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商务部发公告,要对进口牛肉进行调查,起因是中国畜牧协会联合另外九个省的畜牧协会,提交了调查申请书。申请书我下载看了一下,他们用了很多统计数据和图表,列了最近五年的牛肉进口数据,让你看上去数据很详实、很严谨。简单来说就是,进口牛肉对他们造成了冲击和损害,让他们赚不到钱甚至是亏钱了,所以申请调查。他们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阻止继续进口,用行政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从网上评论来看,这件事消费者是不买账的。进口增加了供给,牛肉价格所以下降。原来50多一斤的牛肉,现在可以30以下买到,消费者的实惠是实实在在的。阻止进口,然后让他们继续买高价牛肉,这肯定谁都不乐意。那么,问题来了,一方面因为牛肉价格下跌,养殖户赚的少了甚至开始亏钱,他们自认为是受害者。而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牛肉价格下跌,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却因此收益。这一来一去,到底该保护谁的利益呢?如果把这两个群体作为一个国家利益的代表,牛肉价格的下降,到底是有利于整体利益,还是有害于整体利益?如果按照他们提交申请的思路,用一些进口牛肉数据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来说明问题的话,该怎么来证明消费者是获益的呢?恐怕很难证明,牛肉降价之前的消费者数量,以及牛肉降价后增加的消费者数量,具体是多少,根本无从统计和判断。这个问题,恐怕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用任何数学模型或者大数据都无法算的清楚的。而商务部的调查,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做的话,最终结论恐怕并不会说服对方,尤其是结论对自己不利的一方,一定会表示不服。所以,这事最简单的办法其实就是驳回调查申请,保障各方权利。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得失,是永远无法计算清楚的一笔账,但保障产权,保护权利不受侵犯,这是很清晰的。消费者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利,国产牛肉还是进口牛肉,应该由消费者自己说了算。生产者也有选择继续参与竞争或者退出的权利,而这个生产者既包括国内生产者,也包括其他国家的生产者。只要是消费者认可产品,其实哪个国家生产的其实并不重要,正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品牌设计是在美国,而生产代工却在中国。牛肉也是一样的。如果是在市场竞争中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却想通过行政手段来阻止消费者选择更好的产品,这在本质上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侵犯。只不过,他们用保护国内产业之名来做掩盖,实际上是在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当我们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句话真正的底层逻辑是保障权利而不是保护利益。作为普通消费者,虽然是一个看上去的牛肉问题,但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
下面是最新出版、口碑最好的,谢宗林翻译的《人的行为》,限量超值附赠三大独家资源:
资源一:《人的行为》《经济科学的最终基础》《自由秩序原理》三本书的思维导图,原来售价99;
资源二:《人的行为》精读讲解的音频课程,原来售价199;
资源三:英文版《人的行为》的书籍朗读,对应英文版里边每一章的小节,并把中英文对照文字放在了音频下方,可以边听英文边看文字。这是我前两年做的,工作量巨大,但这次同样买书免费附赠。
买一赠三,收获更多。