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几段话: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这几句话怎么样?很有文采吧?
那么,有人可能会猜:这出自什么著作呢?不用多猜,这不是魏晋唐宋著名作家的作品,而是出自《黄帝内经·素问》。
对,《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之作。
中国传统医学跟其他地域的传统一样,是从巫术里分化出来的。《论语》里有句话:“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我有时会想一个问题;从巫术走出来之后的中国传统医学呢?是科学吗?似乎不是。是艺术吗?很像。
《黄帝内经》的文本里充满类比,以人的五脏类比五个颜色、五个方位、五种味道、五个音调,甚至五种道德品质。这些类比充满文学想象,可以说是诗性思维的产物。
中国传统医学有所谓滴血认亲、割股疗亲、以形补形(比如认为吃动物脑子会补脑、吃牛鞭会壮阳)等奇葩做法。
西方古代也有过许多奇葩的“医学”。比如放血疗法、催吐疗法、砷套餐。美国建国元勋华盛顿和著名音乐家莫扎特都死于放血疗法。
甚至西方医学的创始者希波拉底也有这样的认识;可以用一些不洁的东西——比如尸体或者罪犯的血——来抵抗污秽或者疾病。我们想一想,古代中国人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做过的。前现代人的思维总是相似的。
但是,在最近二三百年的时间里,西方抛弃了传统医学,使得医学科学化了。
引用一段准确概括现代医学的话吧:
解剖学的发展导致对人体器官的正确认识;显微镜的发现和使用导致对细胞的认识;而细菌的发现为人类扑灭天花、霍乱、鼠疫、结核、炭疽这些世纪大病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抗生素的发现对医治人类多种疾病所起的作用;基因研究为延长人类的寿命所开辟的新的途径。
病原体的发现,抗菌素的研制,激素的产生,诊断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的进步,精神科学的发展,免疫学的发展,神经科学以及近年发展很快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及干细胞的研究,都是20世纪以来医学的发展成果。
跟传统医学相比,现代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
所以,在21世纪的今天,医学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之分。
同时,就像物理学就是物理学,不存在德国物理学、俄罗斯物理学、日本物理学、埃及物理学一样,医学也不分国界,不存在某个国家、地区的医学,不存在希腊医学、罗马医学、波斯医学等。
最后,感谢以下各位专家。是他们给了我了解医学基础知识的一些动力,也是他们给我带来了久违的笑容。
这两本讲医学史的书挺搞笑的,可以随意翻翻:
发送给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