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反对萝卜快跑?是司机吗?不是!
原创
古原
古老板
古老板
微信号
gh_0ffa780ff3e6
功能介绍
用逻辑解构世界,用文字透析真相
萝卜快跑其实刚刚起步,在武汉今年计划的投放总量,也就是一千台而已,但是,这段时间萝卜快跑要取代司机的文章,却是天量的。
是司机们不爽了吗?当然不是。
这一波批评AI抢人的工作的舆论风潮,来源于自媒体大V们。
各种自媒体,有格隆这种财经大V,有胡锡进这种时政大V,还有转行做自媒体的前当当老板李国庆,都加入了声讨行列。
司机们,没有几个能写文章的,他们可不是舆论的主力。
那问题来了,自媒体中的知识分子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话题呢?
这就是自媒体的特点,自媒体渴望名声,渴望负面题材,一众大V想获得为民呐喊的美名,这是他们在这类事件中冲出来的利益考虑。
只要代表“底层人民”的利益,那么,就会有无数的叫好声。
这是自媒体流量获取的不二法宝。
事件的起因,是武汉出租车公司向政府提交的一封请愿信。
出租车公司是个什么性质?是牌照垄断制企业。
至今,他们依然拥有垄断地位,有了网约车,但是巡游拉客的职能,网约车不能有,只有他们有。
在全世界,出租车公司和拥有出租车牌照的个体出租车司机,都是垄断的一分子。
这个行业,不管在哪里,都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吐槽。
在香港,低质高价的出租车,让消费者无比痛苦。在日本,普通人根本打不起出租车,从东京机场到市区,有时价格超过了机票。
以每公里平均价格为衡量标准,瑞士出租车费最高,达到22.68欧元,其次是日本和德国,价位分别在15.64欧元和13.8欧元左右。从第四到第十名的国家依次为荷兰(13.4欧元)、比利时(12.9欧元)、奥地利(11.6欧元)、新西兰(10.53欧元)、英国(10.08欧元)、法国(10欧元)以及瑞典(9.91欧元)。
之所以这么高,因为他们都是垄断者。
在非中国的地区,由于行会的存在,这一群人的力量无比强大,他们用各种手段,包括罢工、请愿、雇佣知识分子造舆论等方法,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以保护他们的垄断利益。
至今,香港网约车是非法的、台湾的网约车也长期在合法与非法中反复,日本网约车也是非法的。
即使有了网约车,也受到严格地管控,以防止其降价影响出租车的收益。
可以说,垄断牌照制的出租车,就是全球毒瘤,早就应该消灭。
在城市中生活久的人,没有几个没受过他们的气。随意开价,绕路,拒载,怒骂乘客,宰客,都是这一行的常态,原因无他,垄断者而已。
同情他们干什么?
技术进步,会让人失业,是大V们构想出来的,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美名”编造 出来的。
过往四十年,中国没有发生技术进步吗?
我小时候在酒厂,那些酒瓶是需要回收到工厂,然后让一大群工人,用刷子清洗瓶子的,那个场面很壮观,因为一个车间有几百人在洗瓶。
这个职业还存在吗?
你到各类生产机械展去看一下,现在的生产设备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取代了多少人工?
鞋厂,这一类难以彻底自动化生产的工厂,已经从中国大量转移到了越南,无数鞋厂工人早就“失业”了。
过往建筑工地上的小工们,早已被各种机械取代了,现在还要用人力去运沙运砖了吗?
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发生技术进步,每一天都在取代旧职业,创造新职业。
但是被取代者,不会这么矫情。
农民工们,今天这个鞋厂关门了,明天他们就换一个电子厂去上班了,后天就去汽车厂上班了。
他们可从来没有认为自己被淘汰了,因为通用型劳动力,在各行各业都能找到工作。
今天那些洗脚城里的洗脚大妈,大多数就是从电子厂出来的,她们的收入甚至远超过工人们,只要经过一点训练和学习,就成为按摩大师,月入大几千,是一个常态。
那为什么会出现洗脚城呢?因为别的产品便宜了,消费者就有钱去消费休闲服务了,于是新的职业就创造出来了。
市场中,劳动力永远是稀缺资源,通用型劳动力的价格,是随着经济的起伏进行变化,他们从来不缺市场,他们永远不会淘汰。
是那些坐在书房里的知识分子们,天天以为有人会被淘汰了。不好意思,这个世界上,应该淘汰的是你们这些胡说八道的知识分子。
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国企工人下岗。
在九十年代末,国企工人开始下岗,起初,大部分国企工人是安然接受的,因为,自己不过是国企雇员,既然国企倒闭了,那另谋生路就是了。
当时的农民工,难道不面临“下岗”吗?他们所在的企业就永远不倒?当然市场上天天有因为经营不善倒闭的企业,这些农民工们,会认为自己下岗了吗?不会!
他们摸摸鼻子,马上去另一家厂报道上班就是了。
但2000年之后,一大群知识分子开始在舆论上造势,他们打着各种旗号,比如“国有资产流失”,比如“国企工人找不到工作”等等各种煽动国企工人的情绪用语,引发了巨大的舆论争论。
这种舆论争论,让国企工人们开始理直气壮起来了,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把当年他们是特权者的身份一下就忘在脑后了,开始组织起各种大规模的活动,阻止国企改革,试图保住自己的垄断特权地位。
在他们心里,像农民工这样去外出打工,是不可接受的。作为特权阶层的一分子,他们不能接受普通人的命运。
于是在2000年之后,开始了大规模对于下岗职工的帮扶,请了明星唱《从头再来》,搞了各种下岗工人就业、创业帮扶政策,还给他们过往的工龄计入社保,给予保障,还给予各种补贴和赔偿。
即使这样,最后依然发生了通钢事件这样的恶性事件,导致国企改革最终终止。
这个过程中,就是知识分子们先在舆论上造势,给国企工人们以某种正当性,最后让中国失去了最佳改革时机。
不要小看这种舆论造势。
舆论造势,会把一些人变成“悲情人物”,比如现在的司机们,当年的国企工人们。
这种悲情,就会让他们自己认为,我必须得干出租这一行,是我的权利,那我就得为我的权利去抗争,你看,全社会都有人支持我们。
一旦成为舆论政治正确,那么,他们采取各种群体手段来抗争,就会成为一种必然。
出租车司机们,没少砸过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甚至殴打过网约车司机。在大V们的煽动下,砸萝卜快跑,不可能吗?
实体店老板们无法顺着网线去砸淘宝,只要舆论上政治正确,他们一样敢砸,人们只要认为自己有理,就没有不敢干的事。
事实上,砸掉出租车饭碗的不是无人出租车,是消费者们。
巡游出租车、网约车,不会被禁止,一样会存在于市场。如果这种普通消费者愿意选择有人出租车,那他们一样可以保有这种既有的职业,但消费者显然会基于消费利益决策 。
这个过程中,冲突的不是无人出租车或是有人出租车,冲突的是,消费者们有没有权利得到更低价的服务?出租车司机群体,用向政府诉求向权力诉求的方式,阻止消费者得到低价服务,是不是合理的。
绝大多数消费者,不看这一类的新闻,什么无人出租取代有人出租造成失业,他们更关心自己的消费利益,能不能消费更便宜一点,让自己的实际可得多一点。
是消费者选择了电商,淘汰了实体店。
是消费者选择了多用自动化生产的企业,淘汰了多用人工低效率生产的企业。
是消费者用不购买的方式淘汰了国企,国企改革起于国企大面积的亏损,这是消费者决定的。
是消费者在发动淘汰战,他们决定是有人出租车,还是无人出租车。如果有人出租车可以服务更好,质量更高,也一样有人依然选择有人的出租车。
中国一天租车出行的人次大约在5000万次左右,假设平均单价20元,如果无人驾驶能降价一半,那么,中国所有的消费者一天能节省5亿的支出。
保护所谓出租车的结果,就是中国消费者们得多支出5亿元,这个代价是由消费者们去承担的,凭什么呢?
要想在这个市场继续服务于消费者,不是天天想着去砸萝卜快跑,而是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基于人的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的方式。
不要试图与消费者的利益对抗,这些大V们,不要做消费者的敌人,不要试图煽动行会组织保护自己的垄断利益,市场中从长久来说,人人利益一致,只要不涉及到行政管制行动,市场中的交易,就是有利于所有人的。
中国不能向韩国学习。
韩国医生们骑在消费者脖子上拉屎拉尿,可以用勒索的方式阻止新医生的增加,以保护他们的垄断地位。
如果出租车司机要保护,那么,鞋厂工人要保护,设计师要保护,文案人员要保护,科研人员要保护,程序员要保护,AI冲击的行业多着呢!
如果人人都保护是一个什么结果?那就是所有的物价越来越高,最终全民贫困。
至于武汉出租车公司,这是个什么鬼东西,垄断牌照的企业,到现在还没死,就是一件怪事,你们赚饱了呀,还嫌不够?
早死早升天吧,你们的存在,是对市场经济的羞辱!
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开始学习:
奥派六堂课,震惊南美!
已更新书籍:米塞斯《奥派六课》,米塞斯《民族、国家与经济》,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图洛克《官僚体制的政治》,正在更新米塞斯《官僚体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古老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