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娃哈哈又成为了热点。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之女宗馥莉请辞集团总经理一事通过这个流传的小图片迅速传遍各群。
后续的各方反应,都没有否定这一消息,甚至有经销商证实,的确存在高层的争议,称正在解决中。
各方猜测都很多。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娃哈哈这个庞大的企业交班出现的问题,核心问题应该是管理理念上的冲突。
一、娃哈哈是民企,不是国企
娃哈哈与传统的企业完全不同,他不是由一个总公司下面无数控股子公司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完全控股的核心公司,与无数个完全控股的非核心公司组成的企业集群。
工商注册显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由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宗庆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职工持股会)分别持股46%、29.4%、24.6%,宗庆后是娃哈哈第二大股东。
但是,这一架构是在与达能合作时留下来的,杭州上城区政府实际控股的企业,是取代了达能的位子。
在这家公司以外,宗庆后还掌控了上百家与娃哈哈集团公司有股权关系或无股权关系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应着企业的供应链、渠道等多种业务。
所以,表面看,娃哈哈集团国资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宗庆后实际上通过这种复杂的架构,控制了娃哈哈所有的一切,是名符其实的民营企业。
二、宗庆后是一个超人型企业家
娃哈哈是一个工厂高度分散,产品高度分散,市场高度分散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宗庆后的管理模式是采取一个集中式管理模式。
宗庆后最高峰时,一个垃圾桶购买都要本人签字。集团不存在真正的职业经理人,也不存在独挡一方的副手级人物,宗庆后本人直接管理的人员多达数十人。
也因此,宗庆后可以说是最为忙碌的企业家,基本上从早要工作到晚,是企业界著名的“牛马”。
娃哈哈不存在现代的职业经理人体系,内部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娃哈哈的老员工老干部为核心体系,这带来的是宗庆后对企业的全面掌控,以至于达能收购其股权也无法真正插手管理,因为非职业经理人体系,那么,这些老员工只认宗庆后,天王老子来了也不行。
同时,娃哈哈还不是一家上市公司,企业管理者无需接受各种投资市场规则,也无需向外部发布财报,也不需要为短期业务焦虑,企业管理上有着充分的灵活性。
因此,娃哈哈在宗庆后手里,通过复杂的企业架构和这种忠诚式下属管理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他个人为中心,可以无视任何股东的独立管理体系。
三、接班很困难
在这样的企业中,宗馥莉接班其实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因为她不是宗庆后,她没有这种权威,也没有这种带领团队打了几十年商战的经验,也没有与核心管理干部之间的感情。
现有的管理架构,只有宗庆后一个人才可以玩得转。
要想顺利接班,那么,宗馥莉不可避免要按她自己的想法进行大规模的改组,这个过程,是无比痛苦的。
首先,这种改组会带来企业巨大的阵痛,还会导致人心变动;
其次,各个股东会担心利益受损,从而进行干预;
还有可能,就是彻底失败,导致企业核心管理体系崩解。
作为留过洋的企二代,宗馥莉极有可能想在娃哈哈用现代经理人的管理体系来取代原有的体系。
这个过程,辞职是一种强硬的表态,一种对原则的坚持,还是什么,我们尚不清楚。
但有一点,离开宗馥莉这个核心产权人,娃哈哈更玩不转。
四、国资不可能管理娃哈哈
有一些传言,说国资要吞了娃哈哈,这当然是一种猜测。
这种猜测成立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原因是,国资仅仅拥有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股权,而不拥有娃哈哈其他上百家公司的控制权。
更为重要的是,国资也管不了娃哈哈。
宗庆后创造了一个管理上的奇迹,一个人不需要副手,可以管理这么庞大的企业,但这个奇迹也带来了一个结果:不管是他女儿,还是国资,还是职工持股会,没有人可以在现有的管理体系下接手他的工作。
国资会希望娃哈哈能稳定发展,毕竟作为股东,希望有稳定的回报,但宗馥莉是唯一可以成为管理者的人员。
我的猜测是,辞职,只是宗馥莉对其他股东、管理干部的一次摊牌,你们要认知到这一点,只有我一人可以管控这家企业,我是唯一可能的管理者,要么,你们让步,让我按我的想法管理企业,要么,我就摆烂给你们看,我又不缺钱,还怕损失这么一点?
宗馥莉更有可能的想法,如果娃哈哈不按我的想法变革,那我要它干什么,你们谁爱玩谁去玩,来买我手上的股权和上百家公司啊。不买,你们玩得转吗?
最终,老臣们和其他股东,应该会妥协。企业毕竟需要一个真正的产权人,除了宗馥莉不可能出现第三人。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