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笑的“刚需”理论,让经济跌进深坑
原创
邓新华
只给少数人看
房价跌了几年,有人说,不要担心,房子是“刚需”,人们还是要买房的,房价是有支撑的。
我刚看到一个看跌房价自媒体说:“房子是刚需?如果你知道房价明年要腰斩,今年你会买房吗?就算是刚需你也不买。”
不得不说,这个自媒体说的无可辩驳,非常符合经济学道理。
可是,也正是这类自媒体,几年前却一直在说,房子是“刚需”,一定要调控房价,一定要把房价打下来,让“刚需”买得起房。
可现在房价下跌了,它们突然“发现”,房子不是“刚需”了。
回想十几年前,房子“刚需”说甚嚣尘上。
房价一路高涨。专家、学者们认为,需求分两类,一类是有钱人的投资需求,炒房牟利;一类是没钱人的居住需求,即所谓“刚需”。
他们认为,只要房价一直涨,炒房客就一直买,而“刚需”一直买不起。
而只要把房价打下来,自然会把有钱人的投资需求赶走,而没钱人基于居住需求这一“刚需”,会踊跃购买。因为,“刚需”只关注居住功能,不关注是否增值。
专家、学者的这一思维主导了楼市十几年。
结果却发现,终于把房价打下来了,“刚需”却并不买房。他们想象中的“房价跌、刚需乐”的场景,根本就没有出现。房价越跌越吓人,房地产开发投资剧烈下降,经济受到巨大拖累。
他们错在哪?
实际上,所有人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买房都关注能不能增值。
所谓的“刚需”人群,当人们预期房价会继续跌时,他们也不买。而且,“刚需”的购买欲望会比有钱人下降更快。为什么?
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资产是容易变现的,这样就可以应对生活中的突发风险和突发需求。当楼市萧条后,钱少的人,比有钱的人更加不愿意把钱压在难以变现的房子上。万一家里突然要用一笔大钱,比如急生大病、被迫搬到另一个城市居住、儿子结婚要彩礼之类的,房子却卖不出去,那后果太严重。
相反,如果楼市交易活跃,“刚需”的购买意愿反倒会提高。因为,此时遇到突发风险或突发需求时,可以以更高价格把房子变现。炒房客的存在,实际上使得“刚需”可以更方便地把手里的房子变现。
也就是说,“刚需”和所谓的“炒房客”,他们的行为逻辑是完全一致的,并没有两种行为逻辑,也没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需求。手里钱多、钱少,只是影响了他们购买的意愿程度。
世界历史反复证明,许多国家、地区都出现过房价暴跌的情况,但,从来没有一次房价暴跌是“天下刚需俱欢颜,踊跃购房千万间”的。每一次都是房价越猛跌,“刚需”越不买。可是,现实从未让专家学到一丝半点。
可是这十几年,专家学者们就是这样把需求分为两类,而且想当然地以为,打击
A
需求,有利于
B
需求。
这真是经济学的极致悲哀。
真正让“刚需”
踊跃购房千万间
,只有一招:
放开土地供给
,不要限制交易,
让经济
繁荣起来,让“刚需
”对未来收入乐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只给少数人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