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州的遗书,我一字一句看完。
看完时,已泪流满面。
因为我也有孩子,我也爱我的孩子,我无法想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原来心里有这么多承担和痛苦。
从道德上去评价他的亲生父母,其实很苍白。
十五年前能把他卖了,现在拒绝他的种种请求本来就是在情理之中的,不要认定,每一个抛弃子女的人都心存愧疚。
刘学州之所以会去死,因为他还太小,他已经将他生命的意义与他寻找亲生父母进行了捆绑,当这个意义被湮灭时,他的世界就崩塌了。
当他把他的过程诉诸于公众时,他以为他能收获的只有满满的同情,但他没有预想到的是,公众并非他想象中的救命菩萨。
既然世上有他这样的父母,那你又怎能相信世间无数的人都能与你共情?
他已经算是经历过无数的欺凌和悲惨的孩子了,他的心理远比一般孩子强大,但当他走到公众面前,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公众时,他并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他或许想和其他孩子一样,收获的只有祝福和帮助,他从未想过,他也会迎来恶意和讨厌。
这就是天真。
但就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性,此时不天真,还叫孩子吗?
他才十五岁,想想我们自己十五岁时,如何理解外面的世界 ,公众的人心?恐怕对我们来说,那是一个未知的世界。
他应该是第一次体会到无数人的关心,第一次感受到亲生父母的爱和嫌弃,第一次碰到网上对他恶意满满的批评,第一次走到了公众的视野成为人们的焦点。
而他只是一个人独立在处理这一切,
而他独自一人,面对了这一切,也许背后有人给他意见,但最终,所有的话,所有的表达,所有的行动,都是经由他的判断做出的。
毫无疑问,他收获了同情,但同时,他也收获了恶意。
他还太小,还没有为自己找到活着的意义。他也冲动,可能以为自己的死能教训那一群恶意对着他的网暴者。
没有成人陪在他身边,是他的不幸,是他的原生家庭和养父母家庭无法给他的陪伴。
他一人来到三亚,也一人做出自杀的决定,甚至连一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对他来说,人间不值得,没有爱自己的父母,没有亲人愿意在最难的时候给予陪伴,这个世界和他想象的美好距离很远。
人生的意义,只能由自己赋予。但人生的意义不能建立在美丽的谎言的基础上。
对于孩子们来说,用童话去描绘一个人人善良的世界,其实有时会害了他们。
世界很残酷,最早的童话,其实里面充满了杀戮。
原著中,孙悟空的残忍,其实远超过孩子们心中的想象,安徒生童话里他笔下的任性的小姑娘,不管有多么美丽,做错了事就会受到惩罚,跟所有人一样经受痛苦、恐惧和失望的折磨。《红舞鞋》里,爱慕虚荣的女孩子失去了双脚,在《跳蚤与教授》里,六岁的公主失去了心爱的宠物:小跳蚤终于跟教授乘上气球周游世界去了,而公主和她的臣民仍然在原地苦苦等待,至今还在那里。
安徒生不妥协,不避让,因为孩童的世界照样有丑恶、黑暗。
只不过脆弱的人类,不断将他的童话里黑暗的一面摒弃,总是将美好的一面展示,总是在说,好人有好报,善良的人总是能碰到善良的结果。
世界不是这样。
世间多少恶魔得以善终?
世间多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曾相互杀戮?
世间多少人疯狂地用邪恶在获取利益?
世间多少人在网上相互咒骂?
网暴?这算什么?世间的邪恶远比网暴要残酷的多!
靠善良无法化解邪恶,世界就是如此,人类社会总有反社会的人,和反社会的行动,也有无后果的批评和谩骂。
对十五岁的少年来说,他犯过的最大过错就是相信公众。
放大的公众舆论平台,过多的道德评价,人人可以参与对他人私事的道德攻击,这样的世界,并不美好,而将自己人生的希望寄托在这样的平台,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杀死自己的工具。
更为悲惨的是,这世间无人陪他经历这一切,他投胎技术不好,他生活中的运气也不好,他面对的世界也不美好,人间不值得,离开或许是他短短人生痛苦经历的必然结局。
过不了几天,我们都忘记了,这世间有他来过。
然后一切照常。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