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经济学的小木屋 ,作者乌里单刀
私有财产是个人主权的边境线。用经济学知识武装自己,守卫边境,反对侵略!
小政府这么好,为什么无为而治的汉朝还是衰落和灭亡了?
文/乌里单刀
一课经济学的创办人,张是之老师的个人公众号阵亡了,默哀三分钟。
张老师的公众号已运营多年,心血一夜尽毁,令人惋惜。
此事已经确认,是永久风沙。张老师决定今后和禅心云起老师一起运营“奥派经济学”公众号,请大家关注,继续支持张老师。
今天要写的文章,其实也与张老师有点关系,我记得他有篇文章中的一条读者留言是这样的(大概意思):
小政府这么好,为什么无为而治的汉朝还是衰落和灭亡了?
这个问题的完整意思其实是,小政府意味着大社会(自由市场),按你们经济学家的说法,自由市场能够使社会经济繁荣,民富国强,那为什么实行小政府的汉朝还是避免不了衰落和灭亡?
确实,汉初的前几任皇帝,尤其是文帝和景帝,实行“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国库充盈,民间富裕。
汉初的官僚制度非常简洁,只负责必要的行政、税收、武装,以及供养皇室,没有过多地干扰民间经济发展。
由于制度简洁,官僚人数少,按当时的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只用八百分之一的土地(几十万石粮食)就可以养活整个官僚系统。
因为财政支出很少,所以当时依靠富人的捐助(卖爵),加上山海税收(铜、铁、盐等自然资源税),已经足够维持朝廷的运转了。
公元前167年,文帝宣布全国税收减免一半,第二年直接宣布不再征收农业税。
此后十三年间,西汉朝廷一直没有征收农业税,直到景帝登基后第二年,才恢复了税收。
但这时候的土地税仍然很低,只有三十分之一,并且一直维持这个低税率到西汉末年。
回到前面这个问题,既然小政府这么好,为什么汉朝还是衰落和灭亡了?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根本就没有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皇帝当政时,律令政策都可能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汉武帝即位六年后,随着最后一位支持黄老之术的人——窦太后驾崩,朝廷便开始了对内对外的权力扩张。
首先是皇帝后宫的扩张。
高祖、文帝、景帝时期,宫女人数极少,后宫也极为简单,除了皇后之外,只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少数等级。
然而,到了武帝时期,又增加了婕妤、娥、傛华、充依等级别;元帝时,又增加了昭仪等级别,形成了十四等的后宫制度。
后宫的俸禄等级相当于一个缩小版的官僚集团,单单养活这个数千人的后宫就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除此之外,养活各地的诸侯王、官员,同样花费不菲。
膨胀的官僚集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这时官僚集团的膨胀速度却无法降下来,甚至反而会加速膨胀。
因为经济不好,民间的日子不好过,吃空饷的人更不想离开官僚集团的庇护,更多的人想挤到庞大的官僚队伍里来。
最要命的是对外的军事冒险,战争是非常烧钱的。
在公元前124年和公元前123年由卫青领兵打赢的两场战役中,汉军共损失兵马十余万;而为了安抚活着的士兵,汉朝廷又拿出了二十余万斤黄金进行赏赐。
汉代一斤黄金折合一万钱,二十余万斤黄金就是二十余亿钱,而之前供养中央官吏,每年只需要三千万钱。
战争拖垮了汉代曾经健康的财政,面对空荡荡的国库和巨额的开支,怎么办?
只能使出浑身解数,从民间四处搜刮钱财了。
首先是贩卖官爵。与文帝首创的出卖爵位不同,武帝的武功爵并不只是荣誉称号,它不但可以免除赋税劳役,还可以免罪。
另外,武功爵的拥有者还可以担任吏。在古代,官和吏是分开的,吏的地位比官低,不让武功爵当官而只让当吏,也算是对官僚体系的一种保护。
但到了最需要钱的时候,朝廷将这个隔离层也去掉了,许多人先购买爵位,之后进入仕途,大的封侯,小的当郎官。
武功爵其实是一种短视的政策,因为只要购买了武功爵,就可以免税,实则是以牺牲长期的税收,来换取短期的收入,不可持续。
而当吏的人太杂,又导致帝国的财政支出大大增加。到最后,随着这些人进入官场,帝国的官僚系统也败坏了。
当卖爵还是不能带来足够的财政收入时,汉武帝想到了另一种创收手段:货币。
朝廷禁止了民间铸造钱币的行为,改由官方垄断铸造,并通过减少钱币的重量,或在钱币中掺入贱价的金属来掠夺人民的财富。
武帝采纳了酷吏张汤的意见,创造了两种新型的货币:皮币和白金。
这两种货币的面值与真实价值严重不符,朝廷借助它们从民间收取了大量的“铸币税”。
所谓皮币,基本材料就是一块白鹿皮,一方尺的白鹿皮饰上紫色的花纹,可以充当四十万钱,也就是四十斤黄金。
依照汉代的礼仪,诸侯朝觐、祭祀祖先,需要使用玉璧。汉武帝在其中打起了歪主意。他规定诸侯在贡献玉璧的场合,都必须用皮币作垫子,衬在玉璧下面。
一个玉璧有时只值几千钱,而它的垫子却要四十万钱,等于让诸侯花大价钱购买一块不值钱的皮子。
如果说皮币是为了搜刮诸侯的钱,那么白金则是为了直接从民间搜钱。
所谓的白金是一种银锡合金,但汉代人民使用的货币是黄金和铜币,银和锡并不是货币。
武帝制作的白金货币有三种:一种重八两,圆形,上面有龙形图案,叫作白选,一枚价值三千钱;另一种小一些,方形,上面有马的图案,价值五百钱;第三种更小,椭圆形,龟形图案,价值三百钱。
由于民间本来不使用银和锡做货币,加上白金的价格被严重高估,官方估值已接近金的三分之二, 出现了巨大的暴利空间。
民间社会一方面在交易中抵制这类货币,另一方面又大量偷铸假币,希望以此牟利。短短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偷铸钱币、使用假币的行列。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朝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监管市场,官僚阶层也因此变得更加庞大,并导致朝廷深度介入金融业,直到将整个金融业收归国有。
尽管实行了严刑峻法,并判处了几十万人的死刑,却依然禁绝不了人民私自铸造货币的行为。最后,白金币终于支撑不下去,就此废止。
向人民收取铸币税并没有满足皇帝的胃口,反而造成了市场的混乱,朝廷想到了另一个搜刮民财的点子:垄断专营制度。
大商人东郭咸阳和孔仅嗅到了不好的政治倾向,为了寻求庇护,他们主动地扮演了朝廷的财政专家角色。
盐铁商人出身的他们成了官吏后,提议将盐铁工业,也就是汉代最先进的两个工业部门,立即全部收归国有,不准私人经营。
但盐铁官营制度创建之后,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朝廷对财政的需求,于是朝廷又将黑手伸向了商业。
此前,税收大部分都是依照土地和户籍而征收的,因为土地和户籍都是固定的,容易征收;商人和货物却是流动的,商业税的征收难度很大。
但是,朝廷缺钱啊,是时候采取更为严厉的征收办法了。
一项鼓励互相揭发别人财产的法令便出台了,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告缗令》。
《告缗令》一出,民间便掀起了一股告密热潮,许多人热衷于打探邻居的财产,告发他们,获得分成。在这股吃大户的风气下,全国中等资产以上的家庭大部分都被告发过。
这些一系列的剥削和管制,严重地干扰了市场,拖累了经济。
晚年的武帝有了一定的反省,放弃了耗资巨大的战争游戏,财政的额外支出得到了控制,但他创办的制度大部分为后世所继承。
也就是说,从武帝开始折腾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埋下了大汉王朝衰落的种子。
此后,汉王朝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内斗中越发的衰败。
因此,“既然小政府这么好,为什么汉朝还是衰落和灭亡了呢?”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默认了,汉朝从建立到灭亡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是无为而治的小政府。
事实上从武帝刘彻之后,汉朝廷的权力已经膨胀得很大了,晚年的武帝虽然有所反省,但他创立的制度、增设的机构大多都保留了下来,在这之后的汉朝廷无论如何算不得什么小政府。
当然,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有时是很复杂的,有时是被内部的权臣、野心家篡位,有时是被外族入侵而灭亡。
但是,一个国家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还是内乱外战,总是需要动用足够的资源才能应对危机。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国能够动用的资源越多,它应对灾难或战争的手段就越丰富。
资源不会自动冒出来,它是由人生产出来的。那什么情况下资源的生产效率更高呢?显然是在自由市场的条件下生产效率更高,因为自由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提问者没有了解到完整的历史,仅就其知道的某个历史片段就急吼吼上来质问,贻笑大方。
有些经济学家,可能与这个提问者一样无知,也有可能是知而为之;前者是纯粹的愚蠢,后者则是为了给政府提供政策干预的理论工具。
总之,为了得出预定好的结论,这些经济学家对统计的(历史)数据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打磨”,自欺欺人地玩着先射箭、后画靶的把戏。
2021-8-20
上一篇:无耻!90后情侣退房后,竟对他们的宠物狗做出这种事!
私有财产是个人主权的边境线。和我一起,用经济学知识武装自己,守卫边境,反对侵略!
作者的公众号“乌里单刀”因不可描述的原因被关小黑屋,8月23日才解放,这两天原创文章会发在“经济学的小木屋”,请大家关注。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