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当了总书记之后,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村改革。1981年9月,中央召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问题。耀邦讲完话之后,多数地方党委书记都表态赞成。但当场有一位省委书记明确表示,他有不同意见。他在讲了一大堆理由之后,明显带有情绪地说:我们那里情况特殊,不能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谁愿搞谁搞,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这位省委书记发言之后,会议气氛显得有些紧张。尽管耀邦当时非常急切地想要在全国推动农村改革,也希望在党内高层形成共识,但当时听完那位省委书记的意见之后,他平静地说:各位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想得通,就做,想不通,允许你再想一想。那位不同意见的同志也可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嘛!还是让实践来证明哪个办法好,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耀邦一席话,让会议的气氛顿时轻松下来。会议过后没多长时间,经过学习和实践,那位省委书记主动改变了原来的意见,在本省农村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胡启立回忆胡耀邦文章中的几段话。不知道胡启立是谁的朋友,自己搜搜吧。
一
胡耀邦对省委书记说的这番话,让我非常惊讶!
大家都知道,现在回过头看,实践已经证明,农村土地承包制是非常重大的改革,改革一两年农民就吃饱饭了,效果非常好。
没想到,胡耀邦竟然允许那位省委书记不推行这一改革。
这是非常有智慧的。
可能有人说了,那位省委书记不愿意推行土地承包制改革,难道那个省的农民活该挨饿吗?这对那个省的农民难道公平吗?
这样的质问当然有道理的。但是,反过来看,当改革遇到的阻力很大时,先从一些地方开始试验,以改革的实际效果来逐渐让反对力量醒悟,比硬干要好。
更关键的是,还可以反将这个省委书记一军:“既然你觉得你那个省情况特殊,不能搞土地承包制,我同意了你,那么,同理,你那个省下面的地区、地级市,它们也提出它们那里也情况特殊,迫切需要搞土地承包制,你是不是也应该同意它们?”
可想而知地,下面那些地区、地级市,肯定是绝大部分愿意搞土地承包制的。即使今年不搞,看到别的地方效果惊人,明年也会搞。
二
这个逻辑可以在所有经济问题上推广开来:下面的地区、地级市,地级市下面的县、县级市,都根据本地情况进行选择,最后看究竟哪种做法实际效果更好。
市场经济,最不怕和干预主义比实际效果了。
你想让大多数人学懂市场经济理论,从而支持市场经济,那是1000年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实一点,只要人们普遍地接受“分头摸着石头过河,让实际效果说话”的原则,也就够了,这也就意味着市场经济必然会胜出。
不需要人人都懂理论的。
张五常曾经说过:“你说劳动合同法对工人有利,我说劳动合同法对工人不利,我们争不出结果。不如让县来选择。这个县搞劳动合同法,那个县不搞劳动合同法,看看工人究竟往哪个县跑。工人往哪个县跑,就说明那里的做法对工人有利。”
你看,这是不是一个干脆利落的解决争论的方式?
市场派当然非常欢迎这种方式。因为,市场派对市场的效果非常有信心。
而干预派会非常反对这种方式。
“劳动合同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怎么能允许某些县不搞?不行,必须全国都搞,不得例外。”
他们心里其实也隐隐知道,比实际效果,自己是必输的。所以,他们会反对由县来选择,以避免竞争。
三
所以你明白了吗?在发展经济这事上,最可怕的并不是人们不懂市场经济理论,而是,太多人喜欢全国一盘棋。领导喜欢全国一盘棋,普通老百姓也喜欢全国一盘棋。
你随便跟一个北京出租车司机聊聊,他都能给你提出一堆全国一盘棋的设想。你随便看看网络评论区,到处都有人在筹划全国一盘棋。太多人的惯性思维是:“既然这事是对的,那为什么不全国都这样干呢?”
可问题是,全国一盘棋的后果是什么?是没人试错,潜在的正确答案被排除了。所有地方都按照统一指令行动,谁都不会突破。于是经济发展变成了层层下达命令、层层执行任务。创新从何而来?活力从何而来?
邓公、胡耀邦那一代改革家,不见得懂多少经济学,他们最宝贵的,就是能够克制全国一盘棋的冲动,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下面。
许多人低估了“摸石头过河”的智慧。“摸石头过河”,是下面来“摸”,不是上面指导下面来“摸”。这句话很通俗,但其实体现了非常深刻的系统演化思想。现在AI界有个词:“涌现”。“摸石头过河”就是系统下的组成部分提供多种方案,效果好的方案会自动“涌现”出来。
那一代改革家们能够克服全国一盘棋的冲动,真的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全国一盘棋是全球人类根深蒂固的思维,太难克服了。
你看欧洲人,搞那么多劳动保护,为了避免竞争,竟然还规定,其他国家的加班产品也不准进入欧盟。他们恨不得全球一盘棋,以避免实际效果竞争。欧洲最应该做的,是允许欧洲内部一些地方不搞劳动保护,看看工人究竟往哪边跑。如果工人往不搞劳动保护的地方跑,你还非说劳动保护有利于工人,那你不是强词夺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