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漫天霾 ,作者漫天雪798
爱自由!
文|漫天霾
最近李佳琦、薇娅直播间与欧莱雅之间的纷争闹得纷纷扬扬,被消费者大量投诉。
原因很简单。消费者10月20日在两大头部主播抢购的面膜预售价429元,欧莱雅承诺“全年最大力度”。而到了11月1日,欧莱雅店铺发布了满999减200元的优惠劵,同款面膜只要257元就能拿下,让消费者感觉上当受骗。
事件发生后,李佳琦和薇娅均第一时间与欧莱雅进行沟通,并立即发表声明,感谢消费者信任,向消费者致歉;事件未解决之前,暂停与欧莱雅的一切合作。最关键的是:如果欧莱雅不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们将对消费者进行补偿。
我立即想到了某大报女记最近对直播带货的评价:“就是动动嘴嘛”,那种对直播带货商业模式的鄙薄和轻蔑,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尽管我什么都不会,然而我就是懂。难道是梁静茹借给她的勇气?
直播带货不是“动动嘴”。它背后是与无数生产厂家的连接、对厂家和货品的选择、平台的使用、对商品性能的熟悉,以及依靠自己的影响力为消费者争取的最大优惠。把卖东西搞得像一个娱乐节目,让消费者买到就是赚到的同时享受心情的愉悦,那更是一种本事,不是谁都有这样的能力。女记若是不服,大可以试试看。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信用背书。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和信用,担保卖出的商品的品质和低价,替消费者承担了把关审核的责任,降低了消费者的识别成本。直播间的粉丝黏性非常高,就认他们,觉得他们选的货就像是为自己定制的,所以有强烈的代入感。维系市场经济的纽带——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就在这种“声誉机制”下得以建立,多方共赢、成本低廉、方便快捷的自由交换得以实现。
所以,说他们的本事就是“动动嘴”,就像说“相声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说话逗乐吗”一样浅薄。没有几个郭德纲。又像说“医生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会看看化验单打打针吗”一样无知,没几个人能成为张文宏。
再看李佳琦和薇娅在事件发生后的处理,反应速度快,比消费者还着急,然后承诺如果欧莱雅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们就先给予补偿。也就是不论最终他们跟欧莱雅之间会发生什么,首先不让消费者吃亏。这种处理方式,就更让女记看不懂。
因为她在面对消费者质疑的时候的反应大家都看到了,是这样:
一个卖的是商品,一个卖的是文章,为什么一个谦卑而诚恳,一个傲慢而无礼?一个出卖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改善大众处境,一个出卖灵魂兜售错误的观念毁人不倦,到底谁高尚谁卑贱?其实都是卖货的,为什么差距就这么大?
因为一个有市场竞争机制,声誉、口碑就是他的生命线,他一点都不敢怠慢;另一个是纳税人资助的,国营的,有人保护的,消费者没法把它淘汰出局,所以老娘就这样,看你能把我咋滴?
这世界上最肮脏的,就是那些主动向权力靠拢,谋求被豢养,于是整天生产垃圾观念为权力背书的知识分子。
迷信国营的人,最喜欢说的话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交给那些利欲熏心的私营企业?
他们得了健忘症,忘记了饥荒、票证、供销社、“不准打骂顾客”、没有介绍信不能住店的历史,无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造福大众的事实。
那些赚你钱的人才是真正在帮你,因为他们在满足你的迫切需求,否则你不会付钱给他。钱本身并不是财富,能够供人们享用的东西才是财富,谁也不能抱着钱过一辈子。我们之所以需要钱,是需要钱背后所对应的购买力,而不是钱本身。
他们也没法多赚你钱,因为市场竞争机制会将行业利润逐渐拉平,他们会竞相降价,千方百计讨好你,恨不得把你叫声爷。
而一旦没有市场竞争机制,你要买人家东西,就得把人家叫爷;你送钱给人家,人家还对你爱理不理,似乎是你欠了人家钱。你以为的免费,也从来不是免费,这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免费”的东西越多,你就会越穷。因为你想要什么都免费,那就把你的私有财产全部交出来,到那时,你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供别人差遣的工具就得两说。如果所有东西都“免费”,你就什么都得不到。公社连吃饭都是免费的,结果呢?
就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说一万遍也不一定能改变那些人。因为喜欢国有化,已经是一种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的意思就是:即使事实摆在面前,也不能改变他的固执己见。
我们再来说说这件事中的经济与道德。
市场培育美德
李佳琦和薇娅为什么比消费者还急?
前文已述及,他们是在用自己的信用背书,声誉和口碑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消费者对他们的信任,是无价之宝,一旦承诺无法兑现,那就会信用破产,这对于他们来说,将是致命的。
正所谓小胜凭智,大胜凭德。一个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诚信是首要的品格。正是市场竞争机制和“消费者主权”,让那些既能提供优质商品,又讲诚信的商家脱颖而出,让那些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或者坑蒙拐骗的商家亏损和破产。市场一直在筛选最会服务消费者、最会节约利用资源、最讲诚信的商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诚实信用的优秀品格。
不仅如此,市场还会让人们变得更加谦和有礼、宽容大度、讲求和平与合作。
我们看看欧莱雅对事件的处置不当,以及其工作人员对消费者回复不当言论后李佳琦的表现。
李佳琦是怎么回应的呢:
“各位美眉们,不要为了我去跟别人吵架,而且客服说的话我也能理解,客服说的话不代表欧莱雅领导层面的意见,这只是下面的一个员工做出来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不会犯错的。”
你再联想一下前几天俞敏洪对那位女记的回应:“表示感谢,都是好意,向李佳琦学习和讨教,只是有一点点不太同意,一定会努力前行……”那种平和、宽厚、谦逊、得体,是由内而外的。
为什么他们会表现出这样的教养?
因为经商的人讨厌斗争,喜欢和平,不愿意跟人吵架,身上少有戾气。他们把所有人都当做自己潜在的客户,希望更多的回头客,更希望有更多的客户。他们永远要为别人、也是为自己留下合作的机会,而不会自绝后路。是商业交换,让人们变得更加理性,注重长远,由此形成温和而节制的美德。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欲望总是让人生出作恶的念头,然而不这样做才符合他们的利益。贸易可以医治破坏性的偏见,正因为如此,凡是习俗温良的地方,必定有贸易;凡事有贸易的地方,习俗必定温良。
美德与利益并行不悖
伪道德家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将道德和利益对立,似乎获取利益的事情就没有道德评判价值,有道德的事情必然与利益无涉。这是彻头彻尾的谬见。
我们当然可以说,李佳琦和薇娅快速反应的做法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但是他们表现出来的,就是符合道德的行为。追求利益本身不但没错,而且对所有人有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符合市场法则,不偷不抢,通过造福于他人获取财富,就是合乎道德的。
正如米塞斯所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想要发财致富,唯一的办法就是像改善自身福利一样改善同胞的物质供应条件。也就是通过利他的方式利己。
事实上,如果真要将那些伪道德家的逻辑贯彻到底,可以说,不挣钱的事情才不道德,因为不赚钱的唯一原因是没有利他,而且那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你总不能说一个人永远不利他,而且浪费是一种美德?
而纯粹的利他,是不可能的,所有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请问谁来接受这个“利”?这在逻辑上就是不通的。一个没有逻辑的道德,没有实践的可能,最终会让一个社会伪君子遍地。
道德和利益本来就是统一的,利他的基础上利己,合乎道德;做有道德的事,同样有收益。那种将道德和利益对立起来的观点,不但是一种经济学的无知,而且是对人性的漠视和戕害。
市场经济的大规模生产和竞争机制,让商家竞相以最低的价格供给,并且吸纳了大量就业,改善了占人口最大多数的贫困阶层的处境,所以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市场经济是最有道德的经济体制。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是市场,而不是监管机构
从李佳琦和薇娅决定如果欧莱雅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他们就将直接补偿消费者,就可以直观地看出,商业的进步,会让消费者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市场就像流水,是一个动态过程,并且有“自净”功能,优胜劣汰时刻在发生,消费者通过购买与不购买,让穷人变富,让富人变穷。当下优秀不代表未来优秀;一个掌权的人说了不算,大家都认可才是优秀。不论你过去对消费者提供了多好的服务,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淘汰出局,反应迅速,不带丝毫犹豫。
欧莱雅这番操作,必然让它失去许多客户。任何一家企业,只要它敢一直骚操作,那就是作死。
监管则不一样。记住,任何监管,都是在排除竞争,都是在用监管者的判断代替消费者的判断。他们要么设置准入门槛,要么设置种种条件,都是在将潜在的竞争者排除或者增加生产的成本,这都将弱化竞争,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少。
当他们监管一切时,消费者的发言权就会全部或者部分丧失,那就是将保护自己利益的权力拱手让给那个监管机构。这时候商家就不用听从消费者的意愿了,只用去讨好那个监管者了。你无法淘汰某个不好的商家,因为好不好你说了不算,要看监管机构的脸色。即使他们被动地出面,那也绝对低效而腐败。
商家一直在竞相降价,消费者一直在竞相提价
那些说头部主播与欧莱雅在“争夺定价权”的主流媒体,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价格不是商家能单方面决定的,它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决定的。况且,李佳琦没法为欧莱雅定价,当他把价格压得让欧莱雅难以覆盖成本,欧莱雅是不会去的。
我们当然批评欧莱雅这番操作很糟,但是说到底,他们之间是为降价、谁价格最低发生的争议不是吗?这不正是在比拼谁更能讨好消费者吗?
那为什么要竞相降价?
因为市场经济有利润机制约束。商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那就必须降价;要想赢得更多的利润,那就降低利润率,通过服务更多的人群、也即薄利多销的方式达成目的。
是商家和商家在竞争,消费者和消费者在竞争。商家之间的竞相供给降低了物价,消费者之间的竞相购买推高了物价。
商家竞争的过程,就是技术进步的过程,就是将奢侈品变成生活必需品的过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是商家之间竞相降价、让占人数比重最大的贫困阶层也买得起的结果。
这个问题,在《震惊,哄抬物价的罪魁祸首,终于找到了》(十万加文章,点击文章名,快去看看)中已经阐明,不再赘述。
只有一种情况下商家可以不面对竞争,因此不用降价,那就是“喜迎油价上涨”。这就是真正意义的垄断——行政垄断、特权经营。
不过,现在,反垄断局已经成立了,看他们会不会管一管。
他们要是不管这种垄断,却去管那些市场竞争中竞相降价的大企业,那你就知道到底谁跟谁是一伙的了。
写文不易,喜欢的给个三连,转发、点赞和在看。
次条是互推,增粉用的,读者越多,写作的动力越足,也能更好地普及经济学常识。望新老读者见谅。
关注小号不迷路: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