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现在我们看看他说的这句话:“外援就是把富裕国家穷人的钱给贫穷国家的富人”。这是他对国际援助的观点。
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位博主贴出了他的话,评论是“想想还真有几分道理”,某国内社民派大佬转发评论为“还需要具体分析”。我发表了一段简短的评论:
为了正确理解国际援助的经济后果,让我们引入一个案例:
2002-2017年间,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援助总额高达1040亿美元,把这些钱给4000万阿富汗人直接分了,一个人可以分2500美元,可是阿富汗的人均GDP,居然只有580美元,依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
那这些钱到底去了哪里?
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国际援助在性质上是政府间援助。也就是,援助国政府通过对本国的征敛,将钱财交给受援国政府,由它来进行援助资金的分配。这本身就是一种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手段。这是一种侵犯援助国公民产权的、不道德的安排。
其次要理解,必须穿透集体主义的迷雾,用个人主义视角观察和理解经济现象。把“政府”这个集体概念还原成一个个具体的人,就会知道,美国政府的组成人员,有个人的利益,他们的利益并不与本国公民的利益一致,他们必然要首先考虑自身利益,扩张自身权力,设法照顾自己青睐的团体,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同理,美国、美国人,阿富汗、阿富汗人,这种集体概念对于经济学分析也是无用的。同是美国人,利益并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所以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美国援助阿富汗,有的只是美国政府里面的人,将钱财交给了他们喜欢的阿富汗政府里的人,其手段就是,通过强制的方式,让一个个具体的美国人利益受损,让美国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人受益。
具体的受益和受损分析如下:
对于援助国,受益的是本国政府和它青睐的裙带企业。
国际援助首先满足的是政客的偏好,并不一定符合援助的真正支付者、即纳税人的愿望。
美国政府通过对外援助,培养和扶植自己青睐的政治团体,让他们成为受自己远程操控的代理人,扩展自己的权力范围,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美国过去援助塔利班、援助本拉登,后来援助阿富汗的所谓“民主政府”,现在源源不断地援助以色列,就是这个道理。
同理,援助哈马斯的中东国家也一样,他们就是通过对哈马斯的援助,给自己也养一条狗,随时放出来咬人。他们养寇自重,增加了对这一地区事务的影响力,让自己掌握了更多的筹码,以此企图达成自己的目的。
政府负责援助的部门从纳税人的税金中获得了巨大益处,他们可以提高预算,增加供养,不断宣扬援助的好处,以便源源不断地获得税金,提升他们的影响力,扩张他们的权力。因此其本质就是进一步强化权力,削弱民间和市场。
对于援助国的裙带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分享税金的巨大机遇。
援助涉及哪个领域,哪个领域的从业者就受益。援助军火,美国政府就要向军火商支付税金,因此有利于本国军火商;援助建筑物资,有利于本国的建材生产企业;援助农产品,就对农业产业集团有利。
美国政府花钱,总是一掷千金非常“大方”,因为它既可以征税,又可以印钞,企业最喜欢做政府的生意。由此,企业将依赖于政府而生存,不再听从消费者的指令,形成了政商相互勾结的裙带资本主义,增强了国家对企业的控制力,实际上是国有化的进程。
当政府拥有了大量资源,可以决定某个行业和企业的兴衰时,企业就会组成游说集团,打着高尚的名义,不断要求更多的对外援助和政府采购。其本质就是通过国家强制力,将纳税人的钱财装进这些企业从业者的口袋。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美国热衷于对外军事干预,因为正如保罗所说,这对军工集团和国防部最有利。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二战后德国民众最需要的是面包,然而所谓的“马歇尔计划”送去的是花生和大豆,因为农业产业集团游说美国政府采购他们的产品。
如果援助直接通过印钞票来解决,那么通胀的一切效应就会出现:它稀释货币购买力,实际上就是将民众的财富据为己有,交给受援国政府,因此这是一种隐秘和阴险的税收。它造成“坎蒂隆效应”,有利于先拿到新增信贷资金的裙带利益团体,不利于后拿到和没拿到的普通公众,因此这是从穷人向富人的一次大规模财富转移。它会造成物价普遍上涨,民众生活负担加重;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严重混乱,制造经济危机,使民众的财富一夜归零。
不论是通过征税、采购裙带企业的产品、还是通胀,受损的当然都是本国普通民众,也就是保罗说的“富裕国家的穷人”。
对于受援国,受益的是该国执政当局和它青睐的裙带关系户。
对于阿富汗,绝大多数援助款项,落入阿富汗腐败政府头目手中。阿富汗总统加尼逃跑时美金装了四辆奔驰车;他的前任卡尔扎伊,哥哥就是央行行长,兄弟二人把阿富汗央行变成了他们的私人提款机。阿富汗平民只吃了他们洒下的面包糠。
同样,对加沙的援助,一多半被哈马斯高层用来买别墅、支付自己的奢侈开支,养2万军队和生产军事设备,剩下的才是施舍给平民的微不足道仅够糊口的福利,他们还要让平民感恩戴德。
最关键的是,这些援助让阿富汗和加沙地带的腐败政权失去改革的动力和压力,减少了民间对其的反对和抵抗,令其苟延残喘,加深和延续了当地民众的苦难。
同样,受援国政府会照顾自己青睐的裙带团体。无须赘述。
但更严重的是,他们拥有了这些援助资金的分配大权。首先当然会分配给他们赖以存在的军事团体和裙带企业,壮大自己的力量。接着,谁听从他们的命令,就给谁多分配,通过利益收买,让人们变成了匍匐于他们脚下的奴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他们的依赖,提高了其合法性。
由此,一个中央计划配给制就此形成,等级制度也因此建立。人们争相向他们靠拢,越是到他们的核心层,就越是享有更大的利益。而要到核心层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足够忠诚,其手段就是要比别人更加残忍和无耻。
综上,国际援助本质上是国家间的转移支付,就是把援助国中产阶级和劳动阶层的财富,转移给了援助国和受援国的官僚集团和裙带利益集团手中。
所以,罗恩·保罗说得一点都没错。
我们从不反对个人基于同情心向他人的援助,但是反对国际援助。
对于援助国国民来说,最好的同情心就是破除经济民族主义思维,与遭受苦难的国家民众进行自由交换,对受援国的国际援助,不但不会帮到他们的国民,反而会培养双方的腐败分子,并且,扭曲生产结构,毁灭资本,造成劳动分工和交换减少,最不利于的,恰恰是穷人。
对于受援国国民来说,不要指望国际援助。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国家能依靠国际援助而持久繁荣。一国人民若没有自由市场的观念,援助非但不会救他们于水火之中,反而是给他们注入了一剂慢性毒药;并且让压迫他们的人得以存续,加剧和延续自己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