化有关,这项优化可能跟用户体验息息相关。
任何增加的支出都会压缩一部分本来有机会实现的项目,扼杀一部分可能性。这是必然的,是铁律,不是一句“不占用骑手工资”就能改变的,京东也不特殊。
所以你看原理并不复杂。我不站队,不表态,不支持不反对,只把其中的规律一五一十列出来,然后大家一起面对冷冰冰的现实。
总之就是那句话,上社保,好事儿啊,只要你相信钱能凭空变出来。
——————
推荐:
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