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也可叫做《米莱牛逼(二)》,因为之前写过一篇《米莱牛逼》。
“牛逼”是对一个人简单粗暴的肯定,我把这两个字送给米莱,致敬他对阿根廷简单粗暴的改革。米莱的简单粗暴当然不是茫无目的一通乱砍,米莱的纲领清晰明确,就是市场经济,私有财产,自由行动。这次他砍的是税务部门,在这之前他已经裁撤或合并多个公共机构,18个行政部门直接砍掉一半。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裁撤教育部和解散官方媒体。这些机构的共同特点就是几乎不创造任何价值甚至阻碍民间经济和思想发展,单纯消耗阿根廷民众的财富而且根本停不下来。如果米莱坚持他的理念,并且能顺利推行他的主张,那么今后阿根廷的公共机构还会越来越少。这是好事,阿根廷人的生存状态会慢慢好起来的。对,是慢慢好起来,市场经济不是万灵药,更不能当场就见效,需要每一个参与市场的阿根廷人自己去奋斗。经济发展本来就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那些号称刺激经济实际上在破坏市场的举措都号称是灵丹妙药,最后起的都是反作用,而且发起这些举措的人不用担负任何责任。真正的担负责任要靠花钱实现。靠税收维持运行的机构无法担负责任,花钱的是纳税人,而且税收都是强制性的,所以是纳税人替他们担负责任。米莱砍掉的都是这种机构。经济学告诉我们,减支才是减税,减少无谓的财政支出,民间的税负压力才能真正减小。米莱上任之后几个月就实现了财政盈余,就是因为缩减机构缩编人员,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这是不可思议且极其罕见的,因为财政赤字才是政治逻辑大概率的结果,他们不需要节制,有纳税人兜底。私有企业和个人才能承担责任,因为他们需要盈亏计算。他们无法把责任转嫁给消费者,因为消费者是自愿花钱而不是被强制花钱,亏本了没人给他们兜底,所以任何决策都需要深思熟虑。只有真正有价值的项目才能获得盈利,从而维持企业的运行和个人的生存,这是市场经济的逻辑。逻辑如果继续向前推演,所有机构都靠自愿消费而不是强制税收来维持运行,这才是彻底的市场经济。当然像阿根廷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任何向市场经济方向的靠拢都是边际上的改善,都值得肯定。市场的逻辑激发人的责任心和创造力,让社会形成一个互相合作的整体。真正为别人创造价值的企业或个人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多资源,同时还能造福像我这种没什么才能的人,有工作可做,有能力消费,有商品可供消费,很神奇。于是财富才能逐渐被创造出来,人的价值才能获得更充分的实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私有财产的自由支配。米莱及其团队的发言和行动跟他们的身份形成有趣的反差,至少我对于政客的刻板印象跟他们很不一样。毕竟放眼全世界以及整个历史,都没怎么见过从政人员对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表达如此彻底的支持,并且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理念。自由与管制,市场与权力,私产与抢劫,这些东西本来是天然对立的。但是看看这一次米莱的总统发言人说了啥(抄自「奥派经济学」公众号):每个阿根廷人的东西都是他们自己的,没有哪个国家官僚应该被赋予告诉阿根廷人如何处理他们财产的权力。阿根廷人的财产都是他们自己的,国家官僚没有任何权力去告诉他们的民众如何处理自己的财产。一句正确无比的话,居然是从政客口中替民众说出来的,反而有多少普通人对它的价值一无所知甚至嗤之以鼻,还要问一句“你们要自由做什么?”我们不一定非要做什么,无非就是好好赚钱体验生活,按照自己的意志安排自己的财产和人生,自己享受,自己受累,自己承担责任。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做那又怎样,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我还要反问一句,把它从我们身上拿走是要做什么?米莱改革背后的逻辑就这么简单,不只是一腔热血,更重要的是坚实可靠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我们不知道米莱和阿根廷将来会怎样,也不知道世界将来变成什么样,至少现在值得说一句“米莱牛逼”。
米莱牛逼
和联胜的本质由什么决定?
渴望在哪里,生产力就在哪里
理解市场经济,先学会把人当人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现在微信公众号引入算法推荐,喜欢本号的朋友可以把我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最新内容,没关注的朋友可以点下面的标签关注一下,相信你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